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关注

04版:读桂·热点

05版:读桂·热点

06版:国内关注

07版:聚焦中国

08版:早上好

前一版 2024年04月04日

又是一年清明时
市民用各种方式缅怀先烈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最近几天,记者在七星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上看到,许多人前来祭扫,缅怀英烈的伟大事迹。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走进兴安、全州、灌阳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感悟先辈精神,树立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基因。
  纪念碑前
  一封信一枝花表达心意

  3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七星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看到不少市民正在祭奠革命先烈,白色和黄色的菊花摆放在碑前,寄托着哀思。几名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在敬献鲜花的同时,将几封书信摆放在了纪念碑前。
  记者了解到,这些学生是中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张一凡告诉记者,自己每年清明都会参加缅怀革命英烈的活动,听大人们讲起英烈的事迹,有一些话想对英烈说,这次就通过写信的方式把心里话写出来。张一凡在信里这样写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对于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
  4月2日下午,乐群小学的学生代表也来到七星公园,将一个个非遗竹编敬献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记者看到,每个竹编上都写着献给先烈的诗词。
  “这些竹编都是我们亲手制作的,这些抄写在上面的诗词表达了我们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在抄写时,我一笔一画都很认真。”一名学生告诉记者。
  在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七星区猫儿山社区和辰山社区党委、团支部的党员、团员、志愿者分组清理杂草、擦拭碑身。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大家依次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一朵朵鲜花表达着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秀峰区解东社区党委联合桂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大党委单位党员代表近50人,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墓葬保护点——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小红军墓举行集体祭奠活动,追思先烈,传承长征精神。
  纪念馆里
  带着孩子一同聆听红色故事

  除了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也有不少市民带着家人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怀着崇敬的心情祭奠湘江战役英烈。
  家住西凤路的罗军前几天带着妻子和两个小孩来到全州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广场的浮雕前,他向孩子讲述了湘江战役的故事。“以前给他们讲长征的故事,他们也只是听听,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这一次他们到这里参观后,看着浮雕对战役的还原,以及珍贵文物展示,他们对湘江战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罗军说,他前不久跟几个朋友商议了一下,大家都觉得在清明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很有意义,最后三家人组团前往。“我们大家都希望小孩能了解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上周末,我们回全州老家扫墓,也带着小孩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了,就是想让孩子接受一下红色教育。”家住临桂美好家园的莫女士说。
  “现在红色旅游火了,平时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就不少。这几年的清明节前后,不仅有红军后代来开展祭奠活动,寄托来自家乡亲人的哀思,也会有不少群众带着孩子来参观,聆听红色故事。”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3月30日至4月3日期间,灌阳的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共接待祭扫人数4547人,其中就有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的。
  “上周末,我们一家人去了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祭扫,并到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参观了。”家住普陀路的邓萍萍告诉记者,虽然她的孩子还比较小,但希望这次活动能在她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让英雄走进每个人心中

  到烈士纪念碑前祭扫,和家人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是清明节前市民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的一种方式,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行动。
  乐群小学相关负责人卢彦辰说,组织学生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它有助于我们和学生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让学生们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先烈们的付出。”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一腔热情,为国奋战,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祖国。”中隐小学的老师潘洁告诉记者,正值清明,致敬先烈,正好让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最真诚的话语、最诚挚的心意写下对英雄的敬意和感激,跨越时空,向英烈们展示中国如今的盛景。“结合本次清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清明节有更多的认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精髓,同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罗军看来,祭扫活动有助于孩子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历史,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是无数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他们的功绩和奉献值得永远缅怀和纪念,每一个英雄都应该走进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
 记者谭熙 文/摄(除署名外)  
各社区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明节到来之际,桂林市不少社区开展了清明祭扫活动。
    缅怀先烈事迹 传承英烈精神
  4月2日,叠彩区叠彩街道虞山社区、清秀社区党委组织社区党员前往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 缅怀先烈忆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进入园区后,全体党员先是参观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追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参观结束后,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庄严肃穆,集体默哀,由党员代表敬献花圈,向革命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接着,全体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郑重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重拾入党初心,以铮铮誓言继承先烈遗志,传承英烈精神。
  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虞山社区和清秀社区将在党建引领下继续开展更多的爱国主题活动,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忠于理想、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叠彩区北门街道春江社区党委在清明节前夕,联合桂林市石山绿化试验站党支部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党日活动。清晨,大家身着整洁的服装,带着鲜花和敬意,来到苏蔓、罗文坤、张海萍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认真聆听先烈故事,并向烈士们敬献鲜花,表达对烈士们的无限敬意和怀念之情。
    追寻红色记忆 砥砺初心使命
  4月3日上午,秀峰区矮山塘村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来到西山公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文明扫墓活动。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向革命烈士鞠躬致敬,并向先烈们敬献鲜花。
  4月3日下午,叠彩区北门街道水塔社区也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主题党日活动。在七星公园烈士纪念碑前,水塔社区全体党员干部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并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
  参加活动的社区党员陈霰说,清明节是慎终追远的日子,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开展祭扫活动,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次活动也激励着全体党员同志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社区也将继续开展弘扬红色记忆的活动,以实际行动筑牢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建设好社区。

    清明祭奠英烈 厚植爱国情怀
  4月3日早上,七星区穿山街道七星村党委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团员、退伍军人等50余人前往七星公园普陀山北麓的灵剑溪畔“张曙同志之墓”开展2024年七星区七星村“我们的节日·清明”缅怀先烈文明祭扫主题党日活动。以此深切缅怀先烈,发扬革命光荣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碑前,七星村志愿者提前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大家整齐列队,默哀致敬,并向烈士敬献花圈。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很受教育,既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修养,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清明节期间,叠彩区北门街道清风社区联合大河乡清风村党支部前往七星公园陈光烈士墓开展“传承革命精神,共建清廉家园”党日主题活动。大家向烈士默哀、敬献鲜花,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目前清风社区正在开展“社区+村居”清廉单元融合共建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祭扫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清廉建设在融合共建中彰显新内涵,再创新佳绩。清风实验学校、水塔社区党委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辈、悼念故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为倡导文明祭祀、增强村民山林防火意识,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七星区穿山街道和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到丫吉和平坟园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防火安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在重点地段设置醒目防火宣传横幅,警示和引导村民注意防火和安全用火,同时还提醒现场前来扫墓的村民在祭扫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不要乱扔烟头、香烛,燃灰清理干净,确认熄灭后再离开。
  与此同时,和平村将组织志愿者在清明期间对园区进行巡查,扎实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管护,对园区重点地段、重点区域进行严管细控,确保防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记者苏文娟 周子琪 刘净伶
  通讯员梁小龙 秦琦 秦宇婕 周游 唐静 苏岚清 吴显双
清明不只扫墓踏青 还有这些饮食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
品品舌尖桂林味   清明假期,除了祭祖,也是人们亲近大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好时候。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传统美食,在清明节,桂林也有吃特定食物的饮食习俗。在这个清明假期,你不妨尝尝春日里的桂林味。
  ●桂林特色美食咸鲜粉蒸肉
  前几天,家住篦子园的徐女士一早来到西山早市,挑选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并买了一些黄豆。她把黄豆和大米按比例混合,再用破壁机打碎成米粉,五花肉腌制入味后裹上米粉,在碗底撒上一把青豆一起上锅蒸。
  就这样,一碗桂林口味的粉蒸肉就出锅了。“米粉吸收五花肉的油脂和香味,口感香糯,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徐女士说,每年清明节前后,她都会在家里煮上几次粉蒸肉,因为家里的老人告诉她,清明就要吃粉蒸肉。
  关于桂林清明吃粉蒸肉的习俗,在《桂林市志》中有记载:“是日每家蒸‘粉蒸肉’,晚餐前先将粉蒸肉供奉祖先,燃香烛、烧纸钱……”在过去,粉蒸肉是清明祭祖的一道菜品,而现在也成了桂林人在清明前后常吃的一道家常菜。
  桂林市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罗书铭告诉记者,不仅是在桂林有粉蒸肉,在四川、湖北、江西等地也会有粉蒸肉这道菜。就以四川的粉蒸肉来说,它里面会放红油、花椒,在味道上突出麻和辣,而桂林的粉蒸肉以咸鲜为主。“粉蒸肉的粉子在各地也有不同,像湖北的粉蒸肉的粉子主要以大米或者糯米磨粉,而桂林粉蒸肉的粉子则是用黏米、糯米、黄豆、花生等混合研磨成。很多家庭直到今天都有自己‘炒粉’的习俗。还有就是各个地方垫在粉蒸肉下面的底料也不一样,四川主要以红薯、南瓜、土豆为主,而桂林则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垫青豆、芋头等。”
  “在外面买的粉子蒸出来会比较咸,我就喜欢自己在家打粉,虽然粉子不太正宗,但做出来味道还不错。”徐女士说。
  ●与青团异曲同工的甜口艾叶粑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临桂区万福中路的一家油茶店。“现在新鲜艾草上市,正是吃艾叶粑的季节,可以点一份试试。”在服务员的推荐下,记者点了一份艾叶粑。
  刚刚蒸出锅的艾叶粑热气腾腾,艾香满屋,每个艾叶粑下都垫着两片柚子叶。吃上一口,由糯米粉做的艾叶粑外皮软糯而有嚼劲,口感细腻而香甜。
  有人说,在江浙一带清明节有吃青团习俗。外皮也是糯米粉加入艾草后调色成青色的青团,跟艾叶粑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青团和艾叶粑是异曲同工。”罗书铭说,江浙一代的青团在馅料上分为甜咸两种,甜馅主要会加豆沙、花生,而咸口主要有肉馅或者加入春季当季的小笋炒制,甜馅口感细腻,咸口更具鲜美。“而桂林的艾叶粑主要以甜口为主,而像大肚粑这一类则是会以咸口为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罗书铭解释道,艾叶本身清香的同时也会有苦涩的味道,做成甜口能中和艾叶的苦味,这样粑粑的口感更好。
  ●部分地方有清明节食清明粽习俗
  除了粉蒸肉、艾叶粑,以及春天当季的食材烹调的美食之外,在桂林部分地方还有清明节吃粽子的习俗。
  “在我的老家,清明节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独特民俗文化,而到了端午节,我们那里的习俗则没有吃粽子。”老家在阳朔县葡萄镇翠屏村的诸葛保满告诉记者,在他的老家清明节有清明粽。而且清明粽分为好几个类型,其中一个叫做“弟弟粽”,整个粽子只用一张粽叶包裹成细锥形,9个粽子结为一把。“‘弟弟粽’一般是不吃的,专用于祭祖祈福的。”
  而清明粽当然也有可以食用的,叫“三国粽”,形状为三角形,也有包成长圆柱形、单个重量超过一斤的“大粽”。“其实里面放的也就是糯米、花生、板栗、豆子等常用来包粽子的食材,中间会加入一块腊肉或者香肠。”诸葛保满告诉记者,除了包粽子、吃粽子的时节不太一样,其实口味上跟市面上的粽子差不多。
  记者谭熙  
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清明节及“壮族三月三”期间
尧山和龙泉林区野外禁止用火的通告 市政规〔2024〕3号   为有效预防尧山和龙泉林区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清明节及“壮族三月三”期间尧山和龙泉林区野外禁止用火。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2024年4月1日至4月14日为尧山和龙泉林区清明节及“壮族三月三”期间的森林防火禁火期。
  二、尧山和龙泉林区范围包括:七星区朝阳乡新建村委;叠彩区大河乡尧山村委、潘家村委、上阳家村委、新民村委、群力村委、四联村委和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灵川县灵田镇东田村委西岸村、上阳家村和下阳家村,力水村委尧山田村、力背村、上力村、下力村和花江村,灵川镇王家村委社山村、梅田村、三百源村和茅坪村;临桂区临桂镇二塘村委南村和岭脚底村;象山区二塘乡万福村委黄村、塘家湾村、上沙河村和下沙河村;秀峰区甲山街道官桥村委龙泉村、李家村和夏家村。
  三、禁火期间,尧山和龙泉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凡违反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桂林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7日  
桂林高校艺术合唱项目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壮乡经典《讨晌午》歌飞远方   “三月三”前夕,桂林旅游学院传来好消息,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发布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中,该校旅游演艺学院吴昊老师主持的合唱《讨晌午》获得立项。这是桂林高校艺术合唱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级艺术基金资助,也是该校建校以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立项“零”的突破。
  据了解,在获得国家级艺术基金资助后,资助基金将被用于该节目的巡演、推广,也对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节目为何能受到“国家级”基金的青睐?背后又有何故事?记者为此展开采访,看看壮乡经典《讨晌午》如何歌飞远方。

浓缩壮族婚庆场景
 创作壮歌经典

  “本次获得立项的节目《讨晌午》,是经典的壮乡合唱曲目,描绘了壮族民间婚庆期间,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前来讨喜糖等热闹景象,是对壮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4月2日下午,在桂林旅游学院的艺术楼外,该校旅游演艺学院吴昊团队的范老师一边组织学生排练,一边给记者介绍起这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合唱项目《讨晌午》。
  “想要吃哪样,就去闹洞房,跟嬢讨晌午,讨团花粑尝,紫糯饭最鲜,花糯团最香,跟嬢讨喜蛋,跟嬢要喜糖……”
  排练现场,歌词用壮语唱出,婉转悠扬,充满欢乐和童趣。合唱团的成员们,身着红色喜庆的壮族传统服饰,边唱边起舞,一下就把记者的思绪带到了欢天喜地的壮族婚礼现场。
  据介绍,《讨晌午》的合唱演员都来自桂林旅游学院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该团是广西区内负有盛名的青年学生合唱团。
  “合唱团曾参加过‘咏桂林’新年交响音乐会,与魏松、吴碧霞、吕继宏、陈勇、王铁刚、王莹等歌唱家同台演唱《茶花女》、《图兰朵》等经典歌剧,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民歌合唱节等重大演出,是有优良传统和组织经验的合唱团。”范老师介绍,合唱团曾获得第十三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最佳作品奖、第七届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乙组一等奖等。
  即使是这样一个富有经验的合唱团,在排练《讨晌午》节目时,依旧面临着不小挑战。
  “因为是用壮语演唱,合唱排练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即使是壮族孩子,唱腔、语调都要重新进行调整,才能保持合唱的效果。”合唱团成员小李说。
  另外,合唱团的成员都是在校学生,每年都会因为学生毕业出现变动,要想将优秀节目传承好、表现好,就需要不断地“归零”,一次次地培训、排练。
  “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到大四达到了较高的表演水平,但很快就毕业了,新一批人员需要重新训练。这次《讨晌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意味着《讨晌午》的艺术价值受到了肯定,也让我们团队多了一份将项目传承下去、宣传出去的责任。”范老师说。

国家艺术基金助力歌声飞向远方
  据介绍,国家艺术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并列“国家三大基金”。据《讨晌午》项目负责人吴昊老师介绍,本次《讨晌午》登上“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不但实现了桂林旅游学院艺术类国家级资助项目的“零突破”,也是桂林高校合唱项目首次获得这一国家级基金资助。
  回忆起《讨晌午》合唱的创作过程,吴昊告诉记者,该节目最初筹备是在2019年前后,通过对经典壮歌《讨晌午》进行深入发掘,提炼出壮乡人民朴实纯真、乐观向上的精神内核,展示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经过不断发掘和编排,壮歌合唱节目《讨晌午》得以完成,在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首次获青年学生组金奖。2022年,节目再次升级,在新加入了壮族服装展示并融合民族舞蹈动作后,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再次获得金奖,实现两连金。”吴昊说,“2023年5月22日至24日,我们带着《讨晌午》项目的申报材料,赴浙江音乐学院参加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培训后,就向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会正式申报,最终顺利获选。”
  据吴昊介绍,国家艺术基金重点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以及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其资助的目标多是较为成熟的艺术作品。
  “《讨晌午》是较为完整的成品,因此国家艺术基金这次主要是提供资金让我们将这个作品进行巡演、推广,同时让我们立足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职,进行艺术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吴昊说,“该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际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计划,今年我们会完成10场巡演,包括文化惠民、进校园、参加艺术节等,用国家艺术基金助力壮乡经典歌飞远方。”

发挥桂林优势
 发展特色艺术

  除了创作《讨晌午》之外,吴昊团队还在继续挖掘桂林本地的民族文化艺术。对于开展传统艺术创作,吴昊认为桂林有很多资源可供发掘,有着独特的优势。
  桂林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壮、汉、瑶、苗、侗、回6个世居民族,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和谐画面。“桂林历史上还是文人雅客聚集的地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各种地方戏剧、歌舞也有独特的魅力。”吴昊说。
  另一方面,桂林高校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科研、教学能力。艺术创作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共同努力,本地高校聚集,高素质师资、生源也是桂林进行特色艺术创作的优势所在。
  吴昊说:“《讨晌午》之所以能够顺利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是充分发挥了桂林本地的这些创作优势,通过长时间积累获得的。”
  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关负责人郭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桂林涌现了一批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其中,不少是关于桂林山水风貌、人文题材的,也有立足传统戏曲传承和发展取得好成绩的,还有像《讨晌午》这样利用高校优势资源,提升作品造诣取得国家认可的。“桂林是一座浪漫之城,是一座艺术之城,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艺术家,发挥桂林优势,展现桂林特色,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记者陆鑫 文/摄
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全民植树增绿 共建美丽中国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参加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清明前后,神州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正是植树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种树,就是要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京郊大地,春意正浓。上午10时4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集体乘车,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植树点地处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交界地区,位于潮白河畔京冀首个跨界共建的森林公园内,具有良好的滨水生态条件。
  看到总书记来了,正在植树的干部群众热情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向大家挥手致意,扛起铁锹走向植树地点,同北京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同志以及首都干部群众、少先队员一起忙碌起来。
  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习近平接连种下油松、黄栌、元宝枫、樱桃、红叶碧桃、侧柏等多棵树苗。习近平一边植树,一边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情况。他强调,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从小要积极参加劳动、植树造林,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勤奋学习、锻炼身体、茁壮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国家栋梁。植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领导同志们同大家一起培土浇水,气氛热烈。
  植树期间,习近平同在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他说,到中央工作后,他已连续17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同时要看到,我国缺林少绿问题仍然突出,森林“宝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习近平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兴绿,就是要注重质量效益,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护绿,就是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做好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三北地区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要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三北”工程建设上来,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习近平指出,绿化祖国要人人尽责。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创新尽责形式,发挥好林长制作用,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参加植树活动。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 党纪学习教育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3日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党纪学习教育准备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奇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通知》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要准确把握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会议指出,要抓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坚持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抓好以案促学、以训助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掌握其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会议强调,要压实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推动党员干部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要加强宣传引导,力戒形式主义,以良好作风保证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每项措施都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切实防止“两张皮”。
  李干杰、李书磊、姜信治出席会议。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等参加会议。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举行 幸存者仅剩36人   新华社南京4月3日电 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后代、死难者遗属、学生代表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清明祭仪式,祭奠遇难的亲人、同胞。
  一大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夏淑琴、陈德寿、刘民生带着家人们赶到纪念馆。他们在“哭墙”前,向亲人和同胞鞠躬、送上鲜花,以此表达缅怀与追思。
  “我父亲那时只有9岁,战争让他变成了一个孤儿,这份痛苦的记忆一直伴随他的一生。”已故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告诉记者,还在世时,父亲把纪念馆当作另一个家。
  被民间称作“哭墙”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上,共刻了10665个死难者姓名。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见证者在减少。截至目前,由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6位。
  “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作为死难者的遗属,今天来参加清明祭活动,不仅是悼念家中受害的祖辈,也要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无数同胞。‘哭墙’上字迹的颜色或许会变淡,但这份沉重的历史记忆将永不褪色。只有不忘历史、振兴中华、守护和平,才能告慰亲人、同胞的在天之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孙子阮杰说。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在仪式上,对死难者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并向到场的幸存者老人们问好。1988年松冈环第一次来到南京,惨绝人寰的真相让她震惊,此后的30多年里,寻找并传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成了她的生活重心。
  “幸存者老人们的悲惨经历在警醒我们,绝不可以重复侵略战争的错误。我们一定要将南京大屠杀的悲痛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把对和平的祈愿传递给更多的人。”松冈环说。
  当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死难者遗属代表等在纪念馆的和平公园里,播撒下紫金草的种子。“紫金草,和平的花,在这里生根开花……”幸存者夏淑琴说。
台湾花莲地震
已致9人遇难上千人受伤 另有百余人受困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灾害应变中心统计,截至3日晚10时,台湾花莲7.3级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011人受伤,另有百余人受困。
  3日上午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全台多地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台气象部门统计,主震过后,截至3日晚10时37分,已有216起震中在花莲县及花莲近海的地震。
   一栋大楼严重倾斜 
 部分交通中断

  据悉,此次地震造成通往花莲的铁路、公路中断。花莲县市区轩辕路一栋屋龄近40年的“天王星大楼”因地震严重倾斜,多名受困住户已被救出。
  北滨街的受损民宅正连夜进行拆除,天王星大楼仍在持续倾斜。花莲县消防局表示,从3日上午至晚间,天王星大楼倾斜角度又增加5厘米,重力加余震不断,可能使整栋建筑物倾倒。现场指挥所已退至约距大楼200米远处。
  台交通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东部宜兰礁溪到花莲凤林铁路中断,有多处塌方落石。苏花公路大清水隧道北上清水桥掉落,目前仍有余震,抢修人员还无法进入。
  该负责人表示,会先抢通台铁。目前台铁宜兰—花莲—凤林不通,预估4日首班车可抢通西线,单线双向行车,4日中午抢通东线,恢复双线行车。
  此次地震全台多地震感明显。地震发生时,台北市剧烈摇晃至少1分钟,致台北捷运全线暂停营运40至60分钟。地震也造成台北市部分校舍受损。据台北市教育局截至午间的统计,201所学校及幼儿园通报灾损,6所学校通报停课。
  台中市也有强烈震感。全市除中横便道2起落石砸车造成2伤外,市区还发生多起人员受困电梯及大门变形无法开启的情况。此外,地震一度造成台中14000余户停电。
   民间救援组织
 赶赴现场协助救灾

  据台湾媒体报道,全台各县市3日均已派出特搜队赶赴花莲参与救援。大陆民间救援组织也已自发组织协助救灾。
  据记者了解,公羊救援队救援协调指挥中心(杭州)3日联络台湾公羊救援队后,台湾公羊救援总队已经派遣花莲大队赶赴地震灾区现场参与救援。
  公羊救援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台湾公羊救援队花莲大队于3日上午8时45分接公羊救援队救援协调指挥中心指令,于上午10时30分派出首批地震救援力量携带搜救装备由花莲南部出发赶赴重灾区。下午1时16分,救援队到达花莲县北滨街16号建筑物倾斜现场,下午2时55分抵达已严重倾斜的天王星大楼受灾点,并向有关部门报到。
  目前,公羊救援队花莲大队全体队员已转至现场搜救指挥中心(UCC)待命。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
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来袭 未来几天气象灾害风险较高 需做好防范   本报讯(记者马翔)在短暂经历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后,未来几天,我市会有明显降雨过程,并可能伴有短时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需注意做好防范。
  根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预计4月4日至6日受切变线及冷空气影响,我市会有明显降雨过程,并可能伴有8~10级短时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累计雨量60~150毫米、局部2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量50~70毫米。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降幅8℃~10℃。
  具体预报如下:
  4月4日白天,我市阴天有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并可能伴有短时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有可能出现暴雨以上降雨的县(市、区)有:全州、兴安、阳朔、平乐、灌阳、灵川、临桂、永福、恭城各乡镇及桂林市区。
  4月4日晚上到5日白天,我市阴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可能伴有短时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有可能出现暴雨以上降雨的县(市、区)有:灌阳、兴安、灵川、临桂、永福及恭城各乡镇。
  到了4月6日,降雨逐渐转弱,我市中北部阴天间多云有阵雨,南部阴天有阵雨、局部大雨。4月7日,我市阴天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气象专家提醒,未来几天,气象灾害风险较高,需做好防范。尤其是加强防范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电力、交通、江河航运、户外运动及户外作业等工作的不利影响,防御局地强降水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洪涝、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气泡“球”   近日,一名小朋友在七星公园的草坪上玩泡泡玩具,不远处有几位市民在玩排球,因为视觉角度错位,排球像是被气泡包裹住,形成了有趣的气泡“球”。
                            记者邢刚 摄
灵川县四乡镇
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本报讯(记者韦彦青 通讯员石玲 阳丽 黄娟 黄思怡 尹捷 冷梅珍)近日,灵川县定江镇、灵田镇、九屋镇、三街镇分别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定江镇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及驻村第一书记跟随烈士遗属到秦六九烈士墓开展“清明祭英烈 赓续爱国情”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灵田镇中心校师生代表、退伍老兵等在灵田起义纪念公园缅怀革命先烈;九屋镇政府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退役军人,到东源红军烈士墓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祭奠红军英烈活动;三街镇广化小学组织开展“观看红色影片 缅怀革命先烈”、祭扫革命英雄吴培梅烈士墓等活动。
全州开展
清明祭扫活动   本报讯(记者韦彦青 通讯员邓琳 王喆)翠柏青松伴英烈,清明祭扫寄哀思。4月2日,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凭吊广场,全州县党员干部代表、群众代表、退役军人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清明祭扫活动,以此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星空”画展点亮爱与希望 我市举办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公益画展   本报讯(记者阳聃甫)近日,桂林市残联、桂林美术馆联合主办“星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公益画展活动,展出了60幅由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创作的画作,让社会大众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号召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孤独症儿童的行列中来。此次画展从4月2日至4月7日在桂林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据了解,2023年以来,市残联积极争取各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1354万元,共为1839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所有进入定点机构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按要求录入康复救助数据系统;组织老师参加广西首届孤独症儿童康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夺得两个单项第一和团体总分二等奖。
全州县消防救援大队
在全州二中高中部
开展消防知识宣讲   本报讯(通讯员蒋馥鸿 蒋瑞峰)为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能用所学知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近日,全州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全州二中高中部开展消防知识宣讲活动。
  活动中,全州县消防救援大队现场对学生进行了地震防控演练指导、消防知识讲解,并设着火点进行现场灭火演习。此次消防知识宣讲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激发学生对安全操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