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加深国家危机感 稳定外部环境不复存在
新加坡解散国会提前启动大选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桂林晚报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总理黄循财的建议,新加坡总统尚达曼15日宣布解散国会,正式启动2025年国会选举,投票日定在5月3日。
这是前总理李显龙退居二线后新加坡首场大选,也是黄循财接班后首次领导执政党参加全国性选举。对于经济长期依赖外贸驱动的新加坡而言,这场选举开启的时刻微妙。
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应该说,新加坡解散国会提前选举在意料之中,但也有些事发突然。
说意料之中,是因为依据任期最长为5年的规定,本届国会原定8月底任期届满。而大选应在国会解散后三个月内举行,即最迟11月。此前就有分析指出,按惯例,新加坡大选不太可能在国会任期届满后举行。而考虑到8月9日是新加坡建国60周年纪念日,为给国庆营造良好氛围,黄循财需要提前解散国会,早早举行大选。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阿明介绍说,此前新加坡国内普遍预测大选会在六七月间举行,虽然也有少数人预测5月,但最终投票日定在5月3日,确实早得有些出乎意料。
在“关键节点”开启“首战”
当前国际局势对新加坡而言并不友好。黄循财15日在社交媒体上这般描述新加坡当下所处的国际环境:“我们正见证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局势愈发不确定、动荡甚至不稳定。”他直言,过去数十年来支撑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国际环境可能难以为继。
这番表态与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前一天在公开演讲中所说的相呼应。李显龙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高举关税大棒,令新加坡曾经依赖的稳定外部环境不复存在,而且这样的状况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刘阿明指出,作为贸易外向型国家,新加坡的发展受益于全球化,习惯提前布局,对市场波动的传导效应十分敏感。尽管新加坡面对的是特朗普10%的基准关税,但黄循财和李显龙的表态,以及新加坡贸工部14日下调三四季度经济增长预期,都表明新加坡对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倍感担忧。
“在这个关键节点,新加坡人应该决定由哪个团队带领国家,共同制定前进的路径。”黄循财说。
刘阿明指出,拥有长期执政经验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选举优势,在近年来历次选举中该党得票率稳定在60%以上。但近年新加坡面临人口老龄化、生活成本高等诸多发展难题,最大反对党工人党在2020年大选中拿下10个议席,创下有史以来反对党获得的最多席位。对黄循财和人民行动党来说,这次大选既是考验,也是凝聚民心、帮助新加坡更好应对不确定世界的机会。
悬念不大但看点不少
对于4月23日为提名日、5月3日为投票日的紧凑安排,反对党提出异议,认为这一安排“偏袒”执政党。
对此刘阿明指出,新加坡法律赋予执政党提前解散国会、提前锁定优势的权利,这也是人民行动党选举策略的一部分。但反对党也并非毫无准备,已经迅速迎战。
上月一份民调显示,这次大选可能比以往大选更加竞争激烈。当时仅有44%受访者表示已决定投票给哪个政党,近六成受访者仍在观望,其中大部分为年轻人。而在那些“心有所属”的受访者中,63%打算选择人民行动党。
刘阿明表示,大选结果或许并无太大悬念,但依然有不少看点。
一是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这一次国会席位从93席增加到97席,人民行动党也早早布局推出“史上最多新面孔”,其中不少新人为80后,同时国务资政李显龙和副总理颜金勇也将继续“出战”。这些举措能否提振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备受关注。
二是年轻选民的选择。不同于父辈,年轻一代新加坡选民在富足的生活环境中,在全球化背景下长大。面对逆全球化和更多的不确定性,他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值得关注。
三是社交媒体的角色。受疫情管控措施的影响,2020年大选时各党派主要依赖线上助选。今年是大选时隔10年重返线下,外界关注社交媒体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四是人民行动党会提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和外交政策,应对全球化的式微,发挥地区影响力。
用李显龙的话来说,面对外部环境的恶化,新加坡人唯一能做的是保持团结,应对挑战,并与他国合作。
■相关新闻:
李显龙:美加征关税
将带来自身经济衰退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日前在与全国职工总会及工会领袖的对话会中指出,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本质上是零和博弈,美国加征关税可能迅速引发美自身经济衰退,同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
李显龙认为,美国正寻求并推动一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世界”,其战略核心并非“共赢”,而是“非赢即输”。“这不仅对新加坡有重大影响,对整个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李显龙强调,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退出国际规则体系将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显著冲击。
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将继续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及世界贸易组织,努力维持全球经济体系正常运转,避免其因美国退出而陷入瘫痪。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对于美国关税战影响保持高度关注。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16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新加坡经济今年不排除可能陷入衰退。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