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全力实现七个突破性进展系列报道之四
全力推动“四大目标”建设
以世界级品牌提升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吸引力
桂林日报
2023年11月12日
□本报记者 李思静
今年10月,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启用。启用当天,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这里盛大开幕,来自马来西亚、老挝、乌拉圭、韩国、缅甸、印尼、越南等国家的贵宾和参展商,一同在中国—东盟旅游线下交流重启的重要时刻,相聚在这座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为推进全球旅游业复苏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盛事喜事。作为桂林新地标建筑和靓丽“城市名片”,场馆的正式启用将为增强桂林区域吸引力和软实力,助推桂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桂林是政策叠加的机遇之城,是蓬勃发展的产业之城,是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是宜业宜居的幸福之城。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桂林围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思路和加快建设“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的主要目标,以世界级品牌提升世界级旅游城市核心吸引力,展开了积极探索。
吃好“山水饭”
打造旅游“国际范”
10月16日至17日,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最后两个赛段比赛来到桂林。从新区到老城,从城市到乡村,漓江两岸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独特魅力,给参赛的选手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要“吃好山水饭”,把保护好山山水水作为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桂林牢记嘱托,坚持把漓江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呵护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
漓江之上,“油改电”正在改变游客的游览体验。在去年建成广西首艘五星级新能源游船基础上,今年4月,广西首批纯电动力游览排筏在漓江启用。相比传统燃油排筏,漓江纯电动力游览排筏不产生尾气排放和油污滴漏,安静环保的绿色生态游,让各地游客更惬意更舒心。漓江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今年打造1200艘纯电动力游览排筏,用“电能驱动”替代“燃油驱动”,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最佳生态环境。
走进龙胜大寨村这座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山村,保护完好的梯田风光与传统民族文化相得益彰,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在今年晒衣节上,碧绿的梯田映衬各家晒台上、走廊上姹紫嫣红的衣裳,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人们很热情,民族文化也很有魅力。”来自阿根廷的游客马丁·莫利纳说。
深入发掘历史根脉
迈向“旅游+”融合发展
“我们认为,对于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桂林是一个非常好的举办地。”10月26日,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鲁迪·范德温来到桂林出席第十七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时,带来了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落地桂林这一喜讯。
灵渠被称为“活态的遗产”。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灵渠保护提升工作,桂林市把灵渠保护提升作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完成《灵渠保护规划》编制,挂牌成立灵渠博物院,全面加强灵渠的水利、军事、交通等历史功能价值研究,深入开展灵渠保护修缮、文化展陈、补水复航、环境整治等工作,全力打造灵渠生态旅游带,推动“旅游+水利”“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灵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遗产,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专业人士表示,桂林获得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将能更好地传承桂林古运河文化,持续加强灵渠保护提升,不断拓展桂林开放合作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提升桂林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助力加快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深入发掘历史根脉,撬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桂林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本月刚刚落幕的2023桂林艺术节正是发挥桂林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打响桂林国际知名度的鲜活例子。在这场“西南剧展”的光荣回响、重塑“戏剧之城”的生动实践中,2023桂林艺术节吸引了超过200家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5日桂林艺术节闭幕,相关话题在微博、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的曝光量累计超过9亿次。
在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中,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恢复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号召,注重旅游交易和经贸实效。经组委会初步统计,本届旅游展达成合作意向金额约22.6亿元人民币,各类订单总量超过预期。在展出规模创历届之最的同时,各类订单总量超过预期,展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