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稳字当头
这些“锦囊”帮你提升备考效率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来源:桂林晚报
上接02版
政治:查漏补缺 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政治教研员莫岚表示,在最后冲刺阶段,同学们应夯实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关注时事热点,并可以将之前的错题进行盘点,分析错因,找出其中的具体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查漏补缺。
在审题时,应当先审题肢,用好排误法;再看设问,用好排异法;最后,结合题肢中的关键词,仔细审材料,用好代入法。审题时还可以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或做出明显标记,这样有助于在答题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正确率,尽量避免低级失误的出现。
历史:回归教材和真题 优化应试技巧
市桂电中学正高级教师彭昕建议,备战高考,考生可做到“两回一优”。
“两回”一是指回归教材,主要是重读教材的目录、单元导语和课前提示,旨在强化教材主干知识,明晰核心概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掌握中国史、世界史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知识框架体系;二是指回归高考真题,考生可重做近5年甚至10年全国卷的高考真题。选择题要注意总结题干的考查方式、选项的表述语言和解题方法;主观题要总结解读、概括材料的技巧,组织答案的思路或角度。这样既能保持题感,也能提前适应高考,让自己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
“一优”是指优化应试技巧。选择题多用排除法,在阅读题干、明辨时空和主旨的基础上,注意排除时空错乱、与题干主体或主旨不符、史实错误、片面反映材料、表述绝对等错误选项;41题和选做题,注意根据标点符号、逻辑关系等将材料分层,对材料逐句深挖、多层次解读并概括,再联系材料的时代背景组织答案,表述时做到序号化、规范化;42题小论文题,在拟定论题、组织史实进行论证、提升小结的三段式论述的同时,还要在论证时阐述三个方面的史实。
地理:整理必备知识 注意答题规范
市第十九中学一级教师蒋谊芳表示,在备考的最后阶段,考生首先应结合课标,回归教材。可从大气运动、地质循环、水循环、工农业等高频考点,以及服务业、海-汽相互作用等新教材知识中,选择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或某一地理事物,进行图谱式梳理,以完善知识框架体系。此外,也要关注社会发展,积累和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解读地理时事热点背后体现出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应利用地理进阶思维分析和解读,构建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
考试期间,审题时明确题干的主题词、提问词、限定词,对设问进行适度拆分;审文时,定位所学专题知识框架,勾画关键词句;审图时,先看图名定主题,再看图例定位置和要素,最后分析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同时,注意组织答案和表述答案的规范性,可按照“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后次”的顺序多角度有条理地表述答案。
物理:做好知识梳理 争取重点突破
市桂电中学高级教师余学勤建议,考生考前应全面梳理物理基础知识,确保基础知识不丢分。以回归课本为主,也可借助高中阶段整理的物理错题本和物理知识梳理笔记本,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加强物理二级结论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这能很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处理好近期各种测试中出现的错误问题。此外,可分析近3年的物理高考试题,找出高频出现的题型和知识点,这就是高考物理试题的重点和热点。
考前3天,考生可保持每天一套70分钟的物理试题限时训练,有利于把最佳的思维状态维持到高考结束。
化学:熟记重要概念及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级教师黄亚玲认为,高考在即,考生一定要重读课本,熟记重要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已成为高考考查概念原理、化学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在阅读课本时不要盲目,要从错题和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中找出课本上对应的落脚点并重点关注。
同时,可从往年的高考真题入手,仔细研读评分细则,领悟规范答题的要义,认真梳理重要且常见的答题技巧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之。每天除了做题之外,也要留出时间静悟反思,根据知识点进行串联式、发散性的思考,一旦卡壳立即回归课本和笔记,及时查漏补缺。
临近考试时,考生应跟紧老师的节奏,冷静、客观地看待考试和成绩,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信心。
生物:有的放矢 用好教材
市中山中学高级教师陈国明建议,高考备考冲刺阶段考生应该更加注重基础,用好教材,善于总结,查缺补漏,锤炼应试,做到真正心中有数。
首先,考生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点做一次深度盘点,查缺补漏,对薄弱考点加强理解和记忆。其次,仔细研读教材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文字和图表曲线信息,重视黑体字、相关信息、插图、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旁栏思考题、习题等。深挖核心概念,利用概念图呈现出相关概念的异同和内在联系,构建完备的知识网络;发掘教材插图隐含信息,提高读图和信息转换能力;立足教材实验,从实验原理、过程、结果等方面分析,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审题时要注意审出关键字(词、句),抠字眼,挖隐含(条件),理顺逻辑,寻找答题突破口,排除干扰,准确定位知识点。不要因为试题量大、时间紧而抢时间导致审题不准,偏离答题方向而答非所问,建议考生按“看、读、画、标、思”的方式进行审题分析。答题时,最好用生物学专业术语(教材语言)和题干信息作答,下笔前一定要弄清楚答题方向,避免容易题丢分。
记者唐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