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作善成“红色+” 文旅融合闯新路
桂林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上接第一版)
“红色+农文旅融合” 桂林发展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近年来,桂林市充分挖掘以湘江战役历史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激活乡村旅游、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新业态,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深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今天,长征路上的乡村,红绿交映、生机勃勃,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白天,出发前往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口村。侗族阿叔阿嫂在桂北最大的鼓楼——红军鼓楼前端出自制的油茶、点心,唱起讲述当地红色传承的侗语歌曲《红军来到我家乡》。简单的欢迎仪式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途参观红武亭、小粮仓遗址,聆听红军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情”故事,并前往由侗族人民自发为牺牲红军建设的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在江口村,不仅有故事,还有独一无二的民族体验。当地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与少数民族风情禀赋,打造了户外拓展、特色蜡染非遗手工和多耶舞(侗语:篝火舞会)等丰富活动,还准备了极富特色的酸肉美食、蔬果特产、刺绣工艺品等产品,供游客尝鲜体验。
离开江口村,入选第一批“桂林经典”名录的龙脊梯田不可错过。如今,景区还增加了“夜龙脊”体验,看层层梯田,烛光点点,十分浪漫。如果想体验壮寨风情,不妨前往栋栋吊脚楼、推窗即梯田的金竹壮寨民宿感受“寨民乐趣”;如果想洗去一身疲惫,盛名在外的龙胜温泉将让你不虚此行。
一路东行,来到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石山底粤桂协作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将为到访游客带来苗族风情和桂北地理环境的“一站式”体验。去年,一对来自墨西哥、有800万粉丝的博主夫妇在这里全程体验了苗族婚礼,视频发出后,48小时曝光量达到了3亿次。从这场婚礼中,当地苗族人民的婚嫁习俗、生活习惯、节庆美食等特色都得到了完整展现。向山而行,龙洞峡内的瀑布、溪流送来阵阵清凉,原生态的氛围环境既是赏花秘境,也是避暑胜地。
驱车前往中峰镇,在抱财丘体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诗意生活,感受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旺盛生命力;在油榨坪沿着红军长征历史步道参观油榨坪公堂等革命旧址,感慨红色故事背后的坚定信念和激昂情怀。
这就是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研学“春之旅”。3月20日至21日,由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自媒体、旅行社等各界人士组成的研学团,参与体验了该研学线路。两天行程下来,研学团成员不仅对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有了更深的认识,还亲身体验到了龙胜、资源两地“红、绿、古”交相辉映的“三色印记”与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团员们一致认为,桂林发展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翻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其中明确提出,通过“万里红路串千村带动振兴”,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如今,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不断完善,走一段红军路、访一个红军村、吃一顿红军餐、看一场红军戏、住一宿红军营等红色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不仅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还有效拓展了红军长征沿线区域一些村民的增收渠道。
以“红”感人、以“古”引人、以“绿”留人。凭借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桂林“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精品线路入选文旅部联合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在2021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上,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与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专门设置“红色·桂林之旅”展区,展出《血战湘江》图书和“红色记忆”文创品,推介全州红油米粉、灌阳红薯粉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血战湘江·红色桂林”主题桂林米粉,引起广泛关注。
当下,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仍在向更深度迈进。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桂林市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不断推进的红色文化项目建设,曾经与世隔绝的民族村寨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世外桃源”,人们在“历史现场”,以走读的方式,认识到长征之于新中国的意义,亲眼见证当地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变。这也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当地老百姓对产业发展更有信心。种种山乡巨变足以表明,镌刻于桂林山水间的“红色印记”,正绽放出崭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