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时事

06版:时事

07版:健康桂林

08版:公益广告

返回 2024年07月02日

如何应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2日     
□唐慧青(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频繁上热搜,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出现低龄化,其中学龄前儿童及婴幼儿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令家长们十分担忧。由于该疾病集中发病,全国多地儿科诊室人满为患,病房出现“一床难求”现象,排队等候住院人数激增。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见表现及治疗、有效识别危重患儿并及时就医,需要家长们共同关注。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
  1.支原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2.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个类别,因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存在差异。每隔3~5年会出现周期性流行,继2019年之后,2023年我国各地又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流行。
  3.肺炎支原体肺炎就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二、小朋友得了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会有什么表现呢?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咳嗽和发热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咳嗽早期以持续干咳为主,呈阵发性加重,可有类百日咳样咳嗽。后期可伴白色或黄色黏痰,部分患儿可出现喘息。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每个患儿发热的情况不同,重症患儿常以高热(体温≥39℃)为主,同时出现气促、发绀等表现。婴幼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喘息、气促为主要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早期肺部体征常不明显,肺部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征(也就是早期肺部听诊无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才出现呼吸音减低和肺部啰音,所以早期需要依赖胸片或者肺部CT等影像学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肺炎)。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患儿有没有以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表现:是否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仍然没有下降的趋势;是否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安静状态下,未吸氧时指脉氧饱和度是否>93%;部分患儿甚至可出现多系统的损害,如心肌炎、肝炎、脑膜炎、肾炎等(每个患儿的病情不同,医生会根据患儿的表现及一些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三、如果得了肺炎支原体肺炎,怎么办呢,能治疗吗?
  家长们不要惊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版),肺炎支原体肺炎已有规范的诊疗方案。治疗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也可选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特别提醒,以上药物均为处方药,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和用药)。
  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多数不需要住院治疗,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适当给予退热、祛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重症病例在住院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需根据病情酌情联合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弯曲支气管镜、抗凝、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

  四、平时如何预防呢?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支原体肺炎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1~3周,潜伏期至症状缓解的数周内均具有传染性。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聚集发病是由于飞沫传播,所以预防支原体肺炎最好的方式是戴好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减少感染的几率。
  居住场所常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袖遮挡,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桶中;保持手卫生,建议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勿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或眼睛;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当出现明显咽痛、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