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超充时代”加速来临 业界呼吁尽快抢占标准高地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28日 来源:桂林晚报
天津高速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图源:今晚报)
从“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超充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商用,给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极大便利,也引发了地方、产业的竞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东、山东、浙江、合肥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加快了“超充时代”来临。 像加油一样充电 “电量从30%到90%,半个小时都不用。”超级充电站建好以后,深圳市民吴先生已经习惯每周末到福田印力中心“打卡”。“插上充电枪,扫码,然后再到商场里面溜达一圈,或是买杯咖啡、买点生活用品,出来就基本满电,凭充电记录还有停车优惠。” 今年11月,深圳首个新能源汽车超充综合体验中心正式启用。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超充桩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00kW,最大电流达600A。以100度电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计算,如果一直保持在最高功率,不到10分钟就可充满。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配套基础设施,目前,充电桩根据充电速度的不同,分为慢充、快充、超充。 千亿级别市场增量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安排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针对“充电慢”这一电动汽车补能的核心痛点,“超充”正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在业内看来,超充技术有望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 财信证券数据显示,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预计2027年充电桩整桩全球市场空间达1929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其中国内市场空间将达1302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 城市、企业竞相争逐 近日,深圳发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吹响“超充之城”建设号角。根据规划,力争到2023年底,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 除深圳外,包括海南、山东、浙江、广州、合肥等在内的多个省市都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相关政策累计超过20条。 海南发起“超充之岛”建设计划,提出2025年建成超400座超充站;广州推出“超充之都”计划,明确支持采用超级大功率充电技术,建设多层次多种类多场景的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体系。 从产业链角度看,“超充”已成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力点。车企方面,比亚迪、保时捷、特斯拉、小鹏、理想、埃安、极氪等厂商先后发布超充解决方案;奥特迅、盛弘股份、金冠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已开展相关业务布局。“超充”甚至还吸引了中石油、中石化等跨界者。 多个产业难题待解 超充“热”之下仍需冷思考。在多位受访专家、学者看来,目前超充站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电池、车、桩布局缺乏规划,电网协同等问题。 一位主营充电桩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行业仍然处于投入阶段,尚未进入真正的回报期。”据其测算,目前,整个公共充电桩行业的平均利用率约为10%,相当于一天有2.4个小时在充电。他表示,公共充电桩领域,相关企业想进一步形成竞争态势,比较合理的利用区间应该在20%—30%。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建议尽快抢占标准高地,掌握超充国际话语权。“一流企业卖标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全球具备了先发优势,出口正在快速增长,超充装备作为配套设施,未来必然随着新能源汽车一起出海。因此应该尽快组织龙头企业及专业机构的力量编制相关标准,将中国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 据《证券时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