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与本报联动 追寻80多年前的一串串足迹
来看看爱国侨领
陈嘉庚的“桂林往事”
桂林晚报
2024年07月15日
近日,“嘉国同心——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桂林,探寻84年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桂林的往事。几天时间里,本报记者与厦门晚报特派全媒体采访团循着陈嘉庚的早年足迹,前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救亡日报社旧址、七星景区、中山中学等,寻找他在桂林的点点滴滴,回首烽火年代里的家国情怀。
厦门晚报与本报联动
探寻陈嘉庚的“桂林往事”
今年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诞辰150周年。6月中旬,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日报社、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校友总会主办,厦门晚报承办的“嘉国同心——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奔赴包括桂林在内的全国15座城市,行程1万多公里,寻觅嘉庚足迹,讲述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
本次活动从陈嘉庚1940年回国慰劳途经的地方选出地点,对集美、大田、长汀、赣州、韶关、桂林、昆明、重庆、成都、兰州、延安、西安、洛阳、长沙、金华等15个城市逐一走访,探寻陈嘉庚在当地的足迹,进行多角度回访。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报道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展现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的壮举。
主办方介绍,此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是弘扬嘉庚精神之旅。采访团每到一地,都会联合当地主流媒体共同寻找陈嘉庚当年的足迹,讲述他爱国爱乡、倾资兴学的故事,宣传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
早在5月初,厦门晚报就与本报进行了活动的前期联动。厦门方面传来海量历史资料,本报记者认真梳理,辗转联系到我市多个部门,深入挖掘陈嘉庚在桂林留下的足迹,为活动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据悉,桂林是本次活动的第六站,此前站点的直播吸引了千万人次观看。
84年前的桂林行程
为抗日救亡不停奔走
根据厦门晚报提供的信息,1940年是陈嘉庚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远在南洋的陈嘉庚,心忧国家前途,呼吁团结抗战。他号召组建南侨回国慰劳团,与慰劳团成员一起回国慰劳抗战将士。从这一年3月份回国,到12月份再次走出国门,近9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国内考察、慰问,足迹遍布多地,行走十多万里,对当时国内民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当年8月22日至29日、11月22日至23日,陈嘉庚两次到访桂林。
当年8月22日凌晨,众多桂林人从各个方向赶往南火车站,有的手中拿着各色小旗,有的举着欢迎标语,怀着期盼而激动的心情迎接陈嘉庚。
清晨6点10分,汽笛声传来,火车由远及近,人们知道,陈嘉庚来了!陈嘉庚面带微笑,十分谦和,非常从容地答谢着每位欢迎者。
在下榻的乐群社,陈嘉庚不顾旅途的辛劳,接受了10多位记者的采访。此时,独秀峰已经挂起了灯笼,预示着有敌人的飞机又要来空袭,但陈嘉庚泰然处之。
8月23日下午3点,陈嘉庚在广西省政府礼堂出席各界欢迎大会。他说,祖国的抗战胜利,将提高祖国的地位,也将增加侨胞在海外的地位……热烈漫长的掌声,淹没了陈嘉庚的结束语。新安旅行团(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为他献上一面“赤子之心”锦旗。
陈嘉庚在桂林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一行人先后参观了工厂、广西建设干部学校、文化供应社等,出席桂林新闻界、中山学社桂林分社在乐群社草地举行的欢迎茶会以及福建同乡茶话会等。陈嘉庚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早餐后赴各处的机关、工厂、学校考察。
当时,日军的飞机不断空袭,考察活动经常被阻断。等到警报解除后,他又一切照常进行。前往阳朔时,警报突然响起,众人只好到七星岩岩洞里躲避。警报解除后,陈嘉庚等人乘船前行。8月29日晚,他离开桂林乘火车赴衡阳。
陈嘉庚在桂林的8天中,全然不顾日本敌机空袭警报和酷热,满腔热情地进行考察、慰问、宣传,募捐物资助力抗日救亡,充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他的行为深深感染和感动了桂林乃至广西人民,为当时广西的抗战事业和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22日,陈嘉庚在返回新加坡途中,再次到达桂林,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采访团实地探访
仍能看到他的足迹
“救亡日报社旧址还在吗?”“陈嘉庚为之筹集资金的中山中学如今怎样?”“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找到多少印记?”……带着一系列疑问,采访团抵达桂林后,马不停蹄开启了实地走访。
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许多展品和资料让采访团对陈嘉庚在桂林的事迹有了更多了解。“我们的展馆里陈列着陈嘉庚的两张照片。”该馆讲解员李文麒将采访团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烽火年代。李文麒说:“来自南洋一带的物资经费很多是从办事处转送的。”当时,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到海外筹集转运军需物资,助力抗日救亡。陈嘉庚发动南洋侨胞为国内抗日积极输送人力,募捐物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在市中山中学,采访团又找寻到了陈嘉庚留下的足迹。据了解,1940年8月28日,集美学校旅桂校友会在桂林市中山纪念学校举行晚宴,招待陈嘉庚等人。晚饭后,陈嘉庚还在校中草坪上报告西北考察的观感。“我们学校的前身为广西中山纪念学校,1937年5月正式成立。你们的到来补充了陈嘉庚与中山中学的校史,他是中山中学非常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市中山中学教务处主任岑萍萍介绍说,“在困难时期,能够得到陈嘉庚的帮助,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为我们的校园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岑萍萍提供的学校80周年纪念册上,“与学校有渊源的名人”中,陈嘉庚的名字赫然在列。
此外,采访团还前往位于太平路4号的救亡日报社旧址,在这里寻找到许多关于陈嘉庚的信息;在七星景区的七星岩,回首了陈嘉庚曾经在这里躲避日寇轰炸的情景。
通过实地探访,采访团找寻到了陈嘉庚在桂林的点点滴滴,切身感受到了他的家国情怀,深受感动和激励。
记者马翔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