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业内分析认为
调控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降准利好近期或将公布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15日 来源:桂林晚报
近日,人民银行公布7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和金融数据。7月份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7%,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3%,延续上月双双回落趋势。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在年内逐步释放,新增贷款有望保持适度平稳增长。
M2增速仍然保持在
相对高位
数据显示,7月社融同比增速为8.9%,较上月出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这一单月新增规模创下了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
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政策面信号频繁,包括财政、货币、地产和消费领域的各项稳增长举措支持了中国经济,其中《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31项计划提振了民营企业信心。在其他扩内需举措方面,包括支持家居消费、城中村改造等也相继出台。与此同时,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增速数值可观,环比增长有所改善,也表明了中国经济保持温和复苏态势。
货币供应量方面,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8和4.4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7月M1、M2增速延续了前两个月双双同比回落的趋势。至此,M2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下滑。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M2增速分别为12.6%、12.9%、12.7%、12.4%、11.6%、11.3%、10.7%。
展望后续,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半年相对积极的财政会回吐存款,但财政存款的变化难以影响M2增速趋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全面降准等货币操作影响M2增速趋势。
未来降息降准空间依然值得期许
那么,未来降息降准是否还有空间,成为焦点。记者走访了解到,多位专家都表达了相对一致的看法。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认为,在货币政策上,人民银行表示将加强“逆周期调整”,并使用政策工具,特别是强调流动性措施,例如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RRR)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以支持经济的全面复苏,因此后续在货币政策维持一个适度宽松是相当有必要的,这就包括降息和降准。
匡正指出,从降息角度来看,央行要考量的因素会比较多,包括外部的货币政策周期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一些因素。从降准维度看,最近一次降准发生在3月末,回顾2010年以来的降准操作,在同一轮宽货币周期中的两次降准间隔,往往不超过4个月,“所以既然已经启动了这一轮的偏宽松的货币周期,下一次降准在未来一段时间是比较可期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最近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加上金融数据,都告诉我们逆周期的调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估计很快有降准的利好公布。”深圳知名财经作家刘晓博也表达了乐观姿态。
而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过去三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有条件加大实施力度。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仍有一定降准空间。
央行姿态值得注意。记者注意到,8月4日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好各类风险挑战。邹澜称,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