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读桂·关注[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走近千年灵渠 品味古今魅力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07日    来源:桂林晚报

  “湘漓分派”的石刻。记者谭熙 摄
  灵渠博物院展出的文物。记者谭熙 摄
上接04版
至今滋润沿岸农田
  建于两千多年前的灵渠,在设计越岭运河、弯道代闸的弯曲航道、利用综合水利设施准确控制水流等方面具有创新和代表性的成果。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灵渠一直是岭南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战略交通线路,直至1928年桂黄公路、1938年湘桂铁路陆续建成通车,其水运功能逐渐退化。至20世纪中叶以后,通航了两千多年的灵渠水路运输完全为陆路运输所取代。
  然而,虽然水运功能不复往昔,但灵渠如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就是灌溉。
  灵渠流经之地属湘桂走廊,沿途土地肥沃,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视发挥灵渠的灌溉作用。至12世纪时,灵渠的灌溉就已达到相当规模,灌溉体系已初步形成。此后灌溉效益越来越突出,在历次灵渠工程维修时被重视的程度也不断提高。乾隆年间的《兴安县志》中就有记载,北宋李忠辅修灵渠时,就“溉田甚多”。在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灵渠灌溉的记录。据18世纪的文献记载,当时灵渠灌溉面积约数千亩。1938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调查,当时灵渠保灌面积为8502亩。1949年之后,随着对灵渠工程的系统修复和灌溉体系的续建扩建,灌溉面积大幅增加。
  20世纪50年代,灵渠南渠北渠沿岸大量修建支渠、农渠,改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扩大灌溉面积。灵渠上的水涵是自流灌溉的引水口,将水直接引入附近的田垌,需要水时扒开田坝口子,水就可以自动流入稻田;在渠高水低的地方则使用水车、水轮泵等提水灌溉。
  记者从兴安县了解到,为充分发挥灵渠的灌溉效益,兴安县委、县政府在历史基础上对灵渠进行了全面修复,并维护、扩建和新建了几条灌溉支渠,维修改建部分灌溉堰坝,原有的灌溉筒车改为水轮泵,还修建了支灵水库等补充灵渠灌溉水源,使灵渠灌溉工程体系更为完善,灌溉效益大大提高。
  近年来,兴安县依托灵渠丰富水利资源优势,根据灵渠两岸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葡萄、草莓、柑桔、水稻等优势特色产业,并利用产业优势,积极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目前,兴安县在灵渠两岸共创建了自治区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二个,分别在溶江镇、严关镇创建了约6.6万亩的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示范区,在兴安镇创建了1.6万亩的兴安县灵渠禾苑粮食产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创建,带动了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去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以上。

打造灵渠品牌新篇章
  记者一行人走进灵渠景区看到,不仅有住在附近的居民在景区里散步、慢跑、跳广场舞,还有不少游客跟随着景区讲解员认真了解灵渠的历史文化,乘坐游船泛舟灵渠之上,沉浸式感受灵渠的风光,走上“鱼鳞石”的大小天平坝和千年灵渠“亲密接触”。
  近年来,兴安县以灵渠申遗为重点,实施灵渠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系列工程,推动灵渠保护修缮、保护立法、价值研究、文化展陈、灵渠补水、南渠局部复航、环境整治、灵渠申遗、适度利用等九大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在做好灵渠常态化保护的基础上,兴安县也在灵渠文旅融合上下大力气。2019年8月底,兴安灵渠南渠局部复航仪式在兴安县黄铺村(以前的《兴安县志》称为“黄浦村”)黄铺码头举行,这条千年古运河,重现它昔日的繁华。2022年3月,覆盖灵渠南、北渠部分河段、累计长约6.5千米的灵渠清淤工程如期竣工。
  2022年2月16日,我市召开灵渠保护提升工作专题会,把灵渠保护提升作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以世界级标准全力抓好保护提升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市县两级联动,推动灵渠保护提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制定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保护规划》《灵渠申遗文本》等修缮及申遗规划,尤其是《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灵渠保护、开发、提升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与此同时,会议要求要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来规划、设计、建设灵渠景区,这意味着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灵渠进行旅游开发。提档升级灵渠文旅业态,推出“灵渠人家”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寻秦访古”的历史文化旅游业态,不断推动灵渠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保存”。
  为此,兴安县围绕灵渠探索“旅游+水利”和“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对漓江上游流域沿岸72个村屯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灵渠南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灵渠北渠幸福花田乡村休闲旅游区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灵渠文旅品牌越做越强。
  此外,兴安县正在推动灵渠保护提升方案,计划通过增加灵渠夜游、灯光秀等项目不断提高灵渠的知名度,并推进举行高规格的灵渠文化论坛、灵渠文化节,不断增加灵渠国际影响力,让灵渠成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靓丽名片。
  记者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