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多了鞭炮少了 市民纷纷践行“绿色祭扫”
一束花一段追思 清明时节更“清明”
桂林晚报
2023年04月06日

祭扫市民在凤凰山陵园参加“纸钱换鲜花”活动。记者苏文娟 摄
细雨纷纷,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着人们文明祭扫观念的逐渐加强,一束鲜花、一段追思、一条网络寄语,正在逐渐代替过去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扫方式,让清明节更“清明”。
1 鲜花一束表追思
4月1日,星期六。家住铁西的赵女士和亲戚早早集合,一同前往凤凰山陵园扫墓。当天,赵女士准备的祭扫物品很简单。“三个小家庭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鲜花。”赵女士说,家里有小孩的还专门让孩子也捧了一束小鲜花,“我们告诉孩子,是带着鲜花去看望老祖宗。”
赵女士一行抵达墓园时,刚好是上午九点,此时天空放晴。一大家子人走在墓园的主干道上,聊着天,嘱咐孩子们祭拜时的注意事项。赵女士说,这是近几年第一次集中来扫墓,没有准备烧纸钱和放鞭炮。
“孩子们的学校提倡文明祭扫,我们大人也希望能用更好的方式追思逝者。”赵女士说,清明节在以前也叫寒食节,是全家人外出踏青的日子,而追思逝者完全可以采用献花、默哀等方式,“不太想搞鞭炮纸钱了。”
和赵女士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记者注意到,来陵园祭扫的市民中,有不少人手捧鲜花。受市民祭扫方式转变的影响,连陵园附近卖祭扫物品的摊位都将鲜花摆在显眼处。“以前很多人都问有没有鲜花,我们今年就进了一批,还是有蛮多人买的。”凤凰山陵园附近一家祭品摊的经营者说。
4月4日,记者来到桂林市尧帝园公墓。墓园门口售卖鲜花的摊位,不时有市民驻足购买。走进墓园,道路两旁挂有提倡文明祭扫和鲜花祭扫的横幅。在墓区入口处,也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市民们不要携带烟花鞭炮上山。上午10点,墓园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记者观察发现,来扫墓的人群中约有一半准备了鲜花。
“本来我们只准备了香烛纸钱,过来以后看到很多人都准备了鲜花,最近也听了很多文明祭扫的宣传,所以现场买了几束鲜花。”来祭扫的刘女士说,鲜花祭扫代替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大家慢慢互相影响,互相宣传,最后鲜花祭扫肯定能全面代替烧纸钱放鞭炮。”
祭扫方式的改变也让墓园内的环境有所变化。在尧帝园的生态墓区,记者看到,许多墓碑周围不再有焚烧纸钱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鲜花。祭扫者或在墓碑周围草丛中插上了盛放的菊花,或在墓碑上洒满了菊花花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鲜花祭扫后,墓园内少了焚烧纸钱后的烟雾缭绕,没有了燃放鞭炮后的满地残渣,环境变好了,祭扫体验也更好了。”李先生和三位家人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束菊花前来祭扫。他告诉记者,他们家很早就接受了鲜花祭扫代替焚烧纸钱,“扫墓最重要的是家人对逝者的纪念,重在心意而不在形式。我觉得摆满鲜花的墓园更能为逝者提供一个优美的安息之地。”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