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桂林已有超过15万人获得各类急救证书 急救成为最热公益培训项目
当身边人有危险时
人人都可成为“急救侠”
桂林晚报
2024年09月18日
上接06版
如何成为“急救侠”
那么,在我市到底有多少“急救侠”呢?桂林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我市,持有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证的有325人;持有救护员证的有15万人左右;持有心肺复苏技能证的有4000人左右。到明年年底,全市所有持证人员预计达20万人左右。目前,我市的持证人员大多分布在水利、电力、消防、机场等行业。
可以注意到,在目前的持证人员中,持有心肺复苏技能证的人员数量是最少的。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唐小荣介绍,这三个证书的“含金量”有所不同,考取应急救护师资证需要花费一周时间,持证之后才有资格为有需要的群众进行授课;救护员证培训时间为两天左右,这里面除了要学习必备的心肺复苏等技能,还要学习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急症处置等技能。
“这一次的万人培训行动获取的心肺复苏技能证,是我们这两年才进行推广的。”唐小荣说,心肺复苏技能证的培训时间只有半天,虽然时间短,但是通过实操,将最重要的技能教授给广大群众,同时也能让日常工作生活比较繁忙的人群,抽出不多的时间,参与“急救侠”的培训。
抽出半天时间就能成为“急救侠”,到底要学会哪些技能呢?桂林市红十字会持有应急救护师资证的老师介绍,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学的核心急救技能就是心肺复苏,同时还要学会正确使用AED,这里面包括如何判断意识、呼叫求助、正确放置患者体位、实施胸外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同时还配合教学使用的AED进行实际操作,让培训的群众进行切实地体验,让这些实用技能了然于心。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桂林市红十字会还将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的这一实用技能加入到培训当中。
城市应急救护能力不断提升
“我市持有应急救护相关证件的人数较以往来说有所提高,但对比其他发展好一些的城市来说还有差距。”唐小荣说,“我们正在努力,提升持证人的数量,向着‘健康中国行动’倡导的目标不断进发。”
如果说急救培训是提高人们应急能力的“软件”,那么应急急救设施就是提升人们应急能力的“硬件”。从公共环境来看,我市公共场所应急急救硬件设施也正在不断提升。据桂林市红十字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有25台,全市学校配置AED有32台,景区码头配置AED有26台。同时,他们也了解到,还有一些单位,体育场馆,小区等场所都配备有AED,说明大家的生命和健康意识都在不断加强。
记者在创业大厦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看到,在大厅处,有一个跟人一般高的应急救护一体机,这里面包括一个可触控的显示屏,一个急救包箱还有一个AED机。一体机内可以选择观看AED操作、心脏骤停、烫伤、气道梗阻等内容。这些一体机通过物联网直接连接到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如果AED机电池即将过期或电极片即将过期,相关人员可以对其进行维护。
唐小荣说,近年来,桂林市红十字会也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普及AED,提升设备覆盖率,逐步建立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推动实现设备在关键时刻“有得用”“找得着”“用得好”。未来,期望更多区域都能配备上应急救护设备,提高人们的生命安全水平以及城市的应急救护能力。
记者周子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