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要闻·综合

03版:读桂·民生

04版:关注2023桂林马拉松

05版:关注2023桂林马拉松

06版:关注2023桂林马拉松

07版:读桂·社会

08版:八桂热点

09版:聚焦中国

10版:聚焦中国

11版:深度国际

12版:深度国际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3月27日

“老人推倒摩托车案”车主胜诉

老人之子在继承其母遗产范围内赔偿摩托车车损16704元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27日     

  监控显示该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车。
  3月24日下午,广受关注的“老人推倒摩托车案”有了新进展,车主陈先生在老人去世后起诉其继承人,该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是推车老人的儿子朱先生,未到庭,原告车主陈先生到庭,法官当庭宣判,被告朱先生需在判决结果生效后10日内,在继承其母遗产范围内赔偿摩托车车损16704元。这场持续了近10个月的维权事件终以车主陈先生胜诉落下帷幕。庭审结束后,陈先生对记者说:“将近10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觉得在法律范围内,我已经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公道。”

备受关注的案件
“老人推倒摩托车案”开庭

  3月23日,记者在上海的一间出租屋内,见到了车主陈先生,小伙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额前遮挡着些许碎刘海,接受采访时,对于第二天的庭审,他的心情还是有些忐忑。
  2022年6月,家住上海的陈先生停放在小区单元楼下停车区的摩托车,被居住在同一栋楼的六旬老人陆老太故意推倒损坏,陈先生发现后索赔无果,将监控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事发后经鉴定,摩托车损失高达16000多元。老人的精神鉴定结果显示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是她的儿子朱先生。
  事件发生后,老人的儿子朱先生一直避而不见,于是陈先生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陈先生报警后,警方在去年8月立案,之后检察院提起诉讼,该案原定于去年12月2日开庭。后因为疫情原因和找不到老人,开庭时间延期。让陈先生没想到的是,在延迟的这段时间里,老人因病去世——陈先生从社区民警那里得到了确切的答复,老人已于2023年1月24日去世。没过多久,法院也依法终止了对老人刑事案件的审判流程。
  很多人都劝陈先生就此作罢,但陈先生不理解,他只是想要一个公正的说法而已。他表示,会坚持追究老人法定继承人的责任,还有民事赔偿部分。2月20日,陈先生正式对老人的继承人、也就是其儿子朱先生提起民事诉讼。起诉状显示,陈先生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修车款项16704元,并要求由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3月24日,该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

当庭宣判:
继承人赔偿车损

  3月24日下午2点开庭,陈先生1点就早早在法庭门口等候。他告诉记者,自己内心还是有些许紧张。
  正式开庭后,如陈先生事前所料,陆老太的儿子朱先生没有出现在被告席上。
  正式开庭前,参加庭审旁听的陈先生的好友刘先生,突然在法庭上向书记员提出公民代理,但由于缺少社区推荐,该申请被驳回。在休庭间隙,刘先生向记者解释:“我今天才知道陈先生没有委托代理律师出席,作为一个懂法的朋友,又是社区的法律志愿者,我有义务挺身而出。”
  整个庭审过程持续了40多分钟,法官当庭宣判,陆老太故意推倒陈先生的摩托车造成车损,应承担侵权责任,陆老太已去世,其唯一继承人朱先生有义务承担赔偿责任。法官表示,在开庭前,经法院调查核实,陆老太名下有一栋房产,目前仍未过户。所以被告朱先生需在判决结果生效后10日内,在继承其母遗产范围内赔偿摩托车车损16704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同时被告朱先生因无正当理由缺席庭审,认定为放弃抗辩权。
  庭审结束后,记者在法院门口问及陈先生当下的感受,他长舒了一口气:“近10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觉得在法律范围内,至少我已经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公道。接下来打算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尽快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陈先生也在担忧后续的执行问题:“不过这件事情对我而言已经结束了一大部分,后面可能还需要等强制执行,要几个月的时间。”他向记者表示,如果最后能拿到赔偿金,会捐出去一部分。

车主维权的这几个月
承受了很大舆论压力 一度抑郁只得离职调整

  陈先生坦言,最近几个月,舆论压力大到让他喘不过气,甚至还会遭遇网暴。尤其是在老人被批捕及去世的那段时间,很多网友开始对陈先生产生质疑,“老人年纪那么大了,为什么不放她一马”“人都去世了,为何还这么不依不饶”……面对这些舆论压力,他只能在狭小拥挤的出租屋里自我调节,甚至出现过抑郁的倾向。
  “我那时候经常失眠、做噩梦,有一段时间压力大到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都会莫名流鼻血。”陈先生说,这样的情况断断续续有3个月,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任何问题,他认定应该是精神压力太大导致的。
  陈先生始终觉得,年龄不是违法的理由,“一些网友总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而不管谁对谁错”。2月5日,他在法院组织的会谈上看到了老人生前最后的视频,她躺在重症监护室,浑身插满了管子。其实陈先生一直觉得晚年独居、身有残疾的老人很可怜,但让陈先生气愤的是老人的监护人始终避而不见,“老人行为能力受到限制,监护人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
  不光是生活,陈先生的工作也遭受了很大的变化,陈先生说,自己已经失业有一个多月了。“其实我的领导和同事在这件事上都挺支持我的,但是我由于受到舆论压力的影响,工作上经常出现失误,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陈先生表示,他也早已承受不住这样的状态,只能先离职慢慢调整自己的情绪。
  最近,开庭时间确定后,陈先生的心理压力终于有所缓解,他开始慢慢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但他发现,每当面试的时候,对面的HR总能认出他,也会对他的做法表示赞同,还有HR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他。但让陈先生感到奇怪的是,尽管每次面试聊得都比较愉快,最后还是音信全无,“其实我知道因为这件事,很多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较真的人,这在职场上可能算是一个缺点,但我还是觉得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表示,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他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陈先生说,最早没有想到会走到上法庭这一步,“其实我当时就是想要对方一个态度而已,能够好好协商调解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一开始不知道老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就想着她应该承担责任。后来知道老人的精神状况后,我对老人就没有怨言了,希望她的儿子能够站出来承担责任,但一直没能有机会和他沟通,迫不得已只好走法律程序”。
  陈先生说,事情发生的时候,他的父母也让他不要追究下去,“因为他们担心我的安全,于是我只能假装答应,后来直到老人去世,父母看到新闻才发现我一直在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也开始慢慢支持我了”。
  谈起近10个月的维权过程,陈先生说:“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法治社会里大家应该坚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的维权经历或许能帮大家提升一点法治意识,能给遇到类似情况的人一些参考。”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违法的老人年纪大、孩子年纪太小、精神状况异常,其家人和监护人以此推脱责任,导致受害人没办法维权,但现在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需要全新的思想来破除这些旧观念。”他呼吁大家,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拒绝道德绑架。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