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将至 市教科所心理教研员来支招
缓解紧张情绪 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桂林晚报
2025年06月03日
本报讯(记者唐霁云)高考备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随着考试临近,部分考生难免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高考在即,考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应考?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专职教研员、教育科研室副主任、心理高级教师赵颖慧表示,目前距离高考仅剩几天,这段时间考生首先要保持节奏、适度留白。“这几天考生的生物钟不要做太多调整,应专注当下,建议保持现有作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每天可安排一部分留白时间,做做冥想、散步或听音乐。”在她看来,这种刻意的不学习,反而能释放大脑缓存空间。
同时,睡觉前1小时不看手机,可采取温水泡脚等方式做睡前准备。她提醒,即使头天晚上没休息好,第二天也应按时起床,中午可小睡20分钟。此外,考生不要过多责备自身缺点和不足,应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每天可以对着镜子说一些鼓励的话,进行积极暗示,增强自信心。
赵颖慧说,在饮食方面,可遵循“三色原则”,每餐保证白(蛋白质)、绿(蔬菜)、黄(粗粮)三色搭配。避免考前尝试新食物,考前三天开始减少饮水量,训练调整适应性。考前一天准备物品时,可以将准考证与身份证放在透明文件袋最外层,这种视觉化确认能有效缓解焦虑。
她介绍,进入考场后,考生可以尝试深呼吸来缓解焦虑,即用舌尖轻顶上颚,缓慢吸气4秒,再屏息2秒,最后缓缓呼气6秒,循环三次可降低皮质醇水平。考试遇到难题时,可试试皮筋提醒法:在手腕套橡皮筋,焦虑时轻弹,用轻微痛感唤醒理性思维。同时,考生也可以提前准备几句专属暗示语,如“我难人难莫畏难,我易人易莫大意”。在考试中途休息时,可用五指呼吸法,用食指沿另一手掌边缘缓慢滑动,配合深呼吸,利用触觉和呼吸的双重调节也能快速平复情绪。
“最后一科交卷后,应把不对答案作为铁律。”她表示,大脑需要72小时脱离考试模式,建议考生可罗列一个考后心愿清单,写下自己想做的事、想看的小说、想追的剧集、想见的朋友等等,这能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在成绩公布前的焦虑高峰期,考生可以尝试给三个月后的自己写信,把当下的担忧转化为对未来的期待。
她特别提醒,家长在考后一周内避免追问考试情况,可以采取平常心交流。考生若出现情绪波动,也可尝试整理自己的物品、做简单家务来重建内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