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版:燃情体育[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40枚奥运金牌难掩足篮排球短板

中国“三大球”的困境与出路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0日    来源:桂林晚报

  8月3日,中国女篮与波多黎各队在比赛中。 据新华社
  2024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优异,拿到40枚金牌,创下境外参加夏季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不过,相比于金牌数的提升,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三大球”项目上表现欠佳,足篮排男女6支队伍只有女排、女篮拿到奥运入场券。
  最终,女排姑娘们止步八强,女篮姑娘们排名第九,未能从小组突围。可以说,“三大球”已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一块短板。

  成绩下滑 女排面临新老交替
  中国女排在巴黎奥运会1/4决赛中2比3不敌土耳其队,无缘四强。赛后,很多球员泪洒赛场。中国女排有过辉煌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曾获得五连冠,至今共10次获得世界冠军。但这支在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令无数人引以为傲的荣耀之师,已经连续两届奥运会无缘领奖台。
  在征战巴黎奥运会的中国女排阵容中,主攻手朱婷备受关注。她2013年正式入选国家队,11年来帮助中国女排在三大赛上获得3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今年11月,这位饱受伤病困扰的老将即将年满30岁,她也亲口承认巴黎将是她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随着巴黎奥运会比赛任务的结束,中国女排又将以怎样的阵容面对一个新的奥运周期?
  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的12人正式名单中,除吴梦洁外,其余11人都是“郎平时代”的老面孔。接下来将要面临的新奥运周期,急需年轻一代尽快担起球队重任。
  作为一支有着光荣传统与历史的队伍,女排姑娘一直都是中国“三大球”的标杆队伍之一。如今,她们已无法沉浸在“十冠王”的功劳簿上回味历史,更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再冒出一两个天才球员,而是必须大力普及排球人口,发展青训,让联赛走向真正职业化,让有实力的球员到国外高水平俱乐部接受锻炼,一步一步夯实塔基,未来国家队才能重回巅峰。

  青黄不接 女篮急需重新定位
  作为中国另一支拿到巴黎奥运入场券的“三大球”队伍,中国女篮赛前背负着比女排更高的成绩希望。毕竟,两年前的女篮世界杯上,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决赛中以61比83不敌实力超群的美国队,屈居亚军。
  这次巴黎奥运会,几乎是同一支队伍,但女篮姑娘们的表现大不如两年前的女篮世界杯。客观来讲,主力球员的伤病或多或少影响到全队的发挥。其次,主力阵容已被对手深入研究,导致球员的发挥受限。更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女篮的后备力量不足,导致主力球员受伤影响状态后,没有实力相当的替补队员及时补强阵容。
  而这种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象,与近年来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的发展缓慢有一定关系。目前,联赛中只有四川和内蒙古两支强队,两队几乎签下了全部国手,总决赛演变成了国家队的内部对抗。联赛中的高水平球员过于集中,让每个赛季的冠军竞争陷入定式,队员自然也习惯了活在“舒适区”中。
  就像2022年女篮夺得世界杯亚军后,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所说:“我们这时不能头脑发热,得用一种科学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一支队伍的培养和一个人的培养,是一个以10年为周期的结果。”
  中国女篮,需要重新定位,再次出发。

  学习借鉴 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三大球”中的另外4队,中国男足国奥队在今年4月的U23亚洲杯(巴黎奥运会预选赛)上连续失利,小组出局。
  曾贵为“亚洲霸主”的中国男篮,已连续两届未能拿到奥运会入场券。在东京奥运会周期,球队在2019年世界杯成绩不佳,落选赛也未能突围,从1984年洛杉矶到2016年里约连续9届奥运会参赛的纪录就此终结。去年的世界杯,中国男篮再次折戟。
  中国男排在巴黎奥运周期再一次无缘站上奥运会的赛场。此前,中国男排曾在1984年以递补身份参加奥运会,2008年则是以东道主身份入围。迄今为止,球队还从未凭自身实力取得过奥运入场券,这个愿望可能还需很长时间去达成。
  加上原本是世界劲旅,也曾在奥运会舞台上绽放光芒的中国女足这次也无缘奥运,中国“三大球”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
  中国代表团在对本届奥运会的总结中也明确提到:“三大球”及其他集体球类项目参赛项目不多,参赛成绩不理想,与全国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翻看本届巴黎奥运会的“三大球”战绩,美国以3金1银1铜的成绩领跑,东道主法国紧随其后,获得1金3银。而另外的一个在“三大球”项目上6队都参加巴黎奥运会的国家,就是东亚邻国日本。尽管日本足篮排6队战绩不如美法两国出色,但他们在青训水平、国内联赛竞争力、技战术创新与研究、职业化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均值得借鉴。
  据了解,日本“三大球”的崛起源自其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政府鼓励各项目均衡发展,体育厅作为主管机构,与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携手推动体育事业,通过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及分布各地的项目基地,为运动员提供从基础到高级的系统培训。校园体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则是另一大支撑。日本学校广泛开展体育活动,不设门槛,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体育训练,形成了庞大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库。
  中国“三大球”想要有所突破,也应在全民参与的体育文化、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开放的海外交流策略等方面进行深耕和改革。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