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进校园 传统与青春激情碰撞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10日 来源:桂林晚报
前不久,在翠竹小学举办的“我们这十年”戏曲成果展上,学生们现场表演了《考包拯》、《拾玉镯》等儿童彩调剧,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台下200多位嘉宾的阵阵掌声。
像这样的场景,在桂林的校园中并不少见。两个多月前,西南剧展经典剧目《旧家》由桂林学院漓鸣剧社在该校演出时,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市民到场观看。
不仅是在校内,当这些由学生们参演的戏剧节目走出校门,登上全市乃至自治区级舞台时,同样也好评如潮。
近年来,桂林的中小学和大学纷纷将传统戏曲和话剧引进了校园。当戏剧走进校园之后,越来越多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这些传统戏曲和话剧也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演绎和传承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传统戏曲和话剧走进校园
5月24日晚,桂林学院首届校园艺术文化节上,由该校漓鸣剧社的学生们复排的西南剧展经典剧目《旧家》正在精彩上演。
台上,学生演员们化身为抗战时期桂林一个三代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的成员,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刻画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的人们想要摆脱“旧家”,建立“新家”的愿望。台下,座无虚席,除了本校学生,还有特意来看剧的其他学校学生和居民。将近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纷纷叫好。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话剧这一戏剧形式并不陌生。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开始,话剧就与当时的学生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一度成为当时的进步青年用来表达和传播先进思想的载体。直到今天,话剧仍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戏剧形式之一。除了桂林学院的漓鸣剧社之外,桂林还有其他学校成立了话剧社团,如广西师范大学的望道话剧社等。
戏剧不仅存在于大学校园中,同样也走进了桂林的中小学校园。和大学生热衷于演话剧、看话剧相比,中小学更加侧重于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学习。
2017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号召学校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记者从桂林市教育局了解到,其实,早在这一文件下发之前,桂林就已经尝试将传统戏曲引入中小学校园。
市教育局艺术专干、中学音乐教研员周颖介绍,2012年时,中山中学就率先开展了“戏曲进校园”的尝试,并于2013年在校友白先勇的倡导下恢复了“中山剧社”。试点成功后,桂林将“戏曲进校园”这一工作逐步推广到了其他学校,越来越多校园开始出现戏曲的身影。
在叠彩区大河中心校,学校老师自创戏曲操,编写校本教材,整合学科资源,让所有学生在戏曲学习中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在翠竹小学,学校老师创编了彩调歌舞《翠竹新韵》。石油小学组建了渔鼓社团,一直有三个年级的学生在不断层地学习渔鼓……
●校园戏剧带有浓郁“桂林色彩”
彩调、桂林渔鼓、桂剧、西南剧展……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桂林各校开展的戏曲、话剧教学和社团活动中,大多都与桂林本地文化息息相关。
“我们从2012年开始推进戏曲进校园相关工作,选择的是彩调这个剧种。”翠竹小学校长张迎雪介绍,学校之所以选择了彩调,主要是因为这是桂林本土的特色文化。“彩调是桂林的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在很多人对这个剧种不了解,相关的剧团也在慢慢解散,觉得挺可惜的,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个剧种引入校园,让更多学生了解它,加入传承的队伍。”
石油小学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时,也选择了桂林本土曲艺——桂林渔鼓。该校德育处主任胡春介绍,一说到戏曲,很多人都会迅速想到京剧、豫剧等比较知名的剧种,但其实桂林本土也有地方戏曲,可很多孩子却并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2013年时决定把桂林渔鼓带进校园,让更多孩子了解这一艺术形式,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继承、发扬和保护这一文化。
在中山中学,学校推行的主要是京剧和桂剧两个剧种。“京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而桂剧则是地方传统戏剧,学生们应该了解和发扬身边的文化。”中山中学音乐教师秦敏说。
除了中小学的戏曲之外,大学开展的话剧社团活动,同样有着浓郁的桂林地方特色。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望道话剧社,还是桂林学院的漓鸣剧社,其成立的原因都与1944年在桂林举办的西南剧展有关。
桂林学院漓鸣剧社指导老师钟锟表示,2014年时,广西师范大学做西南剧展的课题研究。随后,广西师大和桂林学院在课程实践中都加入了话剧这一表演形式,也分别成立了话剧社。“当时广西师大负责这个课题的老师曾打算筹划‘新西南剧展’,想要通过师生们表演话剧的方式来重温抗战文化,继承西南剧展的精神。”
除了桂林本土文化,各个高校在开展戏剧活动时也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无论是排练戏曲还是话剧,学校都会选择一些红色题材。例如桂林学院在《旧家》之外,也排演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红高粱》等剧目。翠竹小学将戏曲与抗战文化结合,创编现代少儿彩调剧《走向延安》。中山中学原创了《红岩魂》曲目等等。“把戏曲和红色文化相结合,既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又能起到爱国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秦敏说。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