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17个养老床位 18个国家标准等级养老机构 7个AAA级老年人宜居社区……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
一组数字带你了解桂林的“幸福养老”
桂林晚报
2023年10月23日

志愿者正在开展助老服务活动。

毅峰社区的老人参加重阳节长桌宴活动。通讯员廖燃 摄

养老机构里,老人们在进行文体活动。
上接02版
7个AAA级老年人宜居社区
原居安养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19日上午,七星区毅峰社区如期举办了2023重阳节长桌宴敬老活动。在小区空地上,几张长桌摆满了油茶、糕点以及各色菜品,社区老人不仅能够免费享受餐食,还能获取业委会准备的重阳小礼品。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近年来我市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因此,创建老年人宜居社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服务。早在2019年,自治区民政厅、住建厅就颁布了《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规范》。截至目前,自治区民政厅共进行了三轮评选,评出50个AAA级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其中桂林占7个,数量全区排名第三,分别为2019年的象山区翠西社区、象山区凯风社区,2021年阳朔县莲峰社区,2022年的七星区空明社区、七星区毅峰社区、秀峰区榕湖社区、象山区五美社区。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AAA级老年人宜居社区具体要求包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每处最小面积不低于750平方米,设置有能提供基本日间照料、医疗等服务的养老设施,同时还要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
“我们到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聚在一起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还可以享受配餐上门的服务,日子过得很充实。”家住毅峰社区的黄女士说,在服务中心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体老人都可以享受健康监测、理疗按摩、健身等服务,社区还不时邀请专业老师前来组织开展书法、唱歌、陶艺等兴趣小组活动。而一楼的长者食堂不光菜品美味,价格也十分实惠,他们经常结伴到食堂用餐,享受来自社区“舌尖上的关爱”。
毅峰社区党委副书记黄丽芬介绍,毅峰社区现有1275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总数约14%,构建“15分钟养老幸福生活圈”一直是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让老人们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买菜、医疗、文体娱乐等多项服务。自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以来,辖区老人都能在家里享受保健康复、助餐、助行、助医、助急、助洁、助浴等多种服务。并且,社区还经常性开展走访,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独居、失独、残疾、高龄等特殊群体纳入网格管理范围进行重点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社区敬老爱老的氛围十分浓厚,每年社区都会联合社会爱心机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义诊、家电维修、理发等特色便民服务活动,还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迎春送祝福、元宵包汤圆、重阳敬老长桌宴等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均接待2万人
“医养游”相结合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2020年4月,桂林市卫生健康委、桂林市民政局、桂林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桂林市打造一流康养旅游品牌工作方案》,首批重点打造医养结合、康养旅游、养老机构、养生养老四类康养旅游品牌。
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全力推进“医养游”结合的服务品牌。今年4月,夕阳红养老中心承办了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二次学术会议及第九届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军地疗养、康复机构的300余名同道赴会。该中心的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其子项目中医药康养产业园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通过推出“健康旅游”养老套餐、建立异地养老合作联盟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游玩”一条龙服务,擦亮“医养游”金字招牌。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康养旅游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和恭城瑶汉养寿城入选广西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创建了“医养游”相结合的康养模式,将中医药融入养生养老中,建立异地养老合作联盟,形成“候鸟”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年均接待2万名“候鸟”老人;恭城瑶族自治县打造出瑶汉养寿城民族医药健康旅游集聚区;阳朔县国医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康复项目,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不仅如此,全州大碧头康养旅游度假区发挥地理优势,进一步打造成高端康养旅游示范点,带动桂北区域康养旅游业规模化发展。龙胜龙脊养生养老小镇则依托龙脊梯田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和自治区养生养老小镇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挖掘苗、瑶、侗、壮等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推出独具特色的养生养老产品,并带动周边连线旅游区域的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精品。
“近年来,全市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攻坚克难,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桂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阳聃甫
2、3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通讯员李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