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非遗+”推动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桂林日报
2023年09月28日
本报讯(通讯员粟钰淇 记者孙敏)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坚持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以“非遗+”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路子。龙胜先后被授予“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生态旅游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等称号。
“非遗+培训”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体验刺绣和织布、走进瑶寨了解长发的奥秘……今年“三月三”期间,龙脊镇中心小学开展的系列活动深受孩子们欢迎。在老师和民间艺人的带领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刺绣与织布,也了解了瑶族历史。为了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龙胜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增进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据统计,去年龙胜共举办4期非遗传承人技艺交流和培训工作,涉及4个非遗类别,20余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百余名非遗爱好者到会参训交流非遗技艺,为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奠定基础。
“非遗+节庆”丰富民族风情旅游内涵。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龙脊梯田国际文化旅游节等载体,龙胜推出了“开耕节”“晒衣节”等民族旅游品牌,把侗族大歌、红瑶服饰、草龙草狮等非遗项目作为各类大型民族节庆的重要表演内容,推动“全县大景区驱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多民族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全县文旅产业振兴。
“非遗+技艺”拓宽民族群众创业渠道。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颁布后,龙胜以立法的形式开展非遗项目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红瑶银饰制作技艺、瑶族长发洗发水制作技艺和龙胜侗族风雨桥营造技艺已列入桂林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龙胜申报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有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7项、县级58项。其中,瑶族长发洗发水制作技艺已投入公司研发并正式投产,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