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版: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专题[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一甲子薪火相传 耀山水历久弥新

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3月03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上世纪90年代,阳桥岗亭的交警搀扶盲人过马路。市交警支队供图
  2002年,我市开展学雷锋活动,3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图为青年志愿者在条幅上签字。黄启超 摄
  2011年3月,宁远小学的“红领巾”们为社区“洗脸”,用实际行动争做“小雷锋”。 记者陈静 摄
  上世纪90年代,文明路交通岗亭的学雷锋服务点,交警为群众的自行车打气。市交警支队供图
  2003年3月,武警桂林市一支队开展学雷锋活动,清理和擦拭护栏。胡州 摄
  2012年3月,我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苑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当生命在22岁的那个夏天消失时,他便以青春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世人心中。7个月后的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号召人们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青年学习。
  如今,60年过去,他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雷锋精神已化作一个坐标、一种信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经久不衰。
  近日,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精神的力量温暖人心,指引方向。在桂林这座人文气息浓厚的美丽城市里,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向雷锋同志学习”“让心灵与山水同美”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向善、向美、向幸福的不竭动力。

  几代桂林人的“学雷锋”记忆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铿锵有力的歌,一唱就是60年。
  正如歌词里所唱,在上世纪60、70年代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里,学雷锋的方式是“不忘本”,是“艰苦朴素”,是“克己为人”。今年73岁的马丽上世纪70年代在桂林纸盒厂工作。“那时候厂里经常号召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强调的是要‘知恩图报,不忘本’,真心实意帮助他人。”她回忆说,“每次单位有活动时,大家都要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也经常唱。每次唱起这首歌,心中就会充满力量。”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发展成为主旋律。时代变了,学雷锋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我的印象里,学习雷锋就是做好事不留名。那个年代的人,都觉得学雷锋很光荣。”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李婕回想起当时上小学时的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学校里会组织学雷锋小组,我们会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公交站擦站牌,还会义务为邻居打扫院子……”她回忆说,每到3月5日这天,学雷锋的气氛会更浓,到处挂满了学雷锋的标语,老师会给学生讲雷锋的故事,学校还会开展学雷锋演讲比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那时的我们,并不太明白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各行各业都在学雷锋,雷锋就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内涵逐渐被清晰化,并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并指导推动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2021年9月,雷锋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雷锋精神在桂林也不断得到持续弘扬与创新实践。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文明道德之花”在山水间绽放、无数“平民英雄”在自己的领域默默奉献……
  从单一的助人为乐,到包括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等在内的多元化雷锋精神;从“三月迎雷锋”到“常态化学雷锋”,跨越一甲子,雷锋精神早已融入桂林的一山一水间,也植入了桂林人的心灵深处。

  屹立山水间的“桂林榜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翻开《雷锋日记》,开篇就是被称为“雷锋七问”的小短文。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大公无私的服务精神,是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是诚实守信的务实精神。
  多年来,桂林的山与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最美桂林人”。他们一次次荣登“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楷模”“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等榜单,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他们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是“桂林榜样”,点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绝世好媳妇”杨海英对瘫痪的前夫不离不弃,她带着前夫改嫁,与丈夫共同照顾瘫痪的前夫,用行动书写了一段人间大爱的感人篇章,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提名奖”;朴实的兴安县乡村医生谢序忠、谢本合父子,两代人60年里用一根银针治愈深山村民各种疾病,用高尚的医德默默守护山区百姓健康,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12岁的阳朔县女孩何玥,在患病生命将尽之际留下遗愿,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的生命,她荣获“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最美导游”刘萌刚在工作中坚持诚信服务游客,并三次援藏,以他的真诚、专业和热情,换来了中外游客对中国导游的好感和信任,他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殊荣;“周末爱心妈妈”服务队十年如一日,用大爱浸润贫困孩子的心田,点燃他们的梦想之灯,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等荣誉称号;桂林大学生崔译文为救同学身中8刀,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并获邀参加2023年央视春晚,获得全国人民的点赞……
  除了这些闪光的人物,在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让人感动的“雷锋故事”:路遇有人落水,他们救人后不留名;看到孕妇街边临产,热心市民为她撑起遮阳伞,携手确保母子平安;面对抗击新冠疫情这场“大考”,白衣战士、志愿者以及普通市民,上演双向奔赴的守护,共同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百姓中涌现出的“敬老爱亲家庭”“诚实守信团体”“敬业奉献之星”……无数的他们,用行动默默续写着“新时代雷锋日记”。

  “一滴水”汇聚“桂林力量”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几十年来,雷锋的“一滴水”精神穿越时空,激励着无数人将小我融入大我,积小善为大善。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时曾这样说。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具体表现。近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志愿服务活动在桂林如火如荼开展。
  “我们传递的是幸福的密码,志愿服务让他人开心起来,也让自己幸福起来。”“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我的孩子从我身上看到奉献精神,将来也成为有爱心的人。”……2023年2月17日,桂林市七星区空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了一场关于“志愿快乐”的主题分享会。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代表、受帮扶代表等聚在一起,真诚交流志愿服务的感受和收获。一个个温情的小故事,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的话,让光与热在居民心间传递。
  在桂林,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支这样的志愿者服务队,在机关、学校、企业,在桂林的街头巷尾,也常常能看到一个个身穿“红马甲““黄马甲”“紫马甲”的活跃身影,尽管马甲的颜色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尽管职业、年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把自己视为“一滴水”,并汇聚成“大爱之海”。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融入日常生活点滴的“雷锋精神”无处不在:从抗击疫情前沿的温暖守护,到斑马线上的暖心护学;从关爱老人支教助学,到清理小区里的生活垃圾;从行政服务窗口前的热情服务,到社区党员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每一个普通桂林人的身上熠熠生辉、薪火相传。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在大街小巷传递,桂林城市的温度与高度持续提升。
  新时代,雷锋精神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无论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抑或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这些,都是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
  3月春光明媚,又是一年“学雷锋日”到来,桂林的街头巷尾、社区、乡村、校园里,雷锋的故事依然在讲述,志愿服务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昂扬向上的精神继续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陈静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