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公布入围“十强”
有你喜欢的作品吗?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11日 来源:桂林晚报
8月7日晚,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本届茅盾文学奖经过委员会五轮投票,最终产生了10部提名作品:包括《回响》《燕食记》《有生》《本巴》《金色河流》《宝水》《千里江山图》《烟霞里》《雪山大地》《远去的白马》在内的十部长篇小说,榜上有名。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将会花落谁家?入围10部长篇小说,有你喜欢的吗?
多部宏大主题创作作品
入选提名名单
“什么样的作品能获茅奖?”从获奖作品风格来看,长期以来,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准侧重于作品对国家、民族、时代发展大势的反映,聚焦现实同时也关注民生是获奖作品共同呈现出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本届茅盾文学奖入围名单来看,占据待定席位的多部长篇小说,具备这一特点和要求。
作家乔叶创作的长篇小说《宝水》,首发于2022年。小说讲述了人到中年的地青萍被严重的失眠症所困,提前退休后从象城来到宝水村帮朋友经营民宿。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丰富而深刻的嬗变,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渐治愈,终于在宝水村落地生根。
孙甘露创作的红色谍战小说《千里江山图》,在不久前已经官宣将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播出。该部小说以1933年设于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描写了上海特别行动小组在实施与之相关的代号为“千里江山图计划”中发生的一段艰危的地下斗争故事。
60余万字长篇小说《雪山大地》,将青藏高原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发生的改天换地,当地藏汉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沧桑变化,以及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三代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建设鞠躬尽瘁的日日夜夜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杨志军出生于青海,在山原生活40余年。终于在2023年,他以故乡为“母本”,创作出这一本高原颂歌。
军旅作家朱秀海于2021年2月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讲述了一段关于解放东北的故事,赵家垴村女共产党员、区支前队长赵秀英和她的支前队走散,独自一人和东北野战军第37团一起出生入死,为新中国诞生立下了卓越功勋,之后又藏起军功,从胶东老家搬进沂蒙深山,甘做一位“失去英雄儿子”母亲的儿媳……
提到朱秀海的名字,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是提到他的编剧作品,很多观众一定非常熟悉,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近两年登上荧屏的《乔家大院》,在编剧《乔家大院》之前,朱秀海其实一直是以擅长“战争小说”写作著称。
茅盾文学奖
包容长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强调对民生、民族性、时代大势的关注之外,茅盾文学奖也重视长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例如,此前获奖的作家作品,毕飞宇的《推拿》、苏童的《黄雀记》等,都是独具艺术创新的经典之作。
2023年3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最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细则曾介绍,茅盾文学奖评奖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除了关注作品思想性,还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鼓励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鼓励探索和创新,鼓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
本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回响》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具有先锋文学气质的佳作。《回响》是作家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2023年被导演冯小刚改编成电视剧作品播出。
另一本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的长篇小说《本巴》,被誉为具有世界意义叙事方式的“现代史诗”之作。作家刘亮程构造出一个没有衰老和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岁的本巴国度。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中,不愿出生的赫兰,为营救哥哥洪古尔被迫降生人世,用从母腹带来的搬家家游戏,让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游戏中变成孩子,最终又回到母腹;在母腹中掌管拉玛国的哈日王,用做梦梦游戏让这一切成为他的梦……
刘亮程曾说,《本巴》是写给自己的童年史诗,也是自己的童年之梦:“写《本巴》时,我一直站在被人追赶的童年之梦的对面。”
彰显时代大势的作品
占据多个待定席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于2023年3月15日启动,2023年4月30日结束。经初步审核,共有239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所规定的参评条件,公示期为2023年5月18日至6月18日。本届茅盾文学奖十强公示截止期为8月10日。
入围名单的公示,代表着最终奖项将于近期揭晓。相比初审通过的239部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的作品数,此次“10强”提名,大大缩减了终评范围。热门作家余华又一次与茅奖失之交臂,备受文学界期待的葛亮凭借《燕食记》冲进“决赛圈”……关注民生、彰显时代大势的长篇小说作品,占据多个待定席。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