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叠彩区:精雕细琢造“三微” 庭前屋后书写“田园诗”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3月23日 来源:桂林日报
潘家村一户村民家门口的“微果园”。 记者韦莎妮娜 摄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黄帅君)灿似云霞的红檵木、碧绿欲滴的桑葚、茂盛的瓜果蔬菜、错落有致的竹篱、一幢幢小洋楼相映成趣……阳春三月,走进叠彩区大河乡潘家村委中村,仿若推开了田园古诗的大门。 在乡村风貌提升中,叠彩区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庭前院后,打造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发挥“三微”“微整形”的作用,村民们家宅和美、村里人情浓厚、大树下的“小日子”生动有趣。 村民毛珍辉,一大早就在家里的小菜园忙开了。200平方米的菜园被矮竹篱笆环绕着,里面种着枇杷、桑葚、龙眼等果树,春雨让桃树上的桃花更显嫣然。菜园里的几垄地覆盖了薄膜,避免连日春雨带来太多积水。“到四月份,这里就会种上莴笋、枸杞菜、油菜了。” 毛珍辉的家就在菜园对面几步之遥。两层楼房周围搭着施工架子,外立面风貌改造正在进行。毛珍辉最喜欢改造中的坡屋顶——美观大气防水,还能给家里增加两个房间。对于一个7口之家来说,这是改造带来的最大实惠。而在此之前,他是坚决反对拆除原来的顶棚的:“原来的顶棚,花了我1万多块钱,实在是舍不得。” “三清三拆”加上“三微”,乡村美丽提档升级。在潘家中村,像毛珍辉这样的直接受益者还有很多。目前,该村已完成房屋外墙立面改造20栋,有10栋正在改造中;完成“三微”项目700平方米。剩下1000平方米的“三微”项目及观景台、村祠堂、生态池塘等微景观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下一步,我们村要做活‘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平整20多亩土地,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叠彩区大河乡潘家村委党支部书记潘初寅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如果说“三清三拆”工作是交响乐,那“三微”就是一首婉约动听的小夜曲。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叠彩区根据各村立面改造,因势利导,结合“三微”整治,顺势而为。实施一户一策,宜建则建,宜改则改,不但体现了地方特色、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节约了大量资金。如利用村中废弃的泉眼引入尧山泉水,设置成了叠水“微景观”,将普通村口变成红色步道等。依托三大田园综合体,结合各村自身特色,传承村史,留住乡愁,争取让美好不仅存在于田间地头,还布满村民的门前屋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如今,叠彩区通过“三微”“三清三拆”双线推动,让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变成了现实。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叠彩区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也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叠彩区委书记余捷表示,连日来,叠彩区“三清三拆”“三微”建设双线推动,“三清三拆”扫清了乡村的“脏、乱、差”,“三微”则为乡村的美丽和宜居增光添彩。接下来,叠彩区将继续把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基层党建和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机结合,把“田园诗”写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更多人在新时代的乡村,领略乡村风貌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