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专版

04版:读桂·社会

05版:专版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聚焦中国

11版:深度国际

12版:深度国际

13版:燃情体育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5月24日

绘就新时代桂林平安和美画卷

桂林市科学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桂林晚报      2024年05月24日     
  初夏的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一幢幢楼房沐浴阳光,一户户群众欢声荡漾,与村子里“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石刻交相辉映。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民说:“我们齐心把村子治理好、发展好,让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像毛竹山村村民一样,桂林市群众畅享平安和美,幸福指数持续走高。
  “平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重要的民生!”桂林市整合资源优化基层治理,精心打造“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幸福”的海晏河清、四海承平。桂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卉说,必须深化对社会运行和基层治理规律的认识,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提升治理效能,以务实之举绘就新时代桂林的平安和美画卷。

  “德治+法治”固治理之基
  兴安,兴旺安定之意。走进兴安县溶江镇五架车村,村道旁肇立公诚信待人的故事引人注目。村民们以这位先贤为荣,涵养诚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行,擦亮“诚信五架车”金字招牌,共建共享兴旺发达、安定团结的生活。该村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桂林市注重给基层治理注入道德元素,推深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融合。挖掘“自强不息”“正心修身”“先义后利”“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为群众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净化思想灵魂,凝聚意志力量,让基层治理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
  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离开德治没有稳固根基,缺少法治没有清晰标准。桂林市基层治理坚持德法并重,既用心抓好德治,又用力抓实法治,不断激活并整合它们蕴含的力量,夯实治理的思想之根与法治之基,使之有源可溯、有章可循。
  执法为要,普法为先。桂林市投入建设法治文化广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民族乡村法治宣传教育示范点等,为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把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最末端,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法治力量。谁执法谁普法,政法机关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通过巡回开庭、庭审直播等形式以案释法,统筹开展“法律七进”活动,让法深入民心。
  守法如山,护法似剑。从扫除黄赌毒到打击盗骗抢,从命案攻坚到扫黑除恶,桂林市政法机关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的追求。电信网络诈骗危害群众切身利益,他们紧盯不放,实施全链条打击,截至2023年底破获案件1455起,挽损4408万元,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黑恶不根除,群众难安宁”,全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1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3人,回应了群众期待。
  “让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从而心平气顺!”桂林正视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把坚持“阳光司法”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七星区人民法院漓江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公开审理邬某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庭审全程直播,接受更多群众监督,维护了公平正义。一些基层群众缺少专业法律知识,桂林市就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为其维权。象山区委政法委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防,按照“高点定位、需求引导、系统规划、多元投入、整体联动、建用结合”的思路,不断增点扩面,做到精准防控,着力打造具有象山特色的视频监控“以案补盲”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警格+网格”强治理之力
  初夏的晨风,美丽的山水,带给桂林人美好一天的开始。
  5月8日,三里店派出所社区民警于伍生早早出门,仔细巡查责任区网格,与网格员交流治安信息。这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深耕网格与警格,20多年用200多万字“民情日记”记录3万多户群众的困难和“疙瘩”,帮扶100多户家庭,调解5000余起纠纷,被誉为“网格卫士、群众亲人”。
  “基层是社会根基,‘小治理’关乎百姓大平安、社会大稳定。”桂林市聚善治之力、筑和谐之基,探索推行网格与警格融合,实现网中有警,便于同向发力。“警民齐心,其利断金”,随着力量更强、路径更畅,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被激活,治理的成效更佳。
  桂林市坚持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建立县、乡、村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的三级网格长责任制,协调推进辖区联动共治,配齐“一社区一民警两辅警”“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不断壮大网格服务管理队伍。
  桂林市政法机关聚焦群众期待,优化平安“供给”。市委政法委做细基层治理,整合警格与网格力量,实现“1+1>2”,在全区率先完成“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健全完善全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点),建立58个专业调解组织、62个特色调解室、2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市政法机关用好“警”“网”合一优势,当好守护绿水青山的“二郎神”。公安机关建设漓江风景名胜区水域网格管理系统,划分水域网格196个,织牢织密漓江“防护网”,涉环刑事案查处数、涉林刑事案查破率居全区第一。全市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执法司法智慧联动机制,2023年办理漓江流域刑事案149件、公益诉讼案177件,妥善解决了群众关切的问题。
  创新向前,治理不难。灌阳县为更好发挥派出所信息灵、警力强和司法所懂政策、善调解的优势,探索推行派出所与司法所“警司合署”模式,通过突出集成联动、创新下沉服务等方式,构建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新格局。2022年以来,摸排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调处成功率上升38.3%,调解周期缩短53.2%。荔浦市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站双长”(党群服务站、党建网格长和综治网格长)模式,将综治网格长与“一村一辅警”身份合二为一,科学合理地将全市分为七级网格9836个,推进了服务管理,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区第二。
  桂林市多措并举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创新实施“妇联+检察”多元联动国家司法救助模式,搭建线索移交“云平台”,截至去年底办理困难妇女儿童救助案件244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60余万元。

  “民智+民力”求治理之实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虽然与大榕树、月亮山、遇龙河等知名景点毗邻相望,但曾因旅游乱象等问题,使很多游客与之“擦肩而过”。如今,当地政府实施“五清五建”综合治理,不仅有效整治了旅游乱象等问题,还让各景点旧貌换新颜,引来无数游客驻足游览、打卡,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桂林市基层治理为群众、靠群众,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持续激发群众参与的荣誉感和源动力,共筑平安和谐。广大群众汇聚无穷智慧与磅礴力量,同向同行整治歪风邪气、脏乱差等问题,夯实了和谐底蕴、平安根基。
  小邻长,大平安。为破解基层治理战力弱、活力少、动力缺的困境,荔浦市推行邻长制,从党员、乡贤、退役军人等人员中遴选6146名邻长,履行“三清三服务”(底数、村情、民意清,信息、宣传、调处服务)职责。仅荔浦市马岭镇,邻长们近两年收集社情民意213条,协助处理警情32起,化解矛盾56件,把群众呼声变成了掌声。
  民智无穷,创新自治。桂林市把群众创造的优秀民俗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调和矛盾、融洽感情,得人心,影响大。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结合群众爱喝油茶的习俗,推出“四碗油茶”工作法,请纠纷当事人同喝油茶,“一碗苦”听诉求寻症结、“二碗涩”施良方解纷争、“三碗四碗最好呷”联调“茶甘味”,成功化解纠纷100余起。“火塘”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侗族文化传承的活载体,“红色火塘”烘托基层治理“幸福底色”。村民有了纠纷,火塘负责人让双方到火塘“打平伙”,周边人一起劝导,在轻松氛围中解决问题。“榕树容人容天下,尊法尊理尊正义”,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的千年古榕下是村民议事之地,群众合力打造“大榕树法治品牌”,依法解纷促和。永福县坚持“智治”创新,利用“小微调解”App平台,推行“全天候”在线矛盾纠纷闭环管理、精准解题、跟踪问效工作法,获评全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秀峰区充分利用4个纠纷调解中心、5个法官工作室、1项“一商(协)会一法官”工作制度、29个“一村一法官”联络点,多行业联调联动,线上线下立体覆盖,构建“4+5+1+29+N”多元解纷机制,着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同治基层好。20年来,永福县检察官赖家明走遍辖区所有中小学校,走过山路10万多公里,讲授法治课2000多节,挽救帮助有严重不良行为少年130余人,资助帮扶孤儿、贫困学生、服刑人员子女230余人,收到来信3000多封。“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灌阳县新圩镇新卫村综治中心主任郝宝兰摸索出“心贴心”“面对面”等调解法,400余次解纷止争,让问题不出村、村民更和美。
  “石榴结籽一家亲,同心同德向前奔;基层治理年年好,幸福生活日日新……”今年“广西三月三”,美丽的桂林山水间,一首首山歌发自群众心底、飞向四面八方。、
  通讯员曹长青 冯莱莱 段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