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点创意
米糕给味蕾带来惊喜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2日 来源:桂林晚报
蒸出来的洁白米糕,有不同的造型和口味。
金黄色的烤米糕。
蒋鸾翠从蒸箱里取出米糕。
店铺门面。
店铺位置。(手机软件截图)
米糕是中国的传统小吃,拥有悠久的历史。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米糕,而“古早味”的米糕因为工序繁琐、费时费力,如今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不过,在七星区的一家小店里还能找到这种味道。
★推荐理由 是小时候的味道
这家店的米糕跟印象中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软软的,但是又带有韧劲,有浓浓的米香味。刚开始能吃到一点点发酵的酸,嚼着嚼着就泛出微微甜味,越吃越好吃。不光是我喜欢,连我妈妈也说味道好。
——家住芙蓉园的李女士
★记者探店 传统米糕有新创意
来到七星区建干路,从屏风菜市北口向南走20米就可以看到这家小店,店铺的名字叫蒋姐山药烤米糕。店铺的面积很小,如果在路上走得快一点很可能错过它。
记者来到店里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但仍然有不少顾客正在购买米糕。小店门口的玻璃柜台一共有三层,从上到下摆满了不同口味的各色米糕,褐色的是红糖味,洁白的是原味,还有表皮金黄色的烤米糕。除了颜色,这些米糕还加了各式各样的小料,桂花糖、蜜红豆、山楂条、葡萄干、黑芝麻……小小的米糕被做出了很多花样。
柜台之后就是一个操作间,老板娘蒋鸾翠一直在这里忙碌着。摆在前面的是一个烤炉,随着她揭开烤炉的盖子,一阵蒸汽升腾,一股浓浓的米香味飘散开来。烤炉上一个个表皮金黄的烤米糕令人垂涎。手持小铲的蒋鸾翠熟练地将一个个米糕翻转过来,抓起一把白芝麻撒上去,店里的香味顿时更加浓郁了。
刚刚处理完烤炉,一阵急促的闹钟声从后面的蒸箱那边传来。蒋鸾翠急忙放下手里的工具前去处理。刚蒸出来的米糕洁白如雪,还冒着热气,一眼就能看到上面丰富的小料。“不光要做得好吃,我还想把米糕做得更好看。”蒋鸾翠说,做米糕的时候,她不仅用甜酒代替酵母发酵,还在打浆的大米里加入了山药,并且在蒸米糕的时候搭配不同的配料,把传统的米糕做出了新花样。为了更贴合现在的市场,她还专门购买了一批铸铁模具,“虽然味道一模一样,但是这些做成梅花、贝壳造型的米糕更受欢迎。”
传统的米糕加入了新花样,这样的碰撞让蒋鸾翠的小店大受欢迎,做米糕的热气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夜晚。“每天早上六点多,我就要起来忙着准备第一批米糕了,只要这一批卖得差不多了,就要准备第二批,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用掉将近100斤米浆。”她说。
★小店故事 扎实的手艺让家人团聚
“我这家小店其实才刚开业一个多月,但是我们做米糕已经好多年了。”蒋鸾翠告诉记者,她和丈夫早些年在外地打工,接触到了米糕制作的手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起了一家小店,因为口碑不错,便逐渐将米糕生意作为了主业。
“后来因为孩子逐渐大了,我们两个就想着把小店生意带回桂林,所以我才尝试开起这家小店。”蒋鸾翠说,她一共有两个孩子,自己在外打工的时候是家里老人帮忙照顾,后来随着经营米糕小店越来越有经验与心得,就觉得可以尝试把小店从外地开“回”桂林,一家人也可以团聚了。
夫妻两人确定了想法之后,就立刻开始实施。蒋鸾翠先行回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着手经营“桂林分店”,丈夫在帮忙安置好设备、店铺之后,返回外地的“总店”。她的两个孩子在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到小店里帮妈妈打打下手。
由于关系到一家人今后的生活,蒋鸾翠把米糕小店看得无比重要,不仅每天格外用心制作,还经常用手机翻看各种平台上的信息,将当下可以融入米糕的流行元素加入进去。靠着多年制作米糕的经验,加上蒋鸾翠紧紧跟上“热点”研发新口味,这家米糕小店逐渐打开了产品销路,周边小区的居民都很喜欢她制作的米糕。有时店里的米糕卖完了,顾客会站在门口等着下一批出炉。
因为米糕大受欢迎,蒋鸾翠的微信里积累了一批周边的居民常客,不少“老桂林”都夸她家的米糕味道好,时不时就跟她留言预订。“米糕这么受欢迎,我特别高兴。今年年底我老公就可以把外地的店铺交接出去,回到桂林后一家人就能够团聚了。”蒋鸾翠说。
记者阳聃甫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