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版:读桂·闲情[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我们家的花朵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15日    来源:桂林晚报

  ■飒飒

  记得我六岁时,家里的文竹万年青绿茵茵总不见彩色花儿开,忍不住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它们不开花?爸爸调侃说我们五姐妹就是五朵花,所以其他的花儿都不敢来我家争艳了。爸爸中文系毕业,善填词作赋撰联写作,当了一辈子学校领导。他将五个女儿比作花,彰显着文人骨子里的浪漫。
  十年前,我曾拜读作家李金兰女士的散文《不散的筵席》。开篇即说:“过去的女子询问命里生儿育女之事,叫作‘讲花’。占卜的人会告诉她这一生会有几朵红花、几朵白花,红花为男,白花为女。”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家,我哥排行老四,既然男孩也是花,那么我家一共可就有六朵花了呢!
  “我们之间单纯的幸福,像那树枝怜惜第一朵花孤单,派第二朵花来陪,第三朵花不甘寂寞,又唤来第四朵花……”作者用充满爱的语言,将四姐弟相互陪伴扶持、家人们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生活片段娓娓道来。第一次品读,我的心底涌起阵阵暖流,不禁回忆起我家六个兄弟姐妹的成长历程,百感交集。
  我们的母亲去世那年,我二岁,大姐十七岁,她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即刻进厂工作协助爸爸养家糊口,豆蔻年华的少女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母亲之职。记得有一年冬天,因为洗太多衣服她晕倒在洗衣房里。当时二姐十四岁,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初中毕业考入海军,成为中国第一代女水兵。
  后来,大姐嫁人、二姐远在天涯海角、三姐考入市师范住校了,十五岁的哥哥担起了照顾、辅导两个妹妹的责任。三姐的师范生活,是由已出嫁的大姐负担的;三姐参加工作后主动接过接力棒供我伙食为我添衣置裤。二姐在南海军舰上屡屡建功,并参与神五神六研发海上救援,待她光荣复员落户广州时,五姐嫁至五羊城,姐妹二人验证了“像那树枝怜惜第一朵花孤单,派第二朵花来陪……”
  俗话说“香花无色,色花不香”。美艳的花喜欢幽然独处,朴素的花喜欢成群结队,就像我家的六朵花。我们的父亲在外是园丁,桃李遍地;在家是栽“花”人,香盈庭院。他对生活豁达乐观、对工作严谨勤勉、对文字敏感执着、对我们包容鼓励。在他的牵伴下,血脉相连的六朵花啊,趟着时间的长河走过春夏秋冬。那些相濡以沫的时刻,怎叫人相忘?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流下的每一滴泪水、因为彼此的成长感到欣慰的每一次欢笑,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里,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们紧紧包围。
  那树枝上的六朵花啊!共同沐浴日光月华、共同经历风霜雨雪,越发紧簇,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