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疫情之下,扮演多角色的教师们又该如何调整好心态?
从心出发 积极减压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陈娟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让教师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居家对抗疫情,料理家事的同时,手头的工作也不能懈怠。学生健康状况统计、备课、上网课、作业布置批改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扑面而来,难免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出现双拳难敌四手的情况。疫情之下教师该如何自我关照呢? 工作和生活杂糅在一起,节奏被打乱,如何调整? 疫情之下教师们既要顾家庭琐事,又要顾工作要务,工作和生活界线模糊,烦躁指数飙升!不少老师坦言:“在家工作比在学校更累!”桂林市第十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蒋雯洁建议:做到两个“分明”、创造成就感、重视亲子时间。 1.空间和时间上的分明。首先,空间上,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相对独立之处作为固定的工作区域,可在工作区域挂上指示牌,如“8:30-12:00工作时间,请勿打扰”,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界线,提前与家人协商好分工,不在工作时间打扰自己。其次,时间上,可采用模块化作息,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几大模块,如备课、上网课、照料孩子、做家务等,并尽量固定下来,保障生活和工作都能有序进行,降低焦虑感。 2.创造成就感。面对每天繁杂的工作,可以制作一份“每日清单”,依据时间紧迫程度及重要性,将工作一一罗列出来,每完成一项工作,就打钩,及时进行自我肯定。 3.重视亲子时间。每个孩子都渴望来自父母的陪伴,尽管工作很辛苦,我们也需要特意留出一段亲子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哪怕每天只有20分钟,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这不仅能够弥补自己无法陪伴孩子的内疚,也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工作安排有更高的配合度。 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来势汹汹,如何排解? 对于疫情的担忧,以及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被迫打乱,许多教师备受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的冲击。具体表现在陷入安全感缺失的惶恐中,长时间处于同一空间的烦闷又与日俱增。 桂林市第五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唐雪旭建议:科学防疫、接纳情绪、寻求链接、调整活动。 1.科学防疫。只关注政府、单位、学校、街道、社区的通知,不受网络上未经核实的个别事件的影响,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每天只在固定时间短暂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更多地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学习、工作,做好必要的“心理隔离”,防止因信息过载造成心理混乱和疲劳,杜绝因负面信息接触过多而造成替代性创伤的可能。 2.接纳情绪。疫情中的工作繁多且复杂,个体有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如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情绪出现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尝试坐下来,与自己对话,如“我接纳此刻自己的心情,这个情绪是想要提醒我什么呢”“我可以做点什么从而让自己感觉好一些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消极情绪背后的正面意义。“紧张焦虑”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当前的事件对我们很重要,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投入更多精力才能做好。 3.寻求链接。交流是一个让彼此获得支持,收获能量的过程,通过多个交流渠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和亲友交流,彼此的倾听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同行、同事进行业务交流,缓解压力的同时可以提升能力,彼此促进;和身边朋友进行交流,感受各行各业的不易,我们都不是孤独地存在。如身边的人无法给予你需要的帮助,还可以拨打心理热线电话,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4.调整活动。在居家办公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平静、专注、愉悦或易掌控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画画等,增加自己积极情绪体验。另外,坚持每天做几组放松练习,也可以达到释放自己的效果。比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 原有的掌控感变得虚空缥缈,如何改变? 线上教学虽然方便快捷,但老师们也有很多担忧。比如:担心授课被围观,网上授课不熟练出状况;担心学生自控力差难以集中注意力;担心线上授课效果差、学生学不到知识、付出与回报不符等等。 桂林市第十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吴羽璇建议:迎接改变、积极行动、培养学生的自控力。 1.迎接改变。线上教学与教师比较熟练的线下教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任何个体面对新事物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和担忧,这是正常的反应。接纳和正视自己的焦虑与担忧,会促使我们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足够的演练。 2.积极行动。在全新的教学情境下,我们可以提前设想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状况并思考相应的对策,认真思考如何及时掌握和有效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通过课堂上的有序互动和教学设计的及时调整来增强线上教学的掌控感。 3.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学生是发展中的独立个体,在成长道路中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关爱社会、生活自理能力、疫情下的抗压和情绪调控能力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