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大国粮仓》

点赞那些凭“产粮”实力
被你刷到的人

□王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专栏作家)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3月28日    来源:桂林日报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海报
  如果一部纪录片以“中国粮食”为题,它将呈现什么内容?如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谁来养活中国?或许有不少观众和笔者一样抱着这样的疑问来看电影。的确,“中国粮食”,很难用寥寥数语来概括,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运用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讲述真实的中国粮食业发展进程,观众被其朴素的光芒和浓郁的中国乡土气息所吸引,缅怀农业前辈如何忘我牺牲,弘扬中国特色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袁隆平的种子精神等。
  《大国粮仓》这样一部关于粮食的纪录电影,提醒中国人居安思危,这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数十年垦荒造田,大力研发种子与开展水利建设等,保障中国农业稳定增长。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后,耕地变少,国家又通过土地改革等政策,调动中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建起了自己的大国粮仓。如今的中国人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而且“吃得健康”,离不开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点赞那些凭“产粮”实力被你刷到的人。
  从有口皆碑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到该片,中国人对待粮食的态度,体现着他们对生活乃至生命的认知,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命。虽然关于饮食、美食的纪录片有很多,但是用“中国粮食”这样从1949年起至今的长视野来纪录粮食的电影极为罕见。
  该片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远超纪录片本身,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总结完善“三农”发展思想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之路,以及中国人对于粮食的执着和良苦用心。从红旗渠除险队的故事,可窥“仓廪实则百业兴”的重要性。为何如此艰辛开凿天河?为的就是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红旗渠修建10年,林县从此告别缺水历史。
  该片得到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部门支持指导,相比叙事类影片,这部纪录片的拍摄难度在于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却采访了60多位国内外知名农业学者、农业科学家、农业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百姓。该片运用电视新闻类型录播加同期声的播音腔画面语言,融合影像、音乐、文字和旁白,深刻阐述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影片分六个板块。第一板块垦荒造田,刻画北大荒精神和黑龙江垦区的故事。第二板块种子与水利,讲述红旗渠的伟大工程,确保农田不再靠天吃饭。第三板块农民与土地的生产关系变革,确保“耕者有其田”。第四板块粮食安全话题,展现2008年前后的粮食战争,用国际全球视野,让观众们看到中国政府与国际投机商巨头之间的大战。第五板块耕地,表明“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显示中国政府守住耕地数量的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的坚强决心。第六板块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不仅要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装中国粮。
  这六个板块看似松散但相辅相成,最终展现导演意图:“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背后蕴含着历史力量,国家对于粮食安全、衣食住行的长久关注,让人感叹。
  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采访俯拾即是,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河南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扦样员孙傅宏等两位帅哥,对着镜头记录中储粮内部的扦样全部过程,扦样过程完毕交由委托方保管,部分带回实验室检测。第三方检测报告出来后,符合国家规定将适时安排出库。“备者国之重也”,电影展现中储粮的粮库不断运用App预约收粮,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监控查看,最大限度保持粮食的营养新鲜。可以说,中储粮不仅守护中国饭碗,也守护中国吃货天堂的粮食安全,使得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纪录片《大国粮仓》功在“记录”,而“记录”的累积就是中国粮食的历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世界东方永远矗立着一座镌刻着中国模式、中国智慧、中国风范的大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