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版:财经·彩票[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
有望重回万亿元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5日    来源:桂林晚报

  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带动有效投资和消费。(资料图片)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超大特大城市进行城中村改造,对于增加优质租赁房源供给,改善城中村内居民居住条件,提升整体市容市貌都有较大好处,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有望重回万亿元。

  规模有望重回万亿元
  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会议明确,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超大城市有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有14个,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广州、深圳、杭州、青岛等城市相继发布了城中村改造的细则要求或支持性政策。
  国金证券研报称,2020年至2022年,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分别为1.24万亿元、1.36万亿元和6559亿元。若按照这个增速测算,今年全国城中村改造市场规模或重回万亿元以上。

  提高居住质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记者表示,城中村改造与棚改、旧改均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
  “超大、特大城市本身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各类产业生活等要素聚集度高,同时这类城市大都已从房地产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通过更新改造,可有效提高居住空间的供给质量。”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城中村改造,能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对接起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对接起来,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吸引社会资本
  张大伟表示,城中村改造由于资金投入大、盈利空间有限,过去多以功能性国有企业参与为主。未来,通过创新专项金融产品、实施更大的税收优惠、允许更大的规划调整等手段,有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
  作为快速城市化中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城中村改造在各地已经探索出多种不同的模式,如广州模式、深圳模式、珠海模式、杭州模式、郑州模式等。各种模式在改造主体、拆迁补偿方式、改建房屋类型、土地权属变更及管理体制方面各有不同。在改造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如杭州;开发商主导,如珠海;村集体为主导,如广州。在改造方式上,各地根据城市规划、功能定位、经济实力分别选择包括彻底重建、局部重建和综合整治的方式。而根据补偿的方式则可以划分两类:一类是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相结合,如郑州;另一类是政府改造,并根据原有住房面积市场估价直接补偿一定面积住房,如杭州。
  “总体上,城中村改造有助于挖掘相关土地的商业资源,同时也可以积极导入各类公共配套,对于城市功能的再造和升级都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此外,鉴于民间资本的重要作用,后续各类民间资本也可以积极发力。尤其是一些房企,可以重点关注此类改造中的新机会和新要求,积极主动在相关领域中找到发力点和盈利点。”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