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应该如何预防?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2日
□黄凤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乙肝,全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感染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1亿乙肝病毒感染者,防治乙肝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大家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
1.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孕妇携带乙肝病毒,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2.水平传播:通过血液、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输血、注射毒品等。
3.食源性传播:食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猪肉、海鲜等。
二、乙肝的预防措施
预防乙肝至关重要,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率,还能减少患者病痛和社会负担。以下是乙肝的预防措施,分为三个方面:
1.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二剂,6个月后接种第三剂。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2.切断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要切断传播途径,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如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牙刷等生活用品,避免伤口接触患者的血液。其次,加强性教育,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的风险。最后,对于孕妇,应进行乙肝病毒筛查,确保母婴传播的风险降至最低。
3.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普及乙肝知识:通过宣传册、讲座、电视等渠道,让广大群众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
(2)乙肝病毒检测:鼓励高风险人群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感染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消除歧视:加强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关爱,消除社会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乙肝,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得了乙肝需要治疗吗?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许多人对乙肝存在误解,认为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实际上,乙肝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可能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并没有明显症状,这些人被称为慢性乙肝携带者。那么,当确诊为乙肝时,是否需要治疗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乙肝的治疗目的是什么。乙肝治疗的目的是抑制或消除病毒,防止病毒继续侵犯肝脏,延缓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癌的风险。因此,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呢?这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如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硬度等。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病毒载量较高,或者已经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那么就需要进行治疗。此外,年龄、家族病史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决策。
乙肝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调整。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纤维化药物等,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日常生活调整包括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调整、避免饮酒和吸烟等,这些措施有助于肝脏的恢复和预防病情恶化。
得了乙肝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个人的具体病情。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管理,降低病情发展的风险。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四、如何对待乙肝患者?
乙肝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歧视乙肝患者,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积极治疗,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对乙肝的认知,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总之,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它的发生和传播。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