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暑期漓江市区段防溺水巡逻驻守时段内共救起二十四人、溺亡“〇”的纪录在延续
记者翻看巡逻驻守工作群 里面的内容让人泪目
一条条朴实无华的记录
背后是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拯救
桂林晚报
2024年09月02日
上接02版
他们的坚守传递社会责任
从上述的记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溺水救援现场的惊心动魄。而这些记录的背后,凝结着巡逻、驻守参与者们每天的辛苦和救援时的勇敢。
近两个月的日复一日,从烈日当空到星辰满天,漓江和救援船舶上的巡逻、驻守队员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未取分文报酬,肩并肩筑起了无形的防溺水安全“网”,用实际行动传递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多次参加驻守的祥和救援负责人张勇说:“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因为每一条生命都值得被守护。”
8月29日下午,漓江搜救队员马鹰与记者一起登上巡逻竹筏。竹筏到达象鼻山附近水域时,他指着江面说:“溺水者的生死就在一瞬间,这个地方的水流非常急,人一旦沉下去就很容易被冲走,救援就会变得十分困难。”马鹰告诉记者,他参加了多年的志愿巡逻,救过多少人已经记不太清。“只有溺水者得救,我才会觉得自己不辱使命。”
而对于这些驻守者来说,他们希望这样的场面越少越好。
8月28日,冬泳协会会员何军燕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是我今年最后一次防溺水义务督导员值岗。许多家长很积极配合,像往年坐那玩手机的已经很少了,这与平常学校以及街道的宣传息息相关。不过,仍然需要大力宣传防溺水知识,谨防溺水风险。”
何军燕连续4年参加暑期巡逻、驻守活动,今年暑期,她在象鼻山水域巡逻4次一共救起5人,其中8月3日,她与一位外国游泳大爷连救多人。
“我现在都能回想起来,那天连续救了3拨人以后有多累。”何军燕说,但是想到避免了不幸的发生,她觉得一切都值得。同时何军燕认为,这也是对大家最好的防溺水教育,“警钟始终要长鸣”。
“0”的纪录在延续
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从2021年开始,桂林每年暑期都会开展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今年也不例外。
从6月28日开始,2024年暑期漓江市区段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展开,海事、公安、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漓管委等单位联合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桂林祥和水上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市冬泳协会、市漓江海马游乐服务部等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组织500多名志愿者义务参与。各个社区也全力筑牢暑期防溺水安全防线,自发组织人员到漓江边巡逻。此外,灵川、雁山、阳朔、平乐等县(区)段同步开展巡逻、驻守活动。
与去年不同,今年水域巡逻、驻守工作划分了5个水域巡逻、驻守区域和3个岸线巡逻、驻守区域。巡逻、驻守活动开展期间,各单位共出动船艇(含排筏)700多艘次,出动人员2600多人次,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200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多份,受教育群众30000多人次,劝离游泳群众2500人次,成功救援24人,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点20个。
除巡逻、驻守活动之外,教育部门、民间组织也在大力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屯活动;社区同样会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溺水宣传活动,并进行入户宣传。
据统计,从2021年桂林开展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以来,漓江溺水事故逐年下降。2023年,巡逻、驻守活动时段内漓江市区段溺亡事故降至“0”。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时段(6月28日至8月31日每日16时至20时),漓江市区段未发生一起人员溺亡事故,“0”的纪录在延续……
记者沈青 林扬 李贝 文/摄
■短评
他们也是漓江的“守护神”
漓江是桂林人的母亲河,更是世界级旅游城市中的核心部分。守护漓江,是我们久久为功的神圣使命。
守护漓江,也要守护漓江里的生命。因为我们对漓江心怀感恩,我们不仅呵护它美丽的容颜、充实它宝贵的资源;同时,我们也对漓江心怀敬畏,我们奋力阻拦那些或侥幸、或鲁莽与它对抗的人,避免他们付出惨痛甚至生命的代价。
从2021年起,桂林每年开展暑期漓江市区段防溺水巡逻、驻守活动,漓江溺水事故逐年下降。2023年,巡逻、驻守活动时段内漓江市区段溺亡事故降至“0”。
今年以来,从自治区到各级党委、政府多次部署防溺水工作,桂林各方面加大防溺水宣传,强化警示教育和舆论引导。6月28日,数千人次义务参与的防溺水巡逻、驻守再次展开,至8月31日活动结束,漓江市区段未发生一起人员溺亡事故,“0”溺亡的纪录在延续……
属于世界的漓江不但容颜依旧,安全也毋庸置疑。这些来之不易,它来自桂林各部门、社区、志愿者队伍日复一日烈日下的坚守,它来自救援人员一次次专业而奋不顾身的鼎力相救。
继续为生命书写“0”的纪录,他们就是漓江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