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关注

04版:走进桂林“AI+”

05版:读桂·社会

06版:读桂·社会

07版:八桂热点

08版:时事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风物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6月18日

七星区骖鸾路“大蓬米粉”:

爆炒牛肠香喷喷
让这碗米粉更有锅气

桂林晚报      2025年06月18日     

  炒出来的牛肠香味浓郁。

  卤菜粉加炒牛肠是熟客们喜爱的搭配。

  小店门面。

  小店位置(导航软件截图)

  牛肠里带一些肥油,吃起来香味十足。
  不少家住七星区的市民都知道,和平村一带的牛肠米粉可谓一绝。爆炒牛肠凭借其独特的味道,成就了牛肠米粉的传奇。在七星万达附近有一家大蓬米粉,他们家制作的喷香牛肠就有不少忠实的拥趸。

★推荐理由 爆炒牛肠自带牛油香
  这家店的招牌就是牛肠米粉,牛肠在炉子上不停翻炒,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脆皮,咬下去口感有韧劲,在嘴里嘎吱嘎吱,特别有嚼劲。这样炒出来的牛肠肥而不腻,满满都是牛油的香味,让米粉更有味道。
  ——家住穿山东路的袁先生  

★记者探店 牛肠加米粉锅气十足
  日前,记者来到骖鸾路,很容易就看到了大蓬米粉的招牌。此时是上午10点,虽然已过早餐的高峰期,但店里还是有不少顾客。
  小店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做米粉的厨房,右边摆放着几套桌椅,是用餐区。因为开了很多年的缘故,小店内的瓷砖都有些发黄褪色,但店家收拾得还算整洁。来到厨房的取粉窗口,只见灶台上的炒锅里满满当当堆着牛肠,老板娘“冒”米粉时偶尔抽空用锅铲翻动几下。
  跟其他米粉店一样,大蓬米粉做的也是桂林人常吃的卤菜、汤菜粉,但是熟客大多偏爱他们家的牛肠米粉。带着一些脂肪的牛肥肠切成小段,放入干辣椒、卤料一起在锅里爆炒,在牛油催化下,这些调料的香味变得更加浓郁,越靠近窗口,就越让人觉得食欲大开。
  记者点了二两卤菜粉,额外加了一份5元的炒牛肠。老板娘特意浇了一点炒牛肠的汤汁,让米粉更香。刚从炒锅里舀出来的牛肠锅气很足,外皮金黄酥脆。每一块牛肠都处理得很干净,没有一点内脏的腥气,并且经过长时间炒制,牛肠的油脂也被炒掉了大半。虽然嘴里能吃出浓郁的牛油香味,但却一点也不觉得油腻。
  除了爆炒牛肠,小店的炒猪肺也颇受顾客喜爱。

★小店故事
创新尝试意外成了招牌

  大蓬米粉的老板娘周阿姨已经60岁。“我们一家人开米粉店有30多年了。”周阿姨说,她的店铺原本开在七星区和平村,后来搬到了骖鸾路电缆厂旁边。她和丈夫做米粉、炒牛肠的手艺都是从父亲那传下来的。
  “过去,牛肠是没多少人吃的边角料。以前生活条件不像现在,大家都愿意多花些功夫去处理一些便宜食材。因为炒牛肠卖得不贵,所以便成了受欢迎的市井小吃。”周阿姨告诉记者,牛肠本身腥味很重,而且经常带着肥油,要想把它做得好吃,得花大功夫去做处理。当天的新鲜牛肠要尽快清理干净,下锅炒制的时候除了基本的葱、姜、料酒,还要加入辣椒、花椒等十多味调料,用猛火反复翻炒。
  上世纪90年代,周阿姨的父亲试着把牛肠加到桂林米粉里,没想到就这样成了招牌产品,一直坚持做到了现在。店里牛肠卖得最好的时候,一天就要消耗掉将近40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肉都能得到满足,但是我还是忘不了父亲做的炒牛肠,我相信很多顾客也是有一样的想法。”
  周阿姨自己做炒牛肠也有30多年了,控制火候和搭配佐料已成为了她的“本能”。虽然她已经逐渐让子女接过经营的担子,但她实在闲不下来,平时依旧负责米粉卤水和牛肠配料,丈夫则专攻牛肠炒制,她的子女则“灵活调度”协助店里的经营。
  “只要有顾客来我们店里吃炒牛肠,我就晓得这门手艺还是受欢迎的。”周阿姨说,这碗牛肠粉也算是一代人的味觉记忆,是属于老桂林的一缕烟火气息。
    记者阳聃甫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