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读桂·社会[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身居闹市可赏山水
共建共享和谐社区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14日    来源:桂林晚报

  八角塘的荷花连成一片,自成一景。 记者苏文娟 摄
本期主题:走进叠彩社区(一)
本期主持人:苏文娟


主持人语
  叠彩街道叠彩社区位于叠彩区东南面,东面濒临漓江,南面与秀峰区交界。辖区内有叠彩山、伏波山等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还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等。
  叠彩社区身处市区中心地带,社区因叠彩山得名,社区居民出门即是景区,“家门口”有叠彩山、伏波山景区;临江眺望可见已经生态复绿的伏龙洲;盛夏时节,还能欣赏八角塘的荷花。社区虽然以无物业小区居多,但在社区和居民共同管理下,居民生活安定祥和,社区也坚持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工作态度为辖区居民服务,为建设风景人文同美的社区继续努力。

得名自叠彩山 社区就在景区
  叠彩社区党委副书记陈浩英是一位资深社区工作人员,她先后在叠彩街道的不同社区工作过。她记得,因为行政区划的改动,叠彩社区管辖范围发生过几次变化,有时候辖区内管辖的地界被“划出去”了,有时候辖区管辖的地界范围又扩大了,就连叠彩社区的办公地点都前后搬迁过5次,“这也说明,城市一直在发展,向前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陈浩英说,以前没有社区一说,叠彩社区这一片区最早是叫“叠彩街委”,但无论是社区还是“街委”,大家都一直认为叠彩社区的得名来自于辖区内的叠彩山。叠彩山因“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而得名,叠彩社区的繁荣也呈现一种“叠”之状态。叠彩社区早在桂林地市合并前,就是各个机关单位公司企业的聚集地,为了方便工作,这些单位企业也将宿舍建设在这附近,所以叠彩社区以前就有银行、机关、学校等各个机构的宿舍,最典型的就是“叠彩路4号院”,如今走进这个院子,还能看到不同风格和年代的建筑,仔细留意,还能找到“一轻局宿舍”这样的外墙标记。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宿舍区也上了“年纪”,虽然没有物业管理,但在社区的指导下,各个宿舍区采用“自治”、原单位和社区三方的管理模式,居民的生活也依然惬意和谐。
  得名于山,也滋养于山,叠彩社区的很多居民家门口就是景区,朝着龙珠路走,就进入了叠彩山、伏波山景区的范围,这里不但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更是居民欢聚一堂开展活动的热闹舞台。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期间,叠彩社区的居民和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共同放歌叠彩山,共庆节日,一首《山歌迎亲人》回荡在叠彩山脚下,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6月28日,叠彩街道在木龙湖景区举行了“庆七一”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为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了纪念章,叠彩社区的周翠玉、欧日坤、彭美玉三位老党员也参加了活动,他们从街道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在党50年”的纪念章,并跟随全体人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心潮澎湃。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景区景点,叠彩社区的其他景观也是“藏龙卧虎”,其中八角塘就是一个装载了桂林老城记忆的地方。八角塘位于伏波山、叠彩山与独秀峰之间,既是一口水塘的名字,也是一条小巷的名称。从龙珠路拐入小巷,依然能找到八角塘往日的风景,青砖小院、映日荷塘,都在展现着这座人工园林的往昔风采。现在的八角塘周围都是居民住户,之前因为房屋年代久远,路面失修,违法建筑错杂,很多人家还没有厕所,在社区申请下,叠彩区政府组织城管、环卫、公安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八角塘周边违法建筑、垃圾杂物进行了集中拆除和清理,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规划停车位铺设彩虹步道,还投入资金建设了公共厕所和栈道,还八角塘和居民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家”在漓江边 水清洲绿生态好
  叠彩区有多个社区毗邻漓江,叠彩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沿着龙珠路与叠彩区交会处东面的小路,走几分钟,就来到了漓江边。浩浩江面,清风徐来,瞬间能吹散大部分暑热,而顺着江边的台阶向下,就来到了江边步道。“你看这里还有几个台阶,这以前就是住在伏龙洲的居民搭建浮桥用的。”陈浩英说,伏龙洲是漓江中的一个岛,刚好是叠彩社区的管辖范围。现在遥望伏龙洲,岛上树木苍翠,隐约看到身穿制服的园林工作人员在修整树木和绿地,整个岛扑面而来的都是绿色的生命力。
  “伏龙洲如今的生态恢复得非常不错,完全看不出以前的样子。”陈浩英的这句感慨也是附近居民的心声。提起伏龙洲,桂林人第一时间联想起来的可能就是鱼餐馆,曾几何时,伏龙洲附近都是鱼餐馆。食客们走过晃晃悠悠的浮桥,再坐进飘飘荡荡的渔船中,就开启了鱼餐馆一天的经营。鱼餐馆是“靠水吃水”,但没有排污设施的鱼餐馆也将废物倾倒进了漓江,污染母亲河。2016年,桂林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漓江沿岸生态,伏龙洲岛上的非法鱼餐馆被全部拆除,随着岛上房屋的全部拆除,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也正式开工。岛上居民的搬迁过程,也是叠彩社区工作人员的忙碌史。“可能那段时间,我们把一辈子过浮桥的经历都用完了。”陈浩英回忆,当时,社区工作人员一遍遍走上伏龙洲,一次次敲开居民家门,一句句掏心窝的劝说,就是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同时也让岛上的居民下岛后还能安居乐业。随着一次次工作的深入,政府为搬迁居民安排了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协调了安置住所,并按规定发放了安置补偿费,居民们也下定决心为保护漓江出一份力,最终搬离了伏龙洲。
  现在的伏龙洲已经是一座生态公园了,伏龙洲上新种了枫杨、乌桕、芦苇、狼尾草、花叶芦竹、翠芦莉等植物,乔木和灌木的高低错落,让伏龙洲充满了生机。伏龙洲还设置了生态驳岸(洲头)防护区、码头处缓冲区、水生植物驳岸、生态叠石驳岸等科学规划布局,再加以水环境综合治理,绿地、湿地以及植被修复等生态修复措施,全面恢复了伏龙洲的生态功能。正因如此,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也入选了2021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个典型案例之一。
  伏龙洲的生态改造是漓江生态保护的成就,对于叠彩社区的居民们来说,也是切切实实的骄傲,已经从岛上搬离的居民时不时还会回来看看伏龙洲,看到伏龙洲的生态变化,他们也十分感慨。有居民回忆,如果以前俯瞰伏龙洲,鱼餐馆和江面的油污就像是漓江的一块伤疤,但现在的伏龙洲却变成了漓江的一处“小绿肺”,他们不后悔搬离这里,他们的离开是为了更多美好的到来。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