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祭扫不扎堆 鞭炮纸钱“换”鲜花
文明祭扫成风尚 今年清明更“清明”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07日
清明时节,阵雨纷纷,桂林市各祭扫机构迎来清明祭扫人群。随着文明低碳祭扫逐渐深入人心,错峰出行、鲜花代替纸钱鞭炮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祭扫方式,清明节在文明祭扫的氛围中更加“清明”。
●错峰祭扫不扎堆
今年清明,王女士一家选择外出过小长假,因为他们在3月底时就进行了祭扫。“在清明期间祭扫就行了,没必要选所谓的‘正’日子。”王女士说,自家的老人安葬在凤凰山陵园,陵园环境优美,3月底恰好有几天天气不错,大家就选了一个周末前去祭扫了,就当是去踏青了。
“以前大家总是在清明放假那几天去祭扫,但难免还是会‘撞’在一起。”王女士说,“今年我们干脆就提前了。那天,来陵园祭扫的人也不少。大家不约而同地错峰祭扫了。”
“从3月底,就陆续有人来祭扫了,很多人都会选择避开高峰期,在清明假期前后几天过来祭扫。”凤凰山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移风易俗文明祭扫观念的普及,大家更注重厚养薄葬,祭扫仪式也更文明,错峰出行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很多人已经不再拘泥于清明节了,有些人在逝者的生日时也来祭扫,有些人很思念逝者,平时也会过来献上一束鲜花。”
记者从各墓园了解到,节前,不少墓园就发出通知、张贴展板,提倡大家错峰出行祭扫。桂林市尧帝园公墓在园内就张贴有清明祭扫的相关注意事项,其中一条就是提醒市民错开高峰期祭扫,同时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避免园内拥堵。在桂林市殡仪馆,几座墓碑前有一些鲜花,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些都是提前来祭扫的,还有些人打电话过来说,要等清明过后才来祭扫,方便出行。”
按照数据统计,桂林市几处陵园在3、4号达到祭扫高峰期,记者也前往官帽山、尧帝园、天赐园、凤凰山陵园、殡仪馆等几处祭扫机构走访,虽然祭扫人群增多,但各个园内已经提前做了交通疏导设施,排队等候公交车的人群也整齐有序,祭扫人群大多在上午11点、下午4点就开始回落,整体规范有序。
●鞭炮纸钱“换”鲜花
白色黄色菊花组成的花束,太阳花、菊花等扎成的捧花……在清明祭扫人群中,鲜花成了祭扫的“标配”,慢慢在取代鞭炮、纸钱。
5日早上,翊武路上售卖鲜花的小店早早开门,随着一车鲜花的到来,老板忙碌了起来。她麻利地将黄、白菊花卸车,然后扎成大小一致的花束,除了卖给过路的市民,还专门整理出一部分送去墓园附近售卖。“这几天好多人买,大家都说去扫墓,要送上一束鲜花,已经成习惯了。”老板这样说。
在尧帝园、天赐园、凤凰山陵园等墓园内,前来祭扫的市民几乎人手一捧鲜花。就连墓园附近售卖祭扫用品的店主都表示,这几年,鲜花逐渐成了主流。“我们早就不卖鞭炮了,这些年都是鲜花为主,很多人就算提着纸钱进来了,也会选择买鲜花。”尧帝园内祭扫用品店的工作人员说。
“慢点开门,别打到花了。”4日上午,从南宁赶来尧帝园扫墓的周先生一家正从车里拿祭品,除了瓜果之外,最显眼的就是两大束鲜花。周先生说,这次回桂林扫墓的都是家里的年轻人,大家都同意不带鞭炮纸钱,带供品和鲜花。“鲜花还是专门预订的。”周先生表示,“放鞭炮的确又吵又污染环境。这几年,大家每年都能听到祭扫新风尚的倡导和宣传,提倡文明祭扫低碳祭扫,对比之下,大家更愿意接受这种文明安静干净的祭扫方式。”
去凤凰山陵园祭扫的群众也会发现,今年墓园继续开展了“纸钱换鲜花”活动。工作人员说,去年,凤凰山陵园也开展了这项活动,获得了不少肯定,很多祭扫群众自发参与。今年活动开始后,不少祭扫群众纷纷参与其中,大家都选择以一束鲜花寄托哀思。
尧帝园等墓园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清明节期间,墓园都会进行祭扫新风的宣传,同时倡导周边祭品售卖处以鲜花代替鞭炮香烛纸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记者也在各墓园看到,很多墓碑前不再是燃烧的纸钱,而是摆上了一束束鲜花,大家走在干净的墓道上,在宁静的环境中寄托自己的思念。
●祭扫新风大家共建
“这段时间,我们安排了大量的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员,他们及时清扫墓园、引导交通,为祭扫群众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祭扫环境。”尧帝园工作人员说,为了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墓园在往年的工作经验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举措,除了为祭扫群众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以外,还积极引导市民移风易俗树新风,劝导市民文明祭祀,改变以往传统祭祀方式,提倡鲜花、鞠躬等文明祭扫方式,并禁止在墓园内燃放烟花爆竹,严防引起火灾,以此保护青山绿水。
韦先生是带着7岁的小女儿前来天赐园祭扫的,小姑娘抱着一束大大的鲜花。韦先生说,每年清明节期间,无论是单位、学校,还是墓园,都提倡大家文明祭扫,家长也要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好几年,我们都已经用鲜花代替纸钱了,寄托哀思不一定要吵吵嚷嚷。”韦先生说,斯人已逝,让他们安宁地回归自然是最好的祭扫,“新观念的养成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我们也愿意以身作则,文明祭扫。”
清明节这几天,尧帝园、天赐园、凤凰山陵园等墓园,只要走进园区,就能听到广播中不断播放提倡文明祭扫、以鲜花代替纸钱、维护生态环境的倡议。而在墓园内,以往常见的烧纸钱痕迹少了,更多的是墓碑旁摆着鲜花。这些鲜花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逝者真正回归自然。此外,公墓管理所还在相关墓园的进口处安排专人值守,发现有携带烟花爆竹的,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这些举措得到了市民的配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桂林市民政部门也对参与绿色低碳祭扫人群进行了统计,4月4日,桂林市各祭扫场所中,有8971人次选择绿色低碳祭扫;4月5日,各祭扫机构迎来祭扫高峰,有17483人次选择绿色低碳祭扫,绿色低碳祭扫逐渐成为新风尚。
记者苏文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