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抗疫先锋 中医亮剑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疫情期间,桂林市中医医院各科室均正常开放,保障各类群众的就医需求。图为医务人员正救治危重病人。
  中医专家在为方舱患者辨证施治开具中药处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从我市疫情发生到如今社会面常态化防控,中医药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疫情防控方案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普通群众如何通过中医药预防?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本报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徐志翔
三大要点筑牢中医药预防“金三角”
  当下,新冠病毒经过不断变异,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主要特点是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而传染性增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多见发热、咽干、咳嗽、鼻塞、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
  12月16日,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发布,引起市民的关注。该方案由桂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桂林市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局组织桂林市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专家组制定,据专家组组长、桂林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邓建华介绍,这一方案结合疫情及我市地域、气候特点,按照中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原则,适用于新冠肺炎预防、轻型、普通型患者,重型、危重型患者则可以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方案的发布,进一步加强了当前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的精准性和规范性。
  此前,桂林市中医医院还推出了三种预防方,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首要目标,其中预防一号方(老人)适用于较为年长和体弱患者预防;预防二号方(儿童)适用于14岁以下儿童预防;预防三号方(成人)适用于普通人群预防,以及新冠病毒无症状及轻症感染者,仅在本轮疫情中就向社会各界免费提供了7000多剂预防方和1000多盒院内制剂。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调畅、适当运动的同时,选择适当的中药处方调理预防能起到防毒的效果。其实,中医药预防新冠的手段并不止于此。
  “避其毒气,天牝从来。”《黄帝内经》早已告诉我们,鼻为肺之窍,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也是疫疠之气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邓建华表示,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适量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防止病毒从口鼻而入,所以不必过于恐慌。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主治医生莫笛还告诉记者,中医认为人体感染疫毒发病,其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艾灸、针灸、火罐等能扶助阳气、疏通经络、避秽散毒,有利于扶正祛邪,此外,艾条香薰、佩戴香囊、闻药香贴等,能够驱除毒邪,避免感染。
  “其实,针灸的作用不止在于扶正祛邪,对于感染新冠后出现的发热、咽痛、关节痛等症状均有效果。”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刘刚补充说道。

守护患者健康,中医药特色走进方舱
  12月13日13时38分,桂林市第一方舱医院最后一名患者出舱返程。标志着历时27天的方舱抗疫工作正式收官。在方舱里,一付付中药成为了“压舱石”,陪患者度过了集中治疗的时间,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时间回到11月20日。市中医医院受市卫健委委托,迅速组建了8人中医组,涵盖内科、儿科、急诊科和康复科等学科,经过简短培训,当晚即进驻方舱医院并立即开展工作。早在入舱前,中医组的专家便梳理好流程,建立起规范,为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诊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强调‘辨证论治’。”桂林市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专家组组长、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邓建华说。在桂林市卫健委和桂林市中管局的领导下,该院组织专家组制定了中医抗疫方案,形成了中药抗疫1到5号方。在此基础上,结合舱内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疫病秋冬季节的流行特点,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又制定了中药抗疫6到9号方。
  据桂林市第一方舱医院中医组组长、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王树青介绍,中医专家们坚持每日入舱,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并针对患者进行精准辨证施治,制定个体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王树青告诉记者,患者进入方舱医院后,会首先接受初步群体治疗,中医组给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发放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或者蓝芩口服液等,这一步借鉴了古代抗疫经验,称为群体通治。 
  最重要的是,专家们还会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进行主症治疗。在充分梳理轻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上,中医专家通过查看舌象,对患者实施精准辨证,如湿热蕴肺者采用“中药抗疫1号方”、寒湿阻肺者选用“中药抗疫2号方”、无症状者选用“中药抗疫3号方”、儿童无症状者选用“中药抗疫4号方”等。“对于轻症患者,坚持中医药早期介入、及早治疗,成效明显;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从舌苔、二便、脉象等证候表现去用药干预,使其尽快转阴。”王树青表示。
  针对部分患者存在失眠、焦虑、腹胀、纳差、多汗等症状,医师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剂进行分层分类处理,在精准辨证后开具单人单方,实现群体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中医组在康复调护方面,同样遵循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于大部分体质良好、病症较轻的患者,指导其在方舱外进行八段锦和简化太极拳训练;年龄偏大、体质相对较弱的患者,指导其进行“呼吸吐纳”和呼吸训练。达到出院标准的病例,则主要采用扶助正气、清理余邪作用的中药抗疫8号方,以达到瘥后防复的效果。
  “中医治未病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中医组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结合其他方舱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的治疗经验,给予医护人员服用预防方,即未病先防;中医药漫灌治疗、尽早中医情志疏导、尽早康复锻炼指导;出院患者中药序贯治疗提升正气、改善体质。”邓建华介绍道。
  事实上,中医药在新冠重症患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团队在为新冠重症病人进行治疗前,对他进行中医药治疗,减轻症状,最后为其成功进行ecmo治疗创造了条件。”重症医学科主任董庆华介绍。
  记者从市中医医院了解到,方舱医院中接受中医药诊疗的患者最小的1岁,最大的 93岁。中药汤剂覆盖率86%,中医药(中药汤剂、中成药)覆盖率100%,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咽干咽痒、纳差倦怠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同时在促进患者抗体快速转阴方面也表现出一定潜力,为缩短患者舱内住院时间贡献了力量。

一线抗疫,为桂林贡献中医药力量
  实际上,方舱里的中医力量只是一个缩影。无论是三年抗疫经验的优化,还是应对桂林本轮疫情,桂林市中医医院这支“抗疫铁军”都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良好的运转机制。他们曾创下单日单点接种突破万剂的桂林纪录,还先后奔赴武汉、上海、新疆、香港、百色、北海等地支援。
  不仅多线作战,奔赴在抗疫一线,医院内部也加强管理,为桂林市医疗秩序的稳定运行持续输出“正气”。疫情期间,该院每日安排院感专职人员、相关部门组成的医院感控联合巡查小组对医院各院区进行巡查,特别是对发热门诊、儿科病区、血液透析室、门急诊科、手术室、内镜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每日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感染风险隐患,补齐短板漏洞,完善感染防控措施,守住医院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医院已经进一步优化调整诊疗流程,将工作重点由防转向治,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在桂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按照全市疫情防控部署,市中医医院闻令而动、冲锋在一线,分别承担了核酸采集与检测、托管隔离点等任务,中医药在预防和救治中实现了全程覆盖、深度参与,在“防、治、康”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中医人也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展现出了中医主力军的风采。(本文图片由市中医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