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昔
探寻七星村的烟火繁华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23日 来源:桂林晚报
如今的惠济桥。
今年端午节前,福隆园村民们抬着龙头巡村。
本期主题:走进七星村(二)
本期主持人:周子琪
主持人语
在高楼林立、热闹繁华的城市里,七星村里弯曲狭窄的巷道虽然显得有些许凌乱,但这些市井又温暖的小路就像脉络,连接着家家户户,不仅联系着村民的情感和记忆,也承载了村里世代相传的百年历史文化。
漓江边上的黄金口岸
从虞山桥沿漓江往下约一公里,便到了桂林老八景之一的“木龙古渡”。隔河相望就是七星区穿山街道七星村委上关村。上关村东接桂林医学院,南连小东江,西临漓江,北靠三联村委小村。
自古以来,处在漓江的黄金水道上的上关,附骥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是一处黄金口岸。北边灵川、兴安等地的竹木和土产,南边从广东、梧州运来的各色商品,均囤积在漓江沿岸码头的货仓,再转运进桂林城。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里从前是一片河滩,到了清朝末年设卡收关税,以及厘金局,职司稽查上下往来船只,对商船课税。因是水路交通的枢纽,这里拥有码头、货仓等服务设施,是货物的集散地。为什么叫上关村呢?因为,当时在漓江东岸边设有上、下两道关卡,一处即在漓江上游的木龙洞对岸,时称上关,故此处得名上关村。另一处在今漓江大桥东桥头附近,称下关。
如今,在漓江与小东江交汇处有一座桥连接了临江路与上关路,这座桥就是惠济桥。此桥桥面宽阔平整,来往车辆、行人畅通无阻,但在以前,惠济桥却是由三条枕木和几块木板架成,如果要渡河,只能摆渡,一直到了民国时才建有桥。
现在上关村旁的漓江江面相对以前来说显得宁静很多,以前这里十分热闹。村民雷先生从老一辈人那了解到当时的场景:明末清初和民国时,漓江沿河两岸极热闹繁华,因为这边水面宽阔,上关村上去直到木龙洞、螺蛳洲,半条河都是兴安、灵川等地下来的竹排。来往的商船都停到伏波山下边,沿江一路停满了船。从梧州上来的船来这里卸货,江面上千帆竞发,场面十分壮观。南边来的船扯起风帆,到了漓江大桥下,放下高帆,由纤夫拖上水。岸上河边成了圩,样样东西都好卖。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