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02版:国资国企

03版: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 关注2022桂林艺术节

0405版: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 关注2022桂林艺术节

06版:综合新闻

07版:综合新闻

08版:时 事

下一版 2022年12月13日

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周家斌到象山公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调研时强调
坚定不移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本报讯(记者周绍瑜)12月12日,市委书记周家斌到象山公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就漓江生态保护、文旅复苏等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切实扛起使命担当,坚决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凝心聚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努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高度赞誉、念兹在兹、寄予厚望,多次对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象山公园视察,并乘船考察漓江,对桂林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要“吃好山水饭”,把保护好山山水水作为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进一步指明了桂林的发展定位。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山水的高度重视和深深牵挂。周家斌来到象山公园,实地调研公园免费开放后文旅复苏的情况,听取漓江生态保护等情况汇报,向象山公园工作人员、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干警、漓管委工作人员、漓江保护志愿者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漓江、桂林山水的牵挂和对全市各族人民的关怀厚爱带给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对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期间,总书记对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提出了重要要求。”周家斌向大家讲述了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听取桂林汇报的情况。他说,总书记边听边询问。当听到象山公园已经永久性免费开放,总书记点头赞许,说“还景于民,算的是大账;保护生态,谋的是长远”。总书记讲,“‘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话就给桂林定位了。如果桂林山水‘乙天下’,或者变成了天下无名,那就不是桂林了。桂林要吃好‘山水饭’”,“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
  周家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广西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一再叮嘱我们要保护好桂林山山水水。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自觉担负起责任,坚定不移把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作为国之大者,全力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老百姓增收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好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这一桂林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精髓要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和科教振兴。加快推进文旅融合,用活用好桂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新标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念好“山水经”,构建世界级城市配套和服务体系。
  调研期间,周家斌就群众反映的象鼻山被遮挡问题进行了现场研究,要求有关部门拿出切实有效方案,尽快加以解决,真正做到还景于民。
  市领导赵卫东、丁东弟、龙杏华参加。
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李楚主持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李云波)12月9日下午,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工作落实。市长李楚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楚领学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的决定》《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实施意见》。蒋春华、韩学文、龙杏华、李一飞等部分参会人员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桂林发展和自身工作实际作了发言。
  会议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上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市政府党组班子成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安排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对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有力举措。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和支持开展统计监督,努力提升统计监督效能,以高质量统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同工作实际相结合,深刻把握当前经济运行形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抓好当前经济工作,尽锐出战打好“十场攻坚战”,努力争取最好成绩。要紧盯重点指标、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进度调度,强化举措、深挖潜力、追时补差,稳一产、提二产、振三产,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尤其要把握文旅行业复苏回暖迎来加速的有利时机,落实好“冬游广西”优惠措施,办好桂林艺术节等活动,进一步聚集人气、提振信心,做热冬季旅游,确保淡季不淡。要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着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李楚到恭城检查督导自然保护区内违建项目清退问题整改工作强调
凝聚强大合力集中攻坚
确保全面彻底完成整改工作   本报讯(记者李云波)连日来,市长李楚率队深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检查督导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项目清退问题整改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凝聚强大合力集中攻坚,确保全面彻底完成整改工作。
  李楚率队深入恭城瑶族自治县有关乡镇,实地察看部分水电站整改工作情况,详细了解整改措施和进度安排,并与有关负责同志共同研究下一步整改措施。据了解,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项目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整改的问题。根据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涉及我市自然保护区的小水电站共85个。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在去年已完成的整改任务基础上,今年12月31日前,我市必须依法关闭退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47个小水电站。
  李楚指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认真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部署安排,坚决扛起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政治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整改方案要求,敢于动真格,敢啃“硬骨头”,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彻底完成整改任务。有关县区要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的主体责任,在整改力量上再加强、力度上再加大、速度上再加快,坚决纠治整改工作不严不实、敷衍应付等现象,绝不能再有一而再、再而三拖延的倾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超常规措施,统筹各方面力量,到整改工作一线现场指导、现场督促,严格按照倒排的工期推进。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做好舆情回应,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既要确保如期完成,又要统筹兼顾,确保社会稳定。要协同开展履职监督检查、违法违规调查等,精准追责问责,确保整改标本兼治。
  市领导周卉、唐修璇,市政府秘书长李一飞等参加检查督导。
“倾情助力打造世界级的桂林艺术节”
——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郝戎 □本报记者唐健扬 文/摄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郝戎表示,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关注民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建设,老百姓对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艺术家们不断提高文艺创作的审美标准。当下,传统戏剧已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我们要按照艺术的规律办事,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探索一条符合桂林艺术节的发展道路。
  郝戎认为桂林有着良好的基础,不单有秀美的山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对桂林山水的保护。我们希望把桂林的山水和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把艺术节打造成桂林固有的文化品牌。1944年,老一辈艺术奠基人欧阳予倩、田汉等一批进步文艺戏剧家在桂林举办了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西南剧展,这是刻在桂林人民骨子里的文化精神和传统。通过办好艺术节,把桂林独特的文化底蕴激发出来,让大家来到桂林的时候发现不光有秀美的山水,还有人文精神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郝戎说:“全世界的艺术节各不相同,未来,桂林艺术节需要逐渐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路线和模式。”郝戎表示,中央戏剧学院将在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倾情助力,号召广大师生推倒院墙搞建设,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利用中央戏剧学院的艺术资源,邀请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来到桂林,为桂林艺术节出谋划策,和桂林、广西、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家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桂林艺术节。
“艺术节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一环”
——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 □本报记者唐健扬 文/摄
  “在桂林举办艺术节之前,从来没有某一段时间与1944年西南剧展的历史如此亲切贴近,如此直接地与西南剧展的前辈们‘沟通联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表示,只有到了桂林,到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才能有深切的感受。他认为,任何艺术、文化活动、文化作品乃至艺术节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建立在历史文化上,建立在跟社会文化肌理相互参照的关系上,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里。这是历史积淀的必然,是文化积累的映射,也是桂林艺术节延续的生命力。
  刘杏林指出,在当今时代,文化的发展除了有历史的积淀和延续以外,还要有新的创造,不能满足于继承和停留在原有的面貌和水准,要不断创造符合当今审美的艺术作品,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文化,用国际的标准衡量我们的创作。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不断前行。
  在提到艺术节与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系时,刘杏林认为,国际上有许多著名的艺术节,有的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有的是在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文化是城市之“魂”与“脉”,通过艺术节的举办,将文化潜移默化在桂林人的精神面貌里、在整个城市的审美里,成为跟山水一样自然的东西。艺术节是桂林发展文化特别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一环。
  作为桂林艺术节艺委会的成员,刘杏林希望桂林艺术节足够的独特,能够成为不光吸引国人,也能立足国际艺术界和文化界的艺术节。这需要大家不断地集思广益,经过长期的沉淀,让桂林艺术节持续下去,办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盛会。
强党建促发展,让金融活水润泽八桂大地 □本报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谢璧徽
  “以前去银行只能办理业务,没想到现在银行还为我们免费提供休息场所和便民服务。举办党建活动,我们这些社区老党员也能参与呢。”近期,正阳东西巷一个占地仅有100多平方米的社区银行网点,频频获得周边居民点赞,因为这里不仅能办理代理缴费、贷款咨询等多种金融业务,还建立了金融红色驿站,定期开展党建主题活动。
  这是桂林银行深入探索“党建+金融”的一个缩影。该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擦亮“感恩乡土,红色桂银”党建品牌,打造“一行一特色”党建精品项目,把党建工作与“金融成就美好生活”使命、“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愿景相融合,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不断擦亮“感恩乡土,红色桂银”党建品牌
  今年9月,我市首个国企党群服务中心——桂林银行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启用。
  “桂林银行党群服务中心是集党群教育活动、智慧便民服务、特色金融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平台,具有党建知识宣教阵地、组织联建联动阵地、便民‘导览台’、圆梦‘微心愿’、公益‘暖心站’、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民营小微、服务地方经济等八项功能,也是我们秉持‘金融为民’初心、担当服务社会使命的生动实践。”桂林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桂林银行以党建为引领,注重强“根”铸“魂”,通过创建“感恩乡土,红色桂银”党建品牌,依托分(村)行有党委、县域支行有党支部、乡镇小微支行有党小组、综合服务点有党员的“党建+业务”四级红色网络及200家金融红色驿站,与社会各界党组织创建“1+1+N”党建联盟体,自2021年以来与各类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112份,开展“银企共建”“政银携手促振兴”等共建活动898次,“党建品牌、企业文化双提升双促进”系列活动878次,推动党建工作价值同经营业务价值、社会效益价值“三位一体”联动贯通,有效服务中心大局、稳住经济大盘。
  “大家好!这里是桂林市叠彩花卉基地。作为自治区级示范基地,我身边一块块花田既惊艳绝美,又让人震撼……”
  今年10月底,趁第一届中国(南方)花卉苗木交易会在我市举办之机,桂林银行与桂林市力源粮油集团、桂林市新新腐乳厂及桂林市独秀书房等企业共同搭建起本地农副产品销售直播平台,叠彩区园林局与大河乡政府相关负责人更是化身网络主播,帮助花农开展花卉盆景线上销售。
  政银企党建共建,赋能乡村振兴。在这场主题为“欢庆二十大,南方花盛开”的党日活动中,直播间氛围活跃,秒杀抢购、评论抽奖等互动环节穿插其中,吸引观众踊跃参与,直播观看量达到1.1万人次,点赞量达到1万多次。
  “我们将继续围绕乡银共建打造党建精品项目,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怎样与农村居民的需求衔接好?桂林银行的答案是——党建引领。
  作为一家专注做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桂林银行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全国银行业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打造近7000家集金融、政务、便民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间地头。
  “毛竹山村的南玉葡萄熟啦!50元就可以抢购10斤口感清甜的葡萄。”“各位家人,大家好,欢迎来到桂林银行乡村振兴直播间。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产品是博白空心菜……”在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直播间”“天天开心团”小程序上,一场场农产品销售活动异常火爆。
  把服务点建到农村,其中最重要的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在实践中,桂林银行不仅依托“天天开心团”“服务乡村振兴直播间”等载体科技助农,推动服务点所在村的农产品打开销路,还为当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除了为当地村民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助力产业增收,我们还不断赋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使其具备党建宣传点、农家书屋、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驿站等综合功能,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桂林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在桂林市公安局、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该行充分发挥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点多面广的优势,将其作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堡垒,打通农村地区反诈骗安全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共同守好农村居民的“钱袋子”。

  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夜幕降临时,记者行走在临桂吾悦商圈,映入眼帘的是灯光璀璨、流光溢彩,传到耳朵里的是阵阵叫卖声、嬉笑声。在这里,网红小吃、文创产品应有尽有,吸引许多市民驻足。
  浓浓烟火气的背后,正是桂林银行联合吾悦广场举办的“丰收嗨翻天”——乡村大篷车邀你来相“惠”活动。该行联合吾悦广场众多小微商户开展活动现场免费试吃、一分购、游园、闯关送礼等活动。同时开展线上直播,由广西各地主播线上带货,激发地方消费活力。
  这样的活动在我市并不少见。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影响,我市部分实体经济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为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金融系统积极发挥“党建+银政企”平台优势,多举措推动“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配合我市开展的“商旅牵手·乡约桂林”2022城乡休闲消费季活动,桂林银行乡村大篷车活动推出了“一分购”“云闪付满5元减2元”“微信首绑礼”等各项促消费优惠,不仅为小微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销量,还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到消费活动中来,激发了我市消费活力。
  “秤砣虽小压千斤。”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正密集出台助企纾困的一系列举措。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抵御疫情风险,桂林银行推出了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减免罚息等一揽子举措,切实助企纾困。
  “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继续全面深入推动‘党建+金融’工作模式迭代升级,着力画好党建与业务发展的同心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不断注入金融活水。”桂林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配图由桂林银行提供) 
桂林银行助白血病患儿
获3万元救助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杨川凌)近日,桂林银行全州支行依托红十字博爱驿站,成功为白血病患儿浩轩(化名)申请了3万元救助金,缓解了其家庭的困难。
  浩轩是全州县凤凰镇大坪村人,今年8岁。前段时间,他出现身体不适,父母带他到医院求诊,经检查发现他患上了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治疗难度大,且需花费巨额医疗费用,这让本不宽裕的浩轩一家人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压力。
  近期,桂林银行全州支行的工作人员在大坪村走访时了解到浩轩一家人的困难,立即将情况反映到全州县红十字会,并为浩轩向红十字博爱驿站申请专项救助资金。很快,3万元救助金发放到浩轩父母手中。浩轩的父亲说:“感谢桂林银行和红十字会,是你们的爱心点燃了我们的希望。”
  桂林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2021年12月,该行与自治区红十字会签署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启动“红十字博爱驿站”项目建设。该项目通过整合双方资源,以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为阵地,创新实施“金融服务+红十字人道服务”模式,在桂林和南宁两地建设了首批共200个“红十字博爱驿站”。驿站中设有红十字急救箱,配备电子血压计、测温枪、创可贴、口罩等医疗用品,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同时,双方还在人道服务、志愿服务、医疗援助、救护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让广大农民能就近获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人道救助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等“一站式”服务,使红十字博爱驿站成为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该负责人表示,桂林银行将与自治区红十字会密切合作,在广西逐步扩大“红十字博爱驿站”覆盖面,使金融服务与红十字人道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赋能的正向循环,进一步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桂林银行开展
“凝聚微力量 圆梦微心愿”
爱心公益活动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潘亚妮)今年以来,桂林银行党委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以“凝聚微力量 圆梦微心愿”为主题的爱心公益活动,依托该行“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广泛收集各类困难群众的微心愿,以党员认领、上下联动、内外联合等方式,用心用情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升级为“最暖一米”,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据统计,1至11月,该行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近百场,服务困难群众超2万人。
  “你好,小朋友!我们来给你送球鞋啦!”近日,桂林银行党员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临桂区南边山镇东山村,为小学生浩华(化名)送来了他期待已久的篮球鞋。
  据悉,浩华现就读小学四年级,特别喜欢打篮球,他的唯一一双球鞋已经旧得发黄,买一双新球鞋是他期盼已久的心愿。但他的母亲身体不好,长期在家休养,全家人的生活就依靠他的父亲种植几亩葛根来维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得知桂林银行开展“凝聚微力量 圆梦微心愿”公益活动后,浩华满怀期待地写下“想要一双篮球鞋,和哥哥们一起打球、一起奔跑”的心愿。
  收到他的心愿后,桂林银行的党员志愿者决定为他圆梦——购买一双篮球鞋,并送到他的手中。
  “想要一双篮球鞋、几本教辅书、一个电饭煲……这些心愿虽小,但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难题。我们将多做能够真正帮助乡村居民的实事、好事,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丰富和拓展‘桂林的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的内涵和价值。”桂林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桂林银行党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依托桂林银行党群服务中心“微心愿”公益窗口,常态化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让优质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沉浸式昆曲
《浮生六记》怎么看? □本报记者 李思静
  在本届桂林艺术节上,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可谓是最出圈的剧目之一。剧目在桂林首次亮相后,还因为太受欢迎,临时在古南门前进行了加演。12月12日,《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导演胡翰驰,在东西巷讲古堂,为戏剧爱好者讲述创作背后故事,揭开其中奥妙。

“小确幸”内容如何做成沉浸式戏剧?
  原著《浮生六记》并不是一则典型故事,用萧雁的话来说,更像是清朝人的“朋友圈”“微博”,是沈复记录自己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片段,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把“小确幸”做成“沉浸式”并不简单。主持人替观众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国外的沉浸式戏剧,比如《不眠之夜》,是非常艺术化的,用的是麦克白的故事,剧情大开大合,与《浮生六记》柴米油盐这样的作品截然不同,当时选用这个本子是为什么呢?
  把最经典的东西放慢,把那些大家都熟知的东西放快。“现在的大家其实都离不开抖音,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东西。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东西做一个放慢和加速,我觉得大家会快速接受。”胡翰驰说。
  事实上,《浮生六记》火爆的当下,却有一个黯淡的开头。萧雁说,当初,一位昆剧大师在看过剧本后觉得这个没戏,因为没有故事,太平淡了。“可是如果回过头看《牡丹亭》,游园那一场也没有戏,就是小姐带着丫鬟游园。”
  “对,其实它是一个大写意。这也让国外觉得中国戏剧很高级。”胡翰驰补充道。
  为了给观众带来极致的沉浸体验,演出现场设置有5处互动。书法、品茶、嗑瓜子等一套流程体验下来,观众心也静了,跟随主角脚步,置身于戏中世界。
  “沉浸式最大的魅力也在于此,他(戏)跟观众那么近,观众能像他身边的人一样看着他们发生故事。”胡翰驰说。
  “听到他们(演员)怎么喘气。”萧雁总结道。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浮生六记》在苏州的园林版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有一千三百多项流程,以达到完美的现场调度。

传统文化如何带给年轻人?
  现场,一位从事戏曲鉴赏教育10年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如何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戏曲,带给学生?
  这当然要问《浮生六记》。因为它的火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由70%的“90后”“00后”观众构成。
  “我们要把《浮生六记》做到极致,才会有人看,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最本我的东西。”胡翰驰说。
  因为做到了极致,《浮生六记》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产生了效果,既有官方的认可,更多的是得到了观众的喜欢。这也是能让萧雁说出“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分钱的宣传费没有投过”的底气。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有辨识力,他见过好东西,所以他会判断你这是不是用心做的。我们的戏很贵,在苏州沧浪亭演出1580元一张票,但是来过的都觉得很值,他觉得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就会帮你去传播。”萧雁说。
  她还分享了近期的一个低票价演出市场的调研感想。“100块左右的演出,去的其实都是年轻人。但是我听到年轻人说,看了某个园林的夜游出来太无聊了,我真的很伤心。我觉得就像给大一的学生上通识课,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的是让他觉得无聊的东西,然后他再也不会去看了。”
  现有演出的票价对学生来说高昂了一些,萧雁也在思考。“我一定会推一个便宜的版本,可以短一点,但是要给你有正确的印象。”

《浮生六记》彩蛋
  1.演出一开始,演员乘一艘小船出场,不少观众反映船的马达声很“出戏”。胡翰驰揭秘,观众看到的船是剧组去两江四湖游船公司精挑细选的,而这艘船的本职工作是打捞江面上的垃圾。“桂林的船都太豪华了,这是唯一看上去朴素一点的。”
  他说,剧组也和船工师傅沟通过,能不能靠人力划船。船工师傅回答道,如果靠人力,戏演完了船都划不到位。最后大家都放弃了关马达的想法。
  2.与剧目其他版本不一样的是,桂林版本《浮生六记》的开头演的是一个“叠布”的场景。胡翰驰介绍,这是因为园林版的《浮生六记》演出地点是苏州的沧浪亭,戏中人物沈复和芸娘就“生活”在那里。而这次在桂林榕湖上的湖心亭表演,相当于是一次“搬家”,故而设置了这样一个开头。
  此外,观众们还会发现,芸娘在回廊中有一段戏,本来是活泼可爱的,但表演出来会有一些悲伤的情绪,这其实是在表现芸娘的“思乡之情”。
  3.萧雁介绍,为了让观众能更沉浸式地进入沈复和芸娘的生活,观众进场时品的热茶是剧组从苏州带来的碧螺春。
送给中山中学学生的一堂戏剧课 □本报记者 李思静
  推动艺术走进校园,既是深化学校美育建设,也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12月12日,2022桂林艺术节展演剧目、独角戏《人类的声音》导演孟丹峰来到桂林市中山中学,为该校中山戏剧社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又极具专业指导性的戏剧课。
  逍遥沙龙现场,戏剧社的师生呈现了一段原创京剧《刘三姐》,这让孟丹峰感到十分惊喜。
  “那个高个子的男孩,给我留下印象很深。因为他太不像演员了,他的动作可能在专业老师看来比较僵硬,但是他在扮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气质,这就很容易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孟丹峰建议这位同学,可以通过模仿传统剧目中的形象,不断靠近,最终探索出自己的风格。
  活动现场,同学们踊跃向孟丹峰提出自己在戏剧演绎、剧本创作、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孟丹峰也为同学们一一指点迷津。轻松又干货满满的大师课让同学们收益良多,也让他们更期待未来更多在桂林举办的艺术活动。
  “今天这个沙龙,让我知道了如何贴合人物,演得与人物相接近,把人物塑造得更好。”戏剧社初二成员姜思源说。在他看来,桂林艺术节的举办能让他在桂林就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作品、很多优秀的老师。而在本届艺术节中,姜思源最想看的剧目是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昆曲是我从没接触过的剧种,我觉得它唱词很美。”对于未来的桂林艺术节,姜思源还“点”了几出戏。“我想看京剧的《贵妃醉酒》《生死恨》。”

戏剧大师课片段
  问:如果我在生活中没有体验过某种情感,我该如何表演它?
  答:在我们的表演课里,第一堂课叫观察生活,你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体会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比如说,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卖桂花糕,你就去看看她为什么每天在这卖,你先模仿她怎么卖,怎么跟人打交道,她是怎么把桂花糕放到锅上,把收到的钱放在什么地方,左口袋还是右口袋……所有的一切你都要观察到位。当你知道她的习惯性动作是为什么的时候,你自然跟她发生了感情,这些感情慢慢就在你心里积累。当你再遇到这样的戏的时候,这个感觉会转换过来。

  问:如果我想写一个反派角色,但是我和角色的三观并不相合,我该怎么把自己带入这个角色,去想他(她)应该会干什么事情?
  答:第一个方法,比如要写一个狡诈的人,但是你自己不是一个狡诈的人,你要开始在你看过的文艺节目中、书里头找到一个你认为狡诈的人,一个有意思的人物形象,用作参考;第二个方法,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成年人,看看身边有没有狡诈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觉得这个人狡诈,这个时候你要听他们怎么来分析这个事件,然后,你看看如何写这个人物。

  问:如果故事的剧情和我原先计划大纲的设定不一样,然后他的人物的性格和他的剧情走向不吻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答:这就看你想要保什么了,保故事的精彩还是进度。比如说,你要讲一个盖世英雄,但是剧情走向是“合家欢”,那就看你的取舍了。如果是我,我会回想我最初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要树立一个英雄,那么一切就为树立英雄主义服务,如果要是讲一个合家欢乐故事,我宁愿不写这个英雄。

  问:比如说我去演一个角色,但我演出来都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或者某一天状态很好演对了,但后面再找不到这样的感觉,该怎么办?
  答: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们不能靠情绪表演,靠情绪表演撑不了三个小时。今天你觉得我痛哭流涕了,我真的演得很好,但是第二天你到这个地方,你一滴眼泪都没有,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演戏不能靠拿情绪,你是要表演人物。
  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台上的人是活的,台下的人是活的。活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今天和昨天是不一样的,我现在这个小时跟上一个小时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可能每一分钟每一次演出都是情绪饱满的。你要理解这个人物,你可以准备四五种不同的表达他悲伤的方式、表达他豪迈的方式,你要准备这些东西,而不是靠一种情绪来表达,这个确实需要表演技巧的。

  问:我们在自己创作的一个戏剧当中,应该怎么样去做才会让这个剧更精彩,让观众越看越有味?
  答:我小的时候,我的中学、小学也有戏剧社,那个时候我们排练的都是经典的片段。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是因为经典作品里的戏剧冲突。
  我建议是改编经典桥段。因为学生们生活比较简单,如果你从你的校园生活里找一些戏剧冲突,别人看起来可能就会是小题大做,而且我们同学还不太会挖掘人和人之间深刻的矛盾,毕竟太年轻了。你们可以改编老舍的《茶馆》,把北京的茶馆变成桂林的油茶馆,把掌柜王利发变成一个老太太,把每一个人物按照你们的想象去改善,但戏剧的矛盾,还是老舍先生的,这是一个成熟的“矛盾”,这样也会很有意思。
青年艺术家走进大学校园
分享文艺世界的“创作奥秘” □本报记者 张苑
  每周都花费数个晚上在剧院中度过,对我们来说有意义吗?你是否也有一个文艺梦?……12月12日,项斯微、杨小乱两位青年艺术家走进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沙龙,与在校大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文艺创作中的苦与乐,以及对文艺的感悟和理解。
  作为本届“桂林艺术节·逍遥沙龙”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这场校园里的文艺沙龙充满了活泼开放的青春气息。

山水间的艺术节是一个充满创意的空间
  作为此次沙龙的主角之一的杨小乱是一位戏剧推广人、剧评人、资深演出工作者。他是戏剧自媒体“剧场摩天轮”的主编,也是广州评论家协会会员。
  在沙龙中,杨小乱首先与大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受邀来到桂林,为桂林“量身”创作互动式戏剧《米粉异想曲》的灵感来源。
  “早在桂林艺术节开幕的前一周,我就来到桂林。我要先了解和熟悉这座城市,并找到创作的灵感。”杨小乱说,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最响亮的招牌自然是山水,但是他想寻找的是山水之外的桂林元素。于是,他把关注点放在了桂林米粉上。到桂林三四天的时间,他走遍了桂林的大街小巷,吃了十几家米粉店的米粉,并与老桂林人“甩古”,了解米粉背后的文化。之后,一个关于《米粉异想曲》的创意闪现于脑海中。
  “桂林,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桂林米粉是这里的特色美食,那么,我们可以让桂林米粉跨越国界,与世界各地的美食元素相碰撞,一定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杨小乱说,他和团队在几天的时间里不断突发奇想,将米粉与泰国的冬阴功汤、马来西亚的咖喱酱等多种异国特色相结合,开发出多种极具创意的米粉,并设计在户外的帐篷剧场里,以互动式戏剧的形式呈现。
  12月10日,该创意戏剧在桂林七星公园里的华夏之光广场上演后,立即引来了不少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兴趣。在帐篷这个独特的空间里接地气的互动,给观众们留下了不一样的体验与回忆。
  “在桂林举办艺术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这里美丽的山水让人迸发出许多创作的灵感。”杨小乱说。

只要有文艺梦想,就努力去实现它
  青年作家项斯微是此次沙龙的另一位主角。她同时也是一位资深文字编辑、自由记者,和朋友一起运营公众号“在别处文艺志”,出版有长篇小说《不许时光倒流》《男友告急》、短篇小说集《浪掷少女》,等等。
  在沙龙现场,项斯微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杨小乱的经历和故事之后,也分享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点滴历程。
  项斯微说,虽然自己从小喜欢写作,但是各方面不算出众的她,并不是从小就想当作家。这一梦想来源于中学时期的一次“失落经历”:因为妈妈没同意她参加向往的一次自费出国研学,看着身边好友都能参加,她的情绪跌落低谷。而正是这低落的情绪给了她写作的灵感。于是,她将真实情感写成文章并向一家媒体投稿。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文章不仅发表了,还让老师和同学们投来鼓励和羡慕的目光。
  “正是那次我获得的成就感,让我坚定要当作家的梦想。我想用真情实感的文字去打动人、感染人。”项斯微感慨说,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虽然在过程中也经历了坎坷与痛苦,但心中始终有目标,所以一直没放弃。
  “我想用我亲身的经历告诉青年朋友们,如果心中有文艺的火苗,就努力去呵护它,让它温暖你的生活。”项斯微在交流中对大学生们说。

桂林浓厚的艺术氛围,让我们享受其中
  两位青年艺术家的分享引来了大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在将近两小时的分享中,在场近200位学生代表沉浸其中,并积极与艺术家们热烈互动,表达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憧憬。
  “两位老师的分享,让我燃起了心中的艺术梦想,并学会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与艺术梦想中寻找平衡点。”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机电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姚奇奇说,虽然学的是工科专业,但是他心中却有着小小的“文艺火苗”,在学习之余喜欢看文学书籍,也会主动走进影院、剧院感受艺术气息。他说,来到桂林读书两年了,能够感受到桂林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这让他享受其中。
  记者采访中,不少学生都表示,能在桂林这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上学是一件幸福的事,不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经典的文艺作品,还能与艺术家们面对面交流。该校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朱鹏举说:“期待桂林艺术节能够长久办下去,今后融入更多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化元素,让这座城市更富有青春气息。”
艺术名家进校园
与师生共同鉴赏艺术品牌的魅力 □本报记者 唐健扬 
  桂林艺术节除了为观众带来剧场作品外,文学、戏剧等多领域艺术家、学者,将走进桂林的四所高校、两所中学,与艺术生、学生戏剧团体成员探讨艺术创作、开展跨文化艺术交流。
  人群熙攘,书香浓郁。12月12日下午,艺术家宋之歌走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在校师生探讨“艺术教育品牌策划与拓展”这个课题,共同鉴赏艺术品牌的魅力。距离开讲还有半个多小时,宋之歌已早早来到报告厅调试设备,与此同时,学校音乐系、艺术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的师生也来到现场就座,迫不及待地迎接这场难得的文化大餐。
  本次参与讲座的艺术家宋之歌虽然看上去个子不高,年纪轻轻,但经历丰富、获奖颇多,不仅是艺术学博士,同时也是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教研室主任。曾参与主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京剧名师、名家艺术传承推广》项目,为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中央芭蕾舞团舞剧《小美人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舞剧《兰花花》等演出活动、艺术项目宣传、策划、撰稿,参与“培源”剧本孵化制作项目,荣获“制作之星”奖、“2021年度演艺中国新锐人物”等多项大奖。
  在讲座上,宋之歌通过大量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例子,为大家阐述了文化品牌的概念和价值。“品牌作为一种被大众群体普遍认同且具有长期影响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其形成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宋之歌说,《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以及艺术节好评如潮的开幕大戏《两京十五日》作为炙手可热的文化品牌,都是需要艺术家反复的精心打磨才能提升其价值的。
  “桂林大剧院在建造的时候,不止要做一个能够上演舞台艺术的剧场,更要成为温润城市的文化艺术中心。”在谈到“艺术教育与剧院”板块时,宋之歌利用“桂林大剧院”为切入点,通过“艺术教育在剧院的实践”、“艺术教育是剧院发展的内驱力”等详细讲解,让现场师生对艺术教育与剧院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了进一步了解。
  随后进入“实例”分享环节,宋之歌结合自身从业经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大家分享了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湖边论坛”、广州大剧院“臻享时刻”系列活动、相约北京艺术节论坛板块、广州大剧院×Qfuntheatre儿童实验剧团相关内容。“我们作为艺术类学生,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积累,利用课余时间欣赏优秀文化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宋之歌在讲座上反复叮嘱大家。此外,宋之歌还结合桂林艺术节,围绕艺术节的产业结构、社会认同等案例,为大家介绍了艺术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向大家发出邀请,希望各位同学有机会能够走出校园,感受桂林艺术节的文化魅力。
  通过艺术家近两小时的分享,在座的200余名学生纷纷沉浸其中,各有感慨。“听了宋之歌老师的讲座,对我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颇有启发。”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杨柳表示,毕业后想成为一名吉他教师,创立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宋之歌表示,桂林艺术节最大的亮点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针对艺术家们推出了“英才计划”,给年轻艺术家搭建成长的平台,培养年轻的导演、编剧,孵化出新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对年轻观众的培养,而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抓手和载体,因为高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通过文化、艺术进校园的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滋养当中。
《寻找春柳社》
在桂林得到观众的热情关注   本报讯(记者周文琼)12月12日,话剧《寻找春柳社》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上演两场,得到了观众们的热情关注。
  “春柳社”是100年前由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组成的话剧团体,他们排演了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话剧的诞生。2007年春,李龙吟先生在北京创作话剧《寻找春柳社》,纪念中国话剧百年。
  《寻找春柳社》由李龙吟编剧、任鸣导演,讲述了当下一个北京学生剧社想恢复当年春柳社排练《黑奴吁天录》时的情景,但苦于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话剧的精神体现在舞台上,为此他们先后请来了3位极具代表性的导演来指导他们的排练。3位导演都对“戏剧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贯彻到排练之中。但这3位导演各执己见的戏剧理念,加之浅尝辄止、来去匆匆的排练,使得这些年轻的演员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之中。学生们虽然最终没能明白“话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但却凭着自己的热情去继续走着话剧之路……
  这部寻找中国话剧本源的创作,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戏剧家协会曾召开专题座谈会,戏剧专家给予高度评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多个院校排演了此剧,成为大学剧社最喜欢排演的剧目。
  《寻找春柳社》当天在桂林共演出了两场。在下午两点半演出的第一场前,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早早就入座了。在观众中有佝偻老人,也有小朋友,座无虚席。演出开始后观众认真地观看演出,不时发出笑声。当演员们喊出“春柳社代表一种精神,一种时代的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一种理想,一种要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这种精神、追求、理想,在今天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戏剧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或许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这样的一部戏剧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思考,或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艺术不是可有可无,它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演出结束后,戏剧爱好者王女士如是说。
  观众卢先生表示,看剧的过程既快乐又感动。“能在家门口就欣赏到这么高雅的艺术,非常感谢剧团对桂林的青睐,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好戏剧在桂林上演。”
  在第一场演出结束后,编剧李龙吟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戏剧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写完这个戏已经十几年了,不应该有一个唯一正确的戏剧观。解说各种有益的戏剧尝试都可以,戏剧的灵魂可以是真实、情趣,戏剧的灵魂或许挣扎,挣扎出一条路。
  欧阳予倩是广西省立艺术馆机构的创始人、艺术馆馆厦的创建人及西南剧展的创办人。《寻找春柳社》这部剧中写到了欧阳予倩。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上演,对于李龙吟而言是一次朝圣。就在演出的当天他还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寻找春柳社 拜谒祖师爷”的感慨。
  他感谢桂林的观众对这部剧的喜爱,他认为能够欣赏戏剧的城市,能够让戏剧和观众形成交换的城市一定是有品位的城市。“桂林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桂林艺术节更像是要告诉人们——桂林戏剧要重振雄风了!”
出租车司机朱鹏飞:订单增多接客忙   “嘀!嘀!嘀!”行驶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不时响起鸣笛声,出租车司机朱鹏飞心情畅快。“车多,有人气。”他感觉熟悉的桂林回来了。这样的改变,离不开桂林艺术节的助力。 
  10日,朱鹏飞和同行们就尝到了艺术节带来的甜头,桂林站和桂林北站迎来了这个月以来的客流小高峰,共有3000多名到达旅客,这部分人中有不少是奔着艺术节而来的戏剧迷。
  “当天我总共接了16单,总体来说,早上的客人并不多,但下午两三点时就开始忙碌起来,常常是这边乘客刚下车,新的订单马上进来,又得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个目的地,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有空吃饭。”朱鹏飞说,这两天的客流量比往日多了10%,其中很多都是打车前往剧场看剧,或者到室外表演地看演出。
  朱鹏飞估计,这样的情况在艺术节期间会一直持续,同时也不禁感慨,“没想到,艺术节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在他搭载的这些参与艺术节的市民和戏剧迷中,看到的都是大家脸上的期待和满足,听到的都是夸赞。
  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朱鹏飞说,他见证了新建成的桂林大剧院拔地而起,也深刻感受到桂林的艺术氛围日渐浓厚。对于艺术节未来会给桂林带来哪些改变,他充满期待。本报记者蒋璇 文/摄 
溶洞与手碟“和鸣”天籁之音
——听以色列音乐人Liron Man手碟演奏《远山淡影》侧记 □本报记者 秦丽云
  12月11日,以色列音乐人Liron Man(李荣满)在七星岩溶洞内,为听众们带来两场精彩的手碟演奏《远山淡影》。独特的天然舞台和独特的乐器手碟的“和鸣”,令所有的听众如闻天籁之音。在演奏现场,听众们对手碟这种乐器的关注热情非常高,对演奏者在溶洞中带来的精彩音乐更是称赞不已。

不可“触摸”的手碟
  手碟是一种打击乐器,声音空灵神秘,被誉为天籁之音。当日的演奏现场,演奏者Liron Man带来的独特演奏乐器——四个手碟,成为全场听众关注的焦点。
  手碟的外形很独特,乍看像铁锅,也有听众说它像UFO,甚至是龟壳。在演奏间隙,演奏者Liron Man拿起手碟,向听众们科普一些这种乐器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手碟(Hang)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乐器。在2000年的时候,手碟由两名瑞士人菲力霍那(Felix Rohner)和萨宾娜谢雷(Sabina Schärer)所创。看起来模样厚重的手碟,却能发出美妙空灵的宇宙之音,玄机就在于它的设计。手碟由两个半球型的钢模通过氮作用过程组合而成,中心为基础音“Ding”,周围有七或八个音环绕分布,底部中心有孔,为低音“Gu”。
  据Liron Man介绍,因手碟发出的音色并不像钢琴那么多,所以只能弹奏一些旋律相对简单的音乐,对于古典音乐等较为复杂的曲目,则不能演奏出最佳的效果。但即使音色不多,手碟依然能够演奏出天籁般的音乐。
  演奏期间,在Liron Man一双巧手与手碟的碰撞中,整个溶洞回荡着空灵的音乐之声。记者注意到,当演奏者的手动作停止时,声音却还未停息,会再延续一小段时间。Liron Man说,这是手碟的一个极特别的品质,就是每个音调都伴有共鸣的两个泛音,由此产生更绵延的余音。这种余音就像是一种舒缓的、近乎完美的声音,萦绕在听众周围。
  Liron Man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手速最快的手碟演奏家,在中国甚至拥有绰号“鬼手”一称。记者看到,每一场演出结束,他的手指和手掌明显因不断与手碟接触而发红。记者问他手指是不是很累,他笑着说:演奏过程中,他的手指和手掌只是轻轻触碰手碟,所以不是很累,但是,不停动作的肩膀却很累。他还笑着说,演出结束后他会好好休息,以便为下一场演出做好身体准备。
  演奏结束后,不少听众走到演奏台前,想近距离地观察手碟甚至触碰手碟时,都得到了现场志愿者的婉拒。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手碟不能接触腐蚀性液体,例如酒精、湿巾等,如果触碰到需要立即擦掉然后涂油保护。演奏过程中,如果演奏者的手指跟掌心出了汗,也得在演奏结束后及时涂油擦拭,以避免手汗对手碟的腐蚀。此外,演奏时演奏者必须将戒指等硬性装饰品摘下,以避免磕碰、划伤鼓面。Liron Man告诉大家,他当日用来演奏的四个手碟是专门定制的,已经陪伴他走过了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分享了很多的美妙音乐,所以他特别珍爱。

不愿散去的听众
  11日下午4时50分,当日第二场手碟演奏结束。Liron Man被众多热情的听众包围,他则热情地分享了自己对桂林的印象,以及在溶洞表演的美妙感受。
  Liron Man说,以往他都是当日到达演出地演出后就离开了,这次有机会在桂林多呆几天,感觉很惬意。在桂林的这几天,他在观赏桂林山水的同时,还特别喜欢去看小村庄。连续两天,他每天花几个小时漫步在桂林的小村庄,并且把桂林的旅程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还向远在以色列的父母介绍了桂林的美丽风景。
  对于此次手碟演奏选在七星岩溶洞举行,Liron Man也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Liron Man说,这是他第二次在洞中进行演奏,第一次是在以色列的一个洞中,第二次则是在中国的七星岩溶洞,“这里有美丽的岩洞,有独特的石钟乳,能在这里演奏,我感觉很特别,很棒!”  
  谈及此次参加桂林艺术节的目的,Liron Man的回答显得很洒脱。他说,此行他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目的性,他希望每个听众在听其演奏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就好,“我没那么多期待,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就是让人开心”。
  下午5时20分,在与现场听众交流了半个小时后,Liron Man应大家邀请,用手碟演奏中国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曲终了,迟迟不肯离去的听众再次对精彩的演奏报以热烈的掌声。
  市民覃女士一直等到人群散去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七星岩溶洞。她说,Liron Man不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奏,还带来了很多快乐的分享,她期待有更多这样美妙的演奏在桂林举行。
“摊主”杨琴:
每天补货四五次 文创产品卖脱销   晚上7点,艺术馆的文创产品摊位前,人头攒动,富有设计感与艺术节相关的文化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市民和游客不时驻足、挑选商品。
  作为摊位负责人,这几天,杨琴忙得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从促销推介、活动组织,到商品盘点、补货上架,每个环节她都亲自参与统筹调度,力求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最优的消费体验。
  杨琴说,摊位每天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5点持续到晚上10点。5个小时的时间里,杨琴和同事们很难停下来。 
  “晚上人气特别旺,常常不到一个小时就需要补货,那些创意独特、样式新颖、价格实惠、实用性强的文创产品最受欢迎。”杨琴说,摊位上有镭射包、帆布包、充电宝、帽子、卫衣、保温杯、围巾、团扇、手环、雨伞等文创产品供顾客选择,商品价位大部分在几十块钱,其中最贵的是非遗团扇要580元,卖得最好的是充电宝、保温杯、镭射包,“许多人一次就能打包五六样小物件”。
  杨琴介绍,艺术节期间,文创集市在艺术馆、东西巷、象山景区和桂林大剧院都设有摊位,每个摊位平均每天都有近千元的收入,“这说明,艺术节的文创产品受到市民的认可和欢迎,我虽然忙碌但不觉得辛苦,心里只有满满的收获和幸福!”本报记者蒋璇 文/摄
唱起桂剧,打起渔鼓,跳起傩舞……
灌阳、灵川文艺汇演
秀出地方特色 □本报记者 陈静
  伴随奏响的悠扬的鼓乐,演员们身穿奇特的服装,头戴傩面具,跳起风格独特的舞蹈,或虔敬殷切而深沉、或粗犷神奇而威风凛凛、或轻松自然而富于情趣,让人仿佛置身到古老的历史年代……12月11日至12日,桂林艺术节灌阳县和灵川县专场文艺展演分别在市中心广场和东西巷举行。展演以文艺演出为主线,穿插非遗技艺展示及体验等环节,带大家共同领略两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魅力。

灌阳文艺专场 民族元素满满
  12月11日下午,灌阳县专场演出在《桂韵绵长唱灌阳》的音乐声中拉开帷幕。随着音乐声的响起,不少路过的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舞蹈《瑶篓舞趣》、桂剧唱段《太君辞朝》、歌伴舞《灌阳油茶歌》、三句半《党的二十大放光辉》等演出精彩纷呈,音乐旋律似漓江水委婉绵长、婉转动听,让人沉醉。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众多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们大部分的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的,编排的舞蹈也都很有地方特色,结合背后的大屏幕让观众感觉仿佛身在灌阳。”谈及此次文艺汇演的节目选择时,副导演粟伟表示,参与演出的大部分都是业余文艺爱好者,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桂林艺术节中,也让桂林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传播得越来越远。
  58岁的蒋小芬参演了《桂韵绵长唱灌阳》。演出结束后,她与姐妹们在广场舞台前合影留念。她们激动地说:“特别骄傲激动,感谢桂林艺术节能让作为文艺爱好者的我们第一次登上桂林的舞台。”

灵川文艺专场 非遗唱主角
  伴随着婉转的歌舞,手拿折扇身着青绿的姑娘跳起《醉春风》,将少女们游春、怀春、惜春,陶醉在春风中的不同情态用折扇的舞蹈语言娓娓道来,看醉了街头巷尾的姑娘小伙。
  情景突变,神秘的傩舞接连上演。灵川县灵田镇长岗岭村的傩舞已有数百年之久的历史,以笛子为主,大鼓伴奏,原生态的舞蹈反映出劳动人民祈求平安的质朴心愿。
  悠扬的大圩古船调《渔王上岸》让观众们为“渔王”紧张、揪心。为了保护漓江生态,漓江禁渔,渔民上岸改行,“渔王”也不得不弃舟上岸,回顾自己的“渔王”生涯,他一时百感交集,热泪横流,捧出一坛美酒洒向漓江……惊喜的结局是旅游公司要在漓江搞一台旅游文化实景演出,请他本色出演“渔王”。
  彩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观众们纷纷鼓掌、叫好……8个节目接连上演,一时间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碰撞出了绚丽火花。
  “没想到大圩古船调那么好看。”“以前觉得戏曲无聊,在现代街区看到还挺新奇,有国潮范儿!”不少围观群众评价。大学生刘婕告诉记者:“我离舞台只有1米,我是桂林本地人都从来没这么近距离地看过桂剧和渔鼓,还第一次听到大圩古船调,今天真是开眼了。”
  舞台的另一边,大境瑶族乡的瑶族同胞煮起热气腾腾的大境斋茶,斋茶茶香醇厚,佐以炒米、花生,再配点定江镇的桂花糕,品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引得市民游客连连点赞。
  在采访中,灵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许迎春表示,桂林艺术节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此次灵川县有幸能参与到桂林艺术节本地文艺活动展演中来,这对于展示灵川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自信、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一周桂林街头还将上演多场戏曲和文艺汇演
  12月13日、14日、15日的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在东西巷还将接连有七星、秀峰、叠彩等城区的文艺汇演。12月13日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在市中心广场还将有永福县的文艺汇演。12月14日10点30分、12月16日10点30分榕湖泰国亭分别有两场桂林渔鼓表演。12月15日滨江路靠近解放桥段还将有彩调、京剧、渔鼓等戏曲展演。
  错过了之前表演的市民,不妨选择上面的场地去看看,现场会有桂剧、文场、彩调等桂林传统戏曲轮流演出。
街头戏曲展演 感受传统艺术魅力 □本报记者 陈静 
  传统的京剧经典选段,新编的彩调舞蹈和桂林渔鼓……12月11日至12日上午,作为2022桂林艺术节重要演出内容的彩调、京剧、渔鼓展演在市中心广场和滨江路轮番上演,让市民和游客大饱眼福,过足了戏曲瘾。
  “撒一把茶叶放一坨姜,茶锅里捶碎喷喷香,茶江水里滚三滚,打得那个让人爽歪歪……”生活化的唱词和演员们夸张的形体表演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这是彩调舞蹈《油茶情歌》的演出。
  “我们演出把油茶和彩调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文化的特色。”弘扬彩调团副团长高道义告诉记者,这个彩调舞蹈他们先后排演过多次,此次演出的都是平时退休的文艺爱好者,为了展现最好的效果,他们还特意跟随专业老师进行彩调的专业发声学习。
  据了解,彩调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戏曲剧种,旧称调子,主要分布于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彩调,是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流传甚广,名称不一。彩调作为地方戏曲,剧本内容以劳动、爱情、生活为主,其音乐主要由“腔”“板”“调”及乐器中的“伴奏风牌”“锣鼓牌”五大类组成。2006年5月,彩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捧渔鼓年年唱,中华文明永传扬……”伴随着手中渔鼓的敲击声,演员们唱腔或高亢或婉转。戏曲展演中桂林渔鼓让不少游客感觉颇为新奇。这次桂林市渔鼓表演团带来《中华文化永传扬》和《文明花开更鲜艳》两个节目。这两个节目都是桂林市群众艺术馆渔鼓传承基地新编创的,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改编,让唱词更贴近生活,更朗朗上口。
  据现场负责人熊女士介绍,桂林渔鼓以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俗称道情,源于古代的叙事讲唱道情,是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广西代表性曲艺形式之一。2014年,桂林渔鼓获评国家级非遗。桂林渔鼓用桂林方言演唱,演唱时左手抱渔鼓,右手执板,按节奏边唱边敲。说着她哼唱起渔鼓最基本的曲调“唆唆唆拉哆哆瑞咪哆瑞咪发唆”。她说,桂林渔鼓唱词短小精悍、方言叙事、通俗易懂,曲调朴实轻快又不失优雅,多变的板式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深受群众喜爱和传唱。
  轮番上演的大戏给戏剧爱好者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京剧队带来的传统京剧选段《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也是精彩纷呈。这场精彩绝伦的戏曲展演,诙谐幽默的地方方言、夸张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得观众欢呼连连。
  此次戏曲展演的负责人,市群众艺术馆文艺二部主任张竞文介绍,为配合艺术节营造浓厚氛围,展示桂林文艺风采,市群众艺术馆组织常年活跃在群众文化舞台上的优秀业余文艺团队参加演出,将先后演出12场,通过戏曲展演宣传推介桂林本地的文艺精品,展现桂林民俗风情、文化特色的融合,让游客和市民更好地了解、感受桂林文化风采,使群众文化活动更鲜活,释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
  “这样近距离的戏曲表演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打破了一般剧场的障碍和距离感,就在大家经常去的广场或是偶然路过的路边,非常新鲜。”大学生马毅兴奋地说。来自北京的李女士兴奋地拉着演员合影:“这样的表演太棒了,演出的地点就在漓江边,此情此景美极了。”
  演出结束后,还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拉着演员比画着一招一式,大家一起又唱又演,一同感受桂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时间,“咿呀”戏腔飘荡在冬日暖阳下,无论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还是来自各地的游客,都一同体验到“戏中人、人中景”的独特感受。
一次氛围感十足的演出
——《城市的颜色-桂林:一起去桂林》侧记 □本报记者 胡晓诗
  12月10日-11日,桂林艺术节的参与式剧场作品《城市的颜色-桂林:一起去桂林》在七星公园华夏之光广场亮相。此次表演创作,选择了帐篷这一当下旅行的流行元素,以它作为演出场域,参与者张笑晨、米立、白尚武、何啟杰、杨小乱如流浪艺术家般来到桂林,在广场的草坪驻扎,5个营地就是5座剧场,绝美山水就是幕布与舞台。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与亲朋好友在柔软的草坪上席地而坐,不时与悠哉觅食的猕猴来个互动,而一旁的帐篷营地里轮番上演着形式新颖的表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答案在七星公园就可以找到。

新颖表演让观众连连称赞
  13:30,表演正式拉开帷幕。拟音互动现场《一只小兔子》、诙谐喜剧《沙发》和互动式戏剧《哈姆太郎二世》同步开演;13:45,互动式戏剧《米粉异想曲》准时与观众见面;14:15,实验肢体戏剧《乡村旅馆》如约而至。每个剧目的表演时长短则15分钟,长则1个小时,整场演出持续到下午5点,观众可以根据演出排期安排好时间,不错过每一场表演。
  《一只小兔子》是记者到访的第一个营地,场外早已围满了小观众。场地的布置很简单,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只兔子玩偶、一个鱼缸、一块铁板、一个铃铛、一根吸管、若干蓝色气球和扣子……“95后”女孩张笑晨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拟音互动。剧中,创作者用扎破气球、持续猛烈晃动铁板、水缸吹泡泡等手段,来模拟烟花、狂风暴雨、小兔子坠落海里等声音,表现小兔子寻找主人时遇到的困难。
  年仅6岁的小观众芯芯说:“我觉得这个表演好看,讲的是一个小兔子失踪的事情,是个关于爱的故事。”“这个作品其实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温暖的感受。”张笑晨说。
  在《沙发》的表演区,频频发出的笑声很是引人注意,观众以年轻人居多。本次的演员米立反串女生,表演时会随机挑选观众为其涂上口红,更有观众能成为男主角,共同来完成这部诙谐喜剧。
  该剧制作人钟向霖告诉记者:“观众会根据我的现场指令,跟女主角做一些互动,其他观众在看的时候会观察到一种新鲜的、陌生的反应,和女主角之间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虽然他们没有参与进来,但是他们会被这种玩耍的气氛给吸引住。”

丰富体验让观众收获满满
  桂林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小孙主动参与到《沙发》的表演中来,过了一把戏瘾。“我觉得这个剧目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剧目,以一个非常小的沙发为起点,去开展一段故事,所以自己想体验一下。”他坦言,在上面表演的时候,其实有一点紧张,“能以学生的身份或是年轻人的角度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还是挺好的,也是一种锻炼”。
  广西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贾也与同学一起来到了现场。她告诉记者,本次艺术节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让他们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有助于开阔艺术眼界。“比如说像《一只小兔子》,它就有很多音效,构造出的不同感觉能让人很快进入状态。”
  为了本次艺术节,北京的戏剧爱好者王女士带着孩子来到桂林,并计划待上一周的时间。在她看来,本次艺术节有很多新的尝试,带有实验性的味道,对此她充满了期待。她谈到,此次演出,不仅在于帐篷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形式,还在于表演思路上的新颖,“比如说把音效这种原本只是戏剧中的一部分元素单独拎出来,作为表演的重点,做一种实验性质的作品,我的印象中国内好像不太有”。

山水为艺术家带来新鲜感觉
  其实,新颖、有趣,不仅仅是观众的感受,也包括很多第一次来桂林的艺术家。
  在山水舞台上表演,钟向霖觉得营造了一种在自然中关乎于城市关系的奇异感觉,其实蛮有趣的,在这么自然的环境,探讨一个相当城市的两性议题。
  《米粉异想曲》的艺术家杨小乱与主创人员在艺术节开幕前就来到了桂林,连日来吃过了桂林多家米粉,并把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融入到了作品中。在他看来,这几天给他带来了很多新鲜感,无论是这里的风景还是桂林人的“慢生活”。“山就在城市里面,很不真实,但我身处其中又很真实,这在其他城市很少见,桂林的山不算很高,却像笋一样突然钻出来。”
  《乡村旅馆》的演员赵雨昂表示:“这里相比于之前环境更好,我们平时的户外表演,可能是水泥地板,这次是草坪上,有种郊游的感觉,这儿有吃的,那儿有喜剧,大家都很愉快。”
  “桂林山水太能影响表演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表达。”张笑晨环顾了一下眼前的群山对记者说道,“感谢桂林艺术节,让我来到桂林展示自己的作品。”
党的二十大精神广西高校学习宣讲报告会
在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开讲   本报讯(记者蒋璇 通讯员张文源)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12月9日上午,党的二十大精神广西高校学习宣讲报告会——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专场在该校五楼报告厅举行。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特聘宣讲专家、广西高校宣讲团成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为百余名师生作专题宣讲报告。
  宣讲会上,唐平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师生们系统阐述了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从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主题、牢牢把握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等八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进行了深入解读,激励青年学子不忘初心跟党走,勇担重任立潮头,用知识报效祖国,建功新时代新征程,并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分享学习体会。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整场报告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大家更加全面、精准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有力的辅导和指导。
  “宣讲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令人深受启发。”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党委书记甘勇表示,接下来,该院将把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认真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责任,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临桂区:
抓实渣土运输整治
筑牢大气污染防治安全屏障   本报讯(通讯员秦梓清)为全力筑牢临桂区大气污染防治安全屏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2月以来,临桂区城管部门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首轮冬季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行动重点检查渣土车辆密闭情况以及车体清理情况,对运输车辆未按规定路线行驶、带泥行驶和未采取密闭防护措施,造成沿路撒漏污染路面等现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并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安全行车和环保意识。据统计,首轮冬季渣土运输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00余份,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车2辆。
  下一步,临桂城管部门将持续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认真抓实城区渣土运输车辆监管,从抓源头、抓整治和抓宣传入手,有效提升治理实效,全力做好扬尘污染治理工作。
人保财险向桂林赔付第一笔巨灾保险赔款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日前,人保财险桂林市分公司向我市预付传染病指数保险赔款100万元。据悉,这是继北海、梧州之后,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在广西赔付的第三笔,也是在桂林赔付的第一笔涉及地方公共卫生事件的巨灾保险赔款。
  巨灾保险是一种运用保险机制预防和分散地方政府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体系。5月27日,广西巨灾保险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实施。按照“全区统一招标、市县统一参保”的模式运作,由自治区财政和试点设区市财政共同筹集保费,在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6个设区市先行开展试点。保险责任覆盖台风、强降雨灾害损失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月中下旬,我市出现疫情,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首席保险人,人保财险桂林市分公司主动向市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办汇报巨灾保险方案及触发理赔条件,同时密切跟踪疫情发展情况,提前做好理赔准备。在获悉确诊病例达到巨灾保险触发条件时,第一时间启动巨灾保险赔付程序,简化理赔流程;在收到理赔材料后1个工作日,及时向市财政局预付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案件赔款100万元,切实发挥金融“减震器”和“调节器”的功能作用。
  人保财险桂林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践行人民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全力做好巨灾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完善防灾救灾协作机制,创新“保险+民生”社会治理服务模式,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金融贡献。
  江强 摄
荔浦花篢:
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余佩君)在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花篢镇集中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全镇掀起了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氛围。
  “大伯,这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还有一些其他法律宣传的内容,您可以拿回去和家里年轻人一起看下,多学习些法律知识。”在活动现场,许多前来赶集的群众围在摊位前,参加活动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此次宪法日宣传的活动意义,并解答群众的问题,为群众讲解《宪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防范养老诈骗、禁毒知识等有关法律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学习宪法知识,进一步提高宪法知晓率和法治宣传覆盖率,得到了现场群众的好评和肯定。此次活动共向群众发放了各类宣传资料400余份,《宪法》、《民法典》等书籍100余本。
临桂区城管局开展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秦梓清)为更好提高群众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意识和了解灾害民生综合保险相关知识,连日来,临桂区城管局组织燃气企业、志愿者到金山广场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单,广泛普及相关知识。
  宣传人员通过设置宣传台,悬挂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条幅,接受市民咨询,发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页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科普大屏滚动播放着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中毒表现、急救常识等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能救力。同时,组织宣传人员进行入户宣传,帮助群众张贴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温馨提示卡,详细询问其居家取暖、用电等情况,指导群众排查身边的一氧化碳中毒隐患,并提醒群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使用煤炉时,要做好室内通风,用电、用气、用煤注意安全。
  据统计,本轮宣传活动共接收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发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页1500余份,通过宣传,提升了群众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意识和民生综合保险知晓率,提高了群众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和能力,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临桂区将持续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广泛宣传、压实责任、查缺补漏,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全市冬季取暖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雁山城管开展
预防非职业性
一氧化碳中毒宣传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王潇涵)近期以来,雁山区城管局持续开展了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活动,引导辖区广大群众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据悉,雁山区城管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个社区,采取小喇叭循环播放、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在公共区域粘贴温馨提示等方式,宣传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常见原因、中毒表现、急救常识等。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意识,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降低今冬明春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率,更好地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灵川大境瑶族乡:
香橙丰收 喜迎客商   近日,灵川县大境瑶族乡的香橙迎来了采摘季。外观漂亮、味道甘甜的香橙,为冬日乡村带来美丽“颜值”的同时,吸引了八方客商前来收购。据了解,截至目前,该乡种植香橙面积达4000余亩,亩产值1万元左右。
  今年以来,大境瑶族乡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乡技术人员、村委干部及驻村干部在种植户中积极推广新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让柑桔产业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路子。图为外地客商在大境瑶族乡永同村收购香橙。苏晓谦 摄
阳朔金宝:
不断推动民族
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韦明成)近年来,阳朔县金宝乡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多措并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会议、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载体,积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时有关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推动工作取得实效。注重对宗教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联合县民宗局到南峰寺给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上专题党课,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集中学习6次,参与人次300余人,进一步筑牢干部群众思想根基。
平乐县青龙乡:绩效“赋能” 助推“双提升”见成效   本报讯(通讯员马涛)今年以来,平乐县青龙乡以绩效考评为抓手,通过绩效“赋能”,扎实推进“双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在2022年上半年桂林市乡镇(街道)群众安全感民意调查中,群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成效、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均排名全市第一。
  以绩效考核为纽带,重视到位抓部署。将“双提升”工作成效与干部职工、村干部绩效考评挂钩,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细化人民调解、夜巡夜访、每月警情通报等工作指标,实行绩效“积分制”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以绩效考核为驱动,宣传到位抓重点。利用标语、横幅、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宣传触角延伸到每村每户每人。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入户走访、送法进村等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在接听调查电话时能够积极配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今年以来,利用圩日开展“双提升”现场宣传11次,发放宣传手册6000余份,召开警情通报会80余次,发放安全感满意度调查问卷1万余份,记录群众问题达50余件,现场解决26件。
  以绩效考核为引擎,落实到位抓实效。将巡逻行动列入绩效考核细则,落实“早巡+夜巡+护校”三大行动,对治安重点地区、重点村组织警力开展重点整治,8支“红袖标”义务骑巡队不定期开展“夜巡”。将案件排查和回访列入绩效考核细则,按照“主要领导抓部署+分管领导抓落实+安排专人抓具体”的模式,组成群防群治队伍,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种纠纷36起,同比下降20%;上报村情民意41条,同比上升28%。
恭城西岭:
全过程监督
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本报讯(通讯员谢名艳 朱开乾)为确保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高效推进、保质保量完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纪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开展全程监督,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紧盯项目开工、建设、运行维护等关键环节,重点围绕工程质量、推进力度、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等内容,实时跟进、全程监督。”西岭镇纪委负责人介绍。
  今年8月,西岭镇挖沟村石脚屯产业硬化路建设过程中,西岭镇纪委工作人员在现场督察时发现有涵管口砌筑不规范、路肩就地取土破坏原有会车处的问题,发现问题后马上跟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反馈沟通、督促整改。挖沟村石脚屯产业硬化路项目长1.578公里,造价63.83万元,建成后将会惠及周边2000多亩的林果种植产业运输。经过纪委及时介入,项目按质按量顺利完工。
  西岭镇纪委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已对10个重点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开展监督,涉及项目资金达350.99万元。今后将不断强化工程项目全过程无死角监督,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为“清廉恭城”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平乐县青龙乡:以绩效为抓手 筑牢禁毒防线   本报讯(通讯员马涛)平乐县青龙乡坚持以绩效为抓手,将禁毒工作列入绩效考核范围,通过强担当、抓目标、促成效,织好禁毒“三条链”,筑牢禁毒防线。
  以绩效强担当,织牢禁毒“责任链”。将压实禁毒责任、完善禁毒保障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以绩效考核强化责任担当。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8个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签订责任书,乡督查组定期对禁毒工作开展督查。落实“五有标准”建立青龙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配备专职禁毒社工3名,夯实禁毒基础保障,构建“党政领导、部门联动、乡村网格、全民参与”的禁毒格局。
  以绩效抓目标,织严禁毒“防护链”。将加强信息核查和强化巡查检查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以绩效考核抓目标落实。依托网格信息化服务管理体系,对全乡吸毒人员进行全面精准的核查,做到现状明、底数清、动向可追溯。制定常态化禁毒巡查工作机制,对宾馆、物流、服务业等行业场所禁毒检查,落实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禁毒责任,加强管理教育,防止其出现涉毒现象。
  以绩效促成果,织密禁毒“组合链”。持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村屯等活动,发放禁毒宣传单5000余份;乡党委书记、法制副校长上禁毒课4次;设置禁毒宣传栏14个,标语100余条;采取“四控一”管控措施、“四帮一”帮教措施和“五个一”工作措施,协助戒毒人员融入社会,预防复吸。2022年以来,共查处吸毒案件22起,行政拘留吸毒人员28人,强制隔离戒毒6人。
检察长出庭支持公诉 彰显履职担当   本报讯 近日,永福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驰出庭支持公诉一起开设赌场案件,检察长率先垂范,发挥“头雁效应”,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对强化司法办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带动员额检察官更好履行办案职责、推动检察队伍业务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通讯员叶勇 韦苏雯)
维护国家安全 筑牢人民防线   本报讯 近日,永福县检察院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组织观看宣传教育片、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在社区张贴国家安全知识海报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对人民群众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通讯员蒋金晶 廖爽)
2022首届桂林市
“45+”七人制足球赛落幕
泸州老窖队夺冠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 文/摄)群星闪耀的世界杯激战正酣,桂林人的足球比赛也在激情鏖战。12月11日下午,2022首届桂林市“45+”七人制足球赛迎来了三四名和冠亚军的收官大战。最终,实力强劲的泸州老窖队以3:1的比分,如愿摘得本届赛事冠军,桂林三顺拍卖行队屈居亚军;广西广浩队则战胜拓达·桂友恒队收获季军。至此,本次赛事经过24场激烈比拼后圆满落幕。
  “蓝队加油!”“加快速度,压上进攻”……随着决赛开场哨声吹响,比赛迅速进入“决战”。身穿黄色队服的泸州老窖队展现强大实力,很快向对手展开攻势,大力轰门、远射、过人小角度射门、定位球爆射,随着一轮轮进攻,很快上半场取得1:0领先。
  进入下半场,双方打得大开大合,你来我往地展开攻防大战。比赛开始4分钟,黄队再下一城,早早取得2:0的领先。但是,不甘放弃的蓝队桂林三顺拍卖行队在第50分钟抓住机会,一个反击破门,比分来到了充满希望的1:2。看到有打平的机会,蓝队打得更加积极主动,全力压上进攻,准备孤注一掷。黄队则从容展开严密防守,并伺机反击。果然,五分多钟后,机会便悄然而至。黄队守门员一个大脚开球,精准找到本方前锋,前锋在甩掉对方试图围堵的后卫后,抬脚劲射再次洞穿守门员“十指关”,一举扑灭对手反扑势头。最终将胜利牢牢握在手中,成功摘得桂冠。
  其他奖项方面,泸州老窖队肖国旗获得赛事最佳射手,桂林三顺拍卖行队卫志强获评赛事最佳球员,郑伟获得比赛监督纪念奖牌,裁判长余宗慎、副裁判长凌林获得裁判长纪念奖牌,凌林、韦良坚、蒋靖、陈熙获得决赛裁判员纪念奖牌。
  本届赛事由桂林市七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桂林市足球协会主办,体坛导报、七星区足球协会、波波龙童装股份公司、桂林市名桂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共有10支队伍、160余名运动员参加。通过赛事成功举办,更好地满足更多年龄段足球爱好者的竞赛需求,不断丰富了桂林足球竞赛体系,提升了市民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推动了桂林足球运动和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桂林市2022-2023
首届足协杯赛
将于本月17日开赛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在卡塔尔世界杯的激情燃烧下,桂林足坛又一全新的重磅赛事即将来袭。记者从桂林市足球协会获悉,桂林市2022-2023首届足协杯赛将于12月17日在桂林市体育中心鸣哨开赛,共有8支队伍将在绿茵场上展开“强强对话”,为足球爱好者上演精彩的足球大戏。
  据介绍,与以往桂林足协举办的“五人制”“七人制”等赛事不同,本届足协杯为11人制男子足球赛。这也是桂林足协自去年实现重大改革以后,克服疫情影响,全新推出的又一重磅赛事,进一步丰富了桂林足球的竞赛体系。
  本届比赛共有各县(市)区基层足球俱乐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青年足球队报名,主办方共选取8支队伍进行比赛,目前已经完成了竞赛的抽签,各队正在进行紧张的备战。
  按竞赛规程,本届比赛分小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赛,每组前两名出线;第二阶段分别由两个小组交叉进行淘汰赛。赛期近一个月,将进行16场比赛的争夺。
  本届赛事由桂林市体育局主办,桂林市足球协会承办,体坛导报、桂林市名桂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协办。
荔浦市“三举措”力求意见整改取得实效   本报讯(记者文新军)今年,荔浦市把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工作任务细化到岗、责任到位、任务到人,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及时梳理,明晰职责。针对2021年度自治区绩效考评中群众对荔浦市提出的21条意见建议,进行责任认定、梳理分解,要求各整改单位要按照整改工作计划,紧扣时间节点、整改目标等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
  加强沟通,正面引导。一方面做好群众意见建议的研判分析,掌握现阶段该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工作短板及群众意愿,做好下步工作规划和近期工作完善。另一方面,对预留联系方式的群众进行电话回访、沟通,详细倾听群众心声,解释群众疑惑。
  主动作为,接受监督。为进一步倾听群众的心声,对21个责任单位通过网站、公众号或海报等形式进行实地公示一个月。同时,荔浦市督效办还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向受访人、普通群众了解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全州县城北新区:用好绩效“指挥棒” 加速冲刺促项目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刘艳秀)时下,全州县城北新区各项目施工单位抢抓进度,开足马力,用好绩效“指挥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心剂”,快速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冲刺下半年目标任务。
  在王府世家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塔吊同时作业,施工人员在各自岗位忙碌,建设如火如荼、紧锣密鼓推进。此外,清湘书院、博物馆和图书馆布展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全州县红色文化研学中心(文化中心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围挡建设;状元世家1号、20号楼已完成竣工验收……新区一大批优质项目正在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加快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城北新区始终紧紧扭住项目“牛鼻子”,抢先一步谋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全面落实“办公室一张作战图、现场一块公示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评比”的“五个一”项目管理模式,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目前,新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扩大,规划面积达到了12.01平方公里,集行政、商贸、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商住于一体,可容纳居住人口约10万人。预计总投资378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65亿元),成为全州县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城北新区工委会副书记、城北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廖勇生表示,城北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桂林市委、市政府对全州“建设广西北大门、打造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城北新区发展步伐,重点抓好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全力推进新区项目建设。
兴安:发挥绩效监督员作用
促党风廉政建设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陈丹)为提高人社系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责任担当,展现人社干部担当作为,今年来兴安县人社局大力发挥绩效监督员作用,积极开展清廉人社建设专项行动,更好地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人社力量。
  为打造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清廉机关,该县人社局牢固树立行政监督理念,依法、依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在县、乡两级人社部门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护航谈心谈话活动,针对“清廉人社”建设、要情专题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与分管领导、业务人员进行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人社干部职工的工作思想动态,查找风险隐患,研讨改进创新兴安县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及工作方法。
  开展自查自评、互查互评工作,认真查找风险点,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敏感岗位的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理清防控重点。2020年至2022年7月共核查出违规参保、重复领取待遇、冒领骗领养老金等违规数据133条,涉及违规金额33.53万元,现已完成整改119条,追回资金24.79万元。
临桂区检察院:以绩效为抓手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讯(记者蒋璇 通讯员李新燕)今年以来,临桂区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意、纳民谏,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靶向点”,不断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临桂区检察院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急群众之所急,纾解帮扶村委、群众实际困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检察力量。
  一年来,该院帮助定点帮扶村委申请党建阵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6万元,帮助困难群众筹集资金4000元、带销农副产品金额近万元,助推村级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帮助4户特困家庭渡过难关。
  同时,该院依法能动履职保民生,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人群的权益保护,充分发挥刑事检察、未成年人检察、检察司法救助等职能,“打防结合”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推进检察司法救助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年来,该院深入老年大学、乡镇、村(社区)、广场等地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共计21场,发放宣传手册近3万份;深入辖区各中小学开展禁毒、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普法宣传16次,受教学生近2万人;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43件,救助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脱贫户及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共计43人,共发放司法救助金38.5万元。
兴安镇人大:以绩效考核高效推动创城工作   本报讯(记者文烨 通讯员刘冰冰)2022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推进创城工作,兴安镇充分发挥绩效作用,将年终考评与创城工作相结合,用好宣传、整治、督促“六字经”,扎实推进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兴安镇充分依托社区网格化作用,组织党员干部对7个社区49个网格194个居民小区开展创城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创城的意义,共张贴公益广告300余块,发放文明手册5000余份。组成创城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对各小区、重点路段、城乡结合部等进行巡查保洁,全面提升了名镇颜值。该镇将创城工作实绩作为年底评先评优、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镇纪委领导通过监督,从而保质保量推动创城工作。
兴安高尚:绩效考核“亮丽底色”促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李卓乂)兴安县高尚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宏伟蓝图”,通过“绩效+项目”建设模式,积极以绩效考核这一“亮丽底色”,奋力绘就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壮美画卷”。
  高尚镇坚持以绩效考核夯实项目建设,突出把握好项目建设新要求、新标准,把项目绩效成果申报、实施情况验收作为项目绩效考核关键,立足全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高尚镇辖区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23个541.2万余元,总受益人口达1060余户4136人,其中包含590余户脱贫户2328人。高尚镇坚持谋划在先、储备在前、入库到位的项目建设原则,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做好项目实施调研入库,申请2023年储备实施项目35个3857.23万元,其中列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27个884.88万元。
永福苏桥:促进代表履职增实效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周晓然)今年来,为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永福县苏桥镇人大结合实际,全力推进“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将80名四级人大代表,按照就近、方便参加活动和联系选民等原则全部编入1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进站履职活动。坚持以“五个好”为抓手,有效激活代表联络站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推动代表履职走深走实常态化。
  苏桥镇人大把加强代表履职工作平台建设作为强化代表履职保障的首要任务,按照“八有”标准,全面对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苏桥工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9个村(社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提档升级,为代表履职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今年苏桥镇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共提出意见建议15件,在积极协调、跟踪督办下,现已完成办结10件,有5件正在办理或逐步解决,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兴安高尚:以绩效考核“晴雨表”显乡村振兴“新气象”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李卓乂)今年来,兴安县高尚镇坚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绩效考核这一“晴雨表”,彰显乡村振兴“新气象”。
  高尚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积极以绩效考核“晴雨表”监测脱贫群众“阴晴动态”,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今年以来,共纳入监测对象4户12人,共标注风险消除5户12人。
  坚持以绩效考核“晴雨表”为脱贫群众带来“晴空气象”,积极为脱贫户及监测对象落实各类帮扶政策,今年以来共落实特色产业“以奖代补”592户,累计发放金额184.196万元;落实雨露计划67人,累计发放金额9.54万元;新增小额信贷48户,累计发放金额212.4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207个,累计发放金额60.64万元;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助528人,累计发放金额28.31万元;落实县域内务工劳务补助133人,累计发放金额14.4万元。
灌阳县市场监管局:以绩效考核
促市场监管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文新军)今年以来,灌阳县市场监管局以“创建自治区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己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突出检查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等为重点检查区域,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特别是冷链等高风险食品制作加工、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为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结合当前创城行动,重点加强对辖区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引导经营者亮证经营,以诚信消费。今年以来,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820人次,重点检查超市、餐饮店、食品经营店、药品经营店等食品药品经营单位260余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16份。
历史痛感未敢忘,勠力同心谋复兴
——写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12月13日,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冬日的南京城,佩戴起紫金草的人们再次伫立街头,回首这座城市最惨痛的历史。
  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之际,举国上下同悼死难同胞,是哀悼更是警醒,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我辈当勠力同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新华社记者蒋芳 邱冰清
八十五载,历史痛感未敢忘
  “父亲、二姑爹、大舅,我又来看你们了……”11月25日,86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前,苍老的手颤抖着指向亲人的名字,眼里满含生死相隔的痛楚。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被民间称作“哭墙”,上边共铭刻了10665个死难者姓名。每一个姓名背后,都有着家破人亡的惨剧。
  鞠躬、献花、敬香、默哀……陪着马庭宝参加家庭祭告仪式的女儿马明兰说:“父亲老了,当下的记忆很模糊,过去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她注意到,人群中的白发老人只有三四位,绝大多数是子女辈、孙辈。
  在世者仅剩54位!2022年以来,又有7位幸存者老人相继离世。冰冷数字变化的背后,是那段惨痛历史见证人在消逝。
  13名传承人上岗!今年8月15日,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意味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
  “不敢忘!不能忘!”已故幸存者李高山的儿子李真铭说:“父亲在世时常常夜不能寐,一闭上眼就是死里逃生的经历。他走后,这份责任就要我来扛了。”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已故幸存者李秀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警示之语,仍悬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厅的显眼处,至今振聋发聩。而在尾厅的留言区,自2019年以来已收到手写留言超过22万份,这两句话也被高频引用。
  “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是国人永久的沉痛记忆。”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说,这段惨痛历史永远警示着世人,心向光明但决不能忘记黑暗。

守望互助,凝聚和平力量
  北京时间11月17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典当店老板埃文·凯尔,最终把那本引发全球网络关注的“二战相册”捐赠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他觉得“那是它该去的地方”。
  “遇难者 300000”——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西南侧的“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这组数据,也在昭告世人,这场浩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国殇,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屈辱回忆。
  12月13日,《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将与公众见面,展出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侵华日军士兵堀越文夫收集保存的日军侵略中国的照片、日本研究者松冈环记录的侵华日军士兵晚年自述音像等。
  就在今年11月,日本友人大东仁将最新一批从日本征集到的51件(套)珍贵文物辗转送至南京。其中,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等尤为珍贵。2005年以来,他代为征集和无偿捐赠给纪念馆的史料已超过4500件(套)。
  “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共有19.2万余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各国友人和海外华人的征集和捐赠,他们对历史真相不懈追寻的价值与意义是不可估量的。”纪念馆文物部主任艾德林说。
  热爱和平的人们,即便相距万里总能相遇。
  每到12月13日,紫金草国际志愿者董戴维将微信头像换成黑白色,以此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据了解,从2008年日本志愿者黑田薰开始,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已汇集了来自美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他们身着紫色马甲参加志愿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和特长不断夯实这段人类共同的记忆。

圆梦中华,砥砺复兴之志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纪念馆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12月13日,勿忘国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进入12月,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学结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的活动。13日上午,来自江苏、辽宁等全国40多所小学的师生代表,还将通过网络云课堂共上一堂主题班会课,一起倾听历史、朗读国家公祭读本和抗战家书。
  “对孩子们来说,侵略、屠杀还只是模糊的概念。但他们也会因此受到启蒙,思考什么是战争,该怎么看待历史。”南京市考棚小学王老师说。
  85载时光荏苒,85载沧桑巨变。历经劫难的南京,正改换新颜。
  长江边,燕子矶。85年前,这里尸横荒滩,血染江流,遭集体屠杀者数达五万之巨。如今,大河滔滔、青山相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矶夕照”光彩照人。
  “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幸存者阮定东说,他的爷爷阮家田曾在燕子矶的江边遇难,长大后他从军报国,并带着后人多次重走逃难之路。
  2015年以来,王生、高在书、钱家书等抗战老兵代表从未缺席国家公祭仪式。96岁高龄的王生老人感慨地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每一次公祭仪式上,青少年代表们都会朗诵《和平宣言》,当饱含深情、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公祭广场,也在传达着亿万国人的共同信念——以史为鉴,中华民族的前景必将无比光明。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感染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型。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专业解答。

  1.问: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只是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答:阳性感染者若只是咳嗽、发烧,没有出现肺部感染,可归于轻型病例,但不算无症状。从当前全国病例数据看,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
  按照目前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乏力、嗅(味)觉障碍等症状,但是没有肺炎表现。

  2.问:“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多久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答: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体形成的免疫力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奥密克戎可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出现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复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过,国外有统计数据显示,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3至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当低,多数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对于个人来说,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3.问:重复感染会不会让症状更严重?
  答:目前没有定论认为重复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临床结果。从目前病例来看,即便个别患者在重复感染时出现症状加重的倾向,这一比例也非常低。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不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再感染,发生重症的概率都很低。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新华社记者 田晨旭
  坚持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之举。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新特点,各地积极开设发热门诊、急诊,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求医问药需求,将有效强化诊疗力量,稳定社会民心,成为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实后盾。
  确保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考验着各地的担当与能力。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要始终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结合防控形势,立足患者需求,科学统筹医疗资源,扩充医疗力量,进一步简化、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还应关心好、维护好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为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们扫除后顾之忧。
  确保发热门诊运行秩序,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要与人民同心,创新方式加强科普宣传,疏导和安抚社会上的焦虑、恐慌情绪,与人民群众共同做好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支持有条件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自我照护,通过线上方式给予他们必要的诊疗支持。对于确需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要引导其做好防护,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未曾动摇。依据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主动提升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认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我们便能走小步、不停步,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