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读桂·社会[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一个热心人
“拉起”三支志愿服务队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12日    来源:桂林晚报

  文艺队表演舞蹈《共圆中国梦》。(资料图片,阳江社区供图)
  周雪松自己制版画图,制作志愿者“时间银行”手册。 记者苏文娟 摄
  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维修家电活动。 (资料图片,阳江社区供图)
服务队带来更多志愿力量
  盖亚民是阳江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她说,当初加入志愿服务队,一方面是退休了希望找到“组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被周雪松和阳江社区文艺一队队长倪萍所感染。周雪松的热心自不必言,倪萍的为人也让人感触特别深。盖亚民是外地人,跟着女儿定居桂林后,周围没熟人、没朋友、没亲戚,再加上自己听不懂桂林话,整个人觉得很孤单,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消磨时间。后来,她在社区办事时认识了倪萍。倪萍热心温柔,经常参加社区的活动,自己也能歌善舞,担任着文艺队的队长。在倪萍介绍下,盖亚民加入了文艺队。文艺队的队员本来都是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于是盖亚民也顺理成章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盖亚民也将服务队大家庭的爱传递给其他人。在服务队中,盖亚民逐渐成为了自己小区的志愿、文艺活动的带头人。小区物业组织长桌宴、春节包饺子等活动,都要找盖亚民帮忙组织。盖亚民不但发动周围的邻居和朋友一起参加小区活动,还带动他们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在盖亚民眼中,倪萍也是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倪萍是土生土长的阳江社区居民,曾长期在世纪花园小区小广场上组织跳广场舞。不少居民因为广场舞认识她,受她感染加入了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让社区工作人员意外的是,在倪萍带动下,不仅阳江社区的居民愿意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跟她一起跳舞的其他社区居民也来参加社区的活动。倪萍说,带动和吸纳志愿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有一位愿意留下来就是一种成功,“能留下一个人,就有可能带动他周围的十个人。”
  阳江社区居委会主任赵丽说,目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有四十多位志愿者,他们一部分是社区的热心党员,一部分是受到社区志愿者感染而加入进来的居民,这些人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各种便民服务,社区经常组织他们一起开展活动。“感觉我们家里的刀都不用管,到了一定的时候,社区就会组织志愿者来磨刀了。”一位社区居民说。
  只有有人一直接力,志愿服务才能持续,在这方面,以周雪松、倪萍、盖亚民为代表的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众多热心志愿者的带动下,阳江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热热闹闹,深得民心。

    一起为和谐家园建设出力
 
  提起这三支志愿服务队,盖亚民一直很感慨,自己找到了“家”,感受到了温暖。“地面稍微有点滑,社区工作人员都要提醒一下或者搀扶一把。从这些细节上,我就能感受到社区对居民发自内心的关怀。”盖亚民说,在这里她还能找到青春的活力。社区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她只要有空就参加。她说,退休前她是做工会工作,知道组织一场活动需要付出多少精力,将心比心,她更应该支持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不多,但每个人身上都充满干劲,也许上一秒还在核对养老金认证,下一秒就会出现在社区文艺汇演的签到台,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为居民服务,这让盖亚民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永远充满活力,永远青春洋溢。”
  服务队成员对社区的组织和服务高度赞扬,社区也从服务队得到了助力。赵丽说,服务队聚拢是一团火,每次搞活动都通力配合,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服务队散开是满天星,平时在各自的小区里为建设和谐社区做贡献。更让社区工作人员感动的是,服务队成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区。赵丽说,有一次社区搞活动,工作人员忙到没时间吃饭,志愿者不断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工作人员婉拒后,他们又自发送来了热水小菜。那一刻,赵丽觉得大家是真正的一家人。
  正如盖亚民所言,社区点燃了志愿服务队的热情,服务队也为社区努力付出,大家一起为和谐家园建设出力。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钟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