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唐景峰:

守护生命 书写医者答卷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18日    来源:桂林日报

  唐景峰(右一)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唐景峰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支荣
  人物档案:唐景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脑卒中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国南锡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桂林市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被评为桂林市“百佳医护工作者”、桂林市“优秀医生”、桂林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优秀科主任。
  
  他,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给许多患者带来健康希望;他,躬亲示范,无私奉献,打造知识阶梯,指导无数学生成长成才;他,上下求索,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勇攀医学高峰。
  他是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唐景峰。从业26年来,更迭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他始终不忘毕业时立下的铮铮誓言,用坚守与付出践行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近期,他还荣获了“桂林市第六批拔尖人才”、2023年“桂林工匠”两项荣誉称号。

  医者应德术兼备,德重于术
  “为医者,应德术兼备,德重于术。病人求医是希望恢复健康,医生要熟悉病人,了解病情,才能对症下药。”自从医以来,唐景峰始终坚守医者初心,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医学事业中。他说:“作为医生,就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兴安人侯先生患有宽颈动脉瘤。2020年2月,他了解到唐景峰在微创介入手术领域技术十分精湛,特地来到桂医二附院脑血管病科求医,并要求做微创介入治疗。为了筹集手术费,家人还准备卖掉住房。
  侯先生入院后,唐景峰诊断认为,其当前病情、愈后康复及家庭经济情况都不适合介入栓塞治疗。他耐心向家属讲解了侯先生动脉瘤的复杂性,并告知家属采用介入栓塞治疗不但费用高,且风险大、复发率高,并建议实施显微神经外科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
  经过劝说,侯先生和家属听从了建议。随后,唐景峰为他成功实施手术。很快,侯先生康复出院。
  出院时,侯先生说:“是唐主任救了我,如果不是他坚持为我开刀做手术,可能我们已经卖掉了房子,现在只能租房住了。”
  唐景峰认为,作为医生要始终为病人着想,“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是医者的良知所在,立身之本。
  唐景峰的爱岗敬业,在桂医二附院已是人所共知。刚参加工作时,他居住在医院职工集体宿舍,步行至病房只要几分钟;成家后,购买的住房离医院亦不远。“家离医院近,可随时回到病房工作,去得勤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风险。”他说。
  在无数个节假日里,病房里经常出现唐景峰的身影,或查房,或研究手术方案,或书写病历……
  2017年10月的一天,正在门诊坐诊的唐景峰突然觉得上腹隐隐作痛,他忍住疼痛,坚持看完所有门诊患者;当天下午,又为急诊患者做了手术。下班时,他感觉到疼痛剧烈、浑身虚汗。随后,他自我检查发现,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估计为阑尾炎。住院后,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而在接受手术后第四天,他又主动投入到工作中。
  在唐景峰的以身作则和模范带动下,脑血管病科医护团队兢兢业业工作着、付出着、奉献着,以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着市民的健康。脑血管病科也多次荣获桂医二附院优秀科室等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医者仁心
  2015年,在桂医二附院支持下,唐景峰创立了独立的脑血管病诊疗专科,推出“脑血管病诊疗一体化”新模式,建立融合神经介入、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影像诊疗等多学科、多专家的“脑血管病中心”。专科成立不到半年,就成功完成了两个重大疑难手术:2016年1月,成功完成了采用WILLIS技术治疗颅内血泡样动脉瘤手术;2016年4月,成功完成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愈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
  2016年4月中旬,桂医二附院脑血管病科接诊了患者龚女士。入院时,龚女士称,经常感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检查发现,其右侧颈内动脉眼段有一个直径约为30毫米、颈宽约10毫米,形似鸽子蛋的颅内巨大宽颈复杂动脉瘤。引发这类动脉瘤破裂的因素众多,危险性极高,一旦破裂,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且由于多种因素,开展开颅夹闭手术困难、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与龚女士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唐景峰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手术方案:采用当时最新的神经介入技术——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来实施手术。相关研究显示,Pipeline治疗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治愈率为92%—100%,复发率为0。虽然该技术优点突出,但操作难度大,当时国内仅有几家知名医院的极少手术病例可供参考。
  2016年4月26日,唐景峰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艺,带领团队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为龚女士成功实施手术。
  此后,脑血管病治疗团队不断挑战各类疑难病例:2020年4月,施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烟雾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2021年6月,成功完成应用Surpass血流导向装置治愈颈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手术……
  骄人的业绩背后,是唐景峰带领团队成员的巨大付出:手术时,他们分别身穿15千克重的铅衣防护服,化身“铅衣战士”,在超强的X射线下与死神战斗,把一位又一位危急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手术时精神抖擞,回到家四肢瘫软。”这是唐景峰和同事们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他说:“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每次患者康复出院时的笑脸和感谢话语,又让我充满了力量。”

  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
  先进的技术水平、优质的服务,以及一次次成功的手术,促进了患者口碑相传,桂医二附院脑血管病治疗团队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加之“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前来求医的患者数量较多,科室经常是“一床难求”。
  在此背景下,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唐景峰努力扩大神经介入技术广域辐射,依托医院脑血管病专科平台,采用“科研+临床”模式,以点带面促进整个桂林市各基层医院脑血管病专科的科研、临床水平提升。“只有医生群体共同进步,才能惠及更多患者。”他说。
  2016年4月,在市医学会、桂医二附院支持下,唐景峰团队组织召开桂林市第二届脑血管病高峰论坛暨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会上,唐景峰当选为市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8年10月,市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国际脑血管病论坛。大会邀请了亚洲神经介入主席Sirintara Singhara Na Ayudhya、2018亚澳神经介入会议主席Jeyaledchumy、亚太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Kimoto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著名专家以及国内顶尖神经介入专家,搭建起国际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交流平台,推动我市脑血管病科研、临床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唐景峰团队努力下,2019年12月,桂医二附院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2020年12月,复审合格,该院正式挂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截至2021年7月,桂医二附院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第147位,其静脉溶栓技术、AIS介入再通技术、颈动脉支架植置入术、动脉瘤夹闭术/栓塞术等各项指标排全国前列,居广西领先地位。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桂林医学院的脊梁并非各附属医院现代化的病房大楼,而是一代代传承与创新的桂医人,唐景峰就是其中一员。繁重的临床、科研工作并未影响他教书育人的热情。他紧跟学科前沿,时刻关注医学最新发展,精心设计教案,努力把先进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无论是实习生还是研究生,唐景峰均对他们作出严格要求:临床学习时要对患者病情了然于心,认真负责;要以循证医学思维查房看诊;论文写作须严谨务实……
  唐景峰说,获评为“桂林市第六批拔尖人才”“桂林工匠”,这是党和政府对他的认可,更是激励。其将以此为新起点,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同时,做好“传帮带”,努力培养更多优秀学生,为卫生健康事业输送更多人才。
 (图片由桂医二附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