05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浅谈布鲁菌病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25日    来源:桂林日报

□叶燕珍(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什么是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动物二类传染病。导致布病的病原菌为布鲁菌,使人致病的有羊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和犬布鲁菌,我国90%以上的人布鲁菌病是由羊布鲁菌起的。
  布鲁菌病的症状和危害
  布病潜伏期长,可达15天至6个月。人感染布鲁菌的临床特点多为间歇性发热、多汗、乏力,肌肉与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急性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毒血症、心内膜炎、睾丸炎等。如未及时得到规范的治疗,病情将会转为慢性,数年乃至终生不愈,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时间分布特点:一年四季皆可流行,但以动物产仔季节发病为主。
  传染源:患病动物的污染物,分泌物,尤其是怀孕动物的流产胎儿、羊水、胎衣,含有大量的病菌,是主要的传染源。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以与动物接触频繁的养殖人员、屠宰人员、兽医为主。
  布鲁菌病的传播途径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剥皮、挤奶等直接接触,和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等。
  经消化道感染:如进食含布鲁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水和肉类而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布鲁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也可导致人感染布病。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布鲁菌病的实验室指标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急性期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慢性期多正常;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可用于初筛,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布鲁菌病抗人球蛋白试验,病原学检查可作为确诊试验;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和尿液等可培养出布鲁菌,阳性率急性期较高,慢性期则较低。
  布鲁菌病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一般采用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布鲁菌病诊疗指南(试行)2012”中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①疑似病例:a.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鲁菌病流行区等;b.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增大等表现。②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③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布鲁菌病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1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菌。④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
  布鲁菌病的治疗
  布鲁菌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和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可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布鲁菌病患者一般采用四环素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经上述规范治疗多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转为慢性。
  布鲁菌病的预防
  养殖户如何预防?
  (1)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
  (2)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
  (3)牲畜圈舍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防止气溶胶传播;
  (4)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切勿徒手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切记要穿好工作服、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劳动后要彻底清洗;
  (5)病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扑杀处理。
  家庭如何预防?
  对普通民众而言,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喝生水,饭前洗手。
  (1)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
  (2)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高温即可杀灭,因此生鲜奶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3)家庭用的菜刀、案板等,要做到生食、熟食分类使用,同时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4)对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坚决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