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小小竹筏江中游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24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村民将制作竹筏的竹子两端多余的部分锯掉。
  村民在加固竹筏。
  村民给竹竿削皮。
  村民将制作好的竹筏抬到河边,准备放入河中。
  村民在用火烤弯竹竿。
□本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黄勇丹 秦文蓉 文/摄
  四月的漓江,烟雨朦胧,景色如画,正是最美的季节。而乘竹筏游漓江,是广受游客欢迎的一种方式。日前,记者来到地处漓江支流甘棠江边的灵川县潭下镇渡潭村,看到村民们正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赶制竹筏,削皮、火烤、组装,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马上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旅游黄金季节即将来临,漓江沿岸很多景点需要大量的竹筏。”正在用火烤竹筏头的村民李树旺介绍,他今年71岁,制作竹筏已有55年,制作的竹筏数量已记不清有多少了。
  李树旺说,现在渡潭村村民还在用传统的方式做竹筏:首先要选择生长了3年以上的毛竹。砍伐运回来后,先用刮刀削去表皮,然后用火烤让竹竿变形有一定的弧度。再挑选出形态相近的竹竿,通常五根或十根为一组,用工具开孔,再用木棒和铁丝捆绑固定好,一张竹筏基本就做好了。
  “竹筏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做筏头和筏尾,筏的弧度由自己掌握。火候也要掌握好,过了竹子会爆裂,火候不够竹子就弯不了,全凭自己多年摸索出的经验。”李树旺用火烤竹竿的一端时,会在另一端压上石头,使竹竿承重变形弯曲。偶尔要用湿抹布擦拭火烤竹竿的部位,并随时调整另一端所放的石头数量。
  村旁的甘棠江是测试竹筏的好场方。新做好的竹筏需要六七人合力才能搬动放入河中。竹筏入水后,两名村民便跳上竹筏,一名村民手持竹竿往河岸上用力一撑,推动竹筏往河中央漂去。
  过去乡村陆路不畅时,竹筏是重要的摆渡和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如今,乘坐竹筏游江观景已经成为很多游客游漓江的选项。
  村民李保亮夫妇5天能做出3张竹筏,1张能卖800元。但如今兴起了一种PVC材料制作的竹筏,对传统竹筏的需求量有所减少。“以前村里几乎家家做竹筏,现在还剩下20多户在做。”李保亮说。
  李树旺表示,制作传统竹筏的工作量大,很辛苦,大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而竹筏制作又完全凭经验和技术,没有标准可循,如果没人学习继承的话,不知道这门手艺会不会失传。他希望借助漓江旅游红火,传统竹筏制作能继续有市场,也希望有年轻人对这门手艺感兴趣,让传统竹筏制作技艺得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