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平安返程途

04版:读桂·社会

05版:读桂·社会

06版:八桂热点

07版:八桂热点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深度国际

13版:燃情体育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2月07日

返程“打工人”后备厢、行李箱被装得满满当当

看看桂林父母给孩子们“塞”了啥?

桂林晚报      2023年02月07日     

  杨钊强的母亲为儿子准备的“妈妈牌”美食,有泡椒、酸萝卜、牛肉饼。 记者林扬 摄

  粟先生的后备厢中装着腊肉、茶籽油、酸肉、糯米粑粑等家乡特产。 (通讯员黄同凯供图)

  小鹏把亲人自制的腊肉腊肠、红薯干等收进行李箱。 记者林扬 摄
  元宵节前后,2023年春运最后一波返程高峰也如期而至。又有一些“打工人”即将告别家乡桂林,开启新一年的赴工旅程。在桂林游子们的汽车后备厢、行李箱中,总能看到家人给他们准备的那些颇具家乡特色的特产,这些特别的行李散发着浓浓的“家乡情”,陪伴着游子们一路前行。

后备厢满载记忆中的“酸”
  2月3日,家住龙胜乐江镇石甲村的粟先生准备驾车返回广州,父母一袋一袋地往他的后备厢里装着家乡的特产。“在外地不论吃的东西再好,也比不过父母亲手做的家乡特产,每年过年回来总要装满一车带回去。”说着,粟先生指着后备厢里的一件件“宝贝”述说着。
  “那三个大塑料瓶装着的茶籽油,都是父母用从老家山里采摘回来的野生茶籽亲手榨的油。”粟先生说,自家做的茶籽油炒菜特别香,在商场里买的油远没有自家的好吃。茶籽油是他每次回家最想带的特产。
  另外三大袋装的是龙胜的“侗家三宝”:酸鱼、酸鸭、酸猪肉。“爸妈知道我们爱吃,早早就做好了等我们回来拿,制作这些美食,至少要密封腌制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在粟先生的记忆里,家乡的味道就是侗族美食那特别的酸味,要制作品质优良的酸肉并不容易,从选择腌渍的坛子到准备各种调料都要花费不少的功夫,每次从老家带去的酸肉,对于粟先生来说不仅仅是家乡的美食,更是对父母对故乡的牵挂。
  每年过年回家,粟先生其实也会给父母准备许多礼物,但每次从老家返程时,粟先生都会发现后备厢比自己回来时满得多。粟先生说,看着父母一袋一袋往自己的后备厢里塞东西,他也就越对家乡感到恋恋不舍。
  随着工作越来越繁忙,粟先生和父母团聚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节假日都不一定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很多时候回家的次数只能以年来计算,对于他自己来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旅程,但是对于父母来说,更多的则是进入漫长的等待,或许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再次跟子女们团聚。“每次从家里出发的时候,想到家里只剩下两位老人,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和不舍,后备厢塞得越满,我们越是能感觉到他们的不舍。”粟先生说。

想带上更多“妈妈牌”美食
  2月6日,家住穿山东路的杨钊强也开始收拾起了自己的行李,“00后”的他正在贵州一家铁路建设单位实习,从事的是铁路桥梁施工方面的工作,毕业后将成为一名“铁路人”。
  杨钊强的行李箱中,也有不少“妈妈牌”美食。他表示,在今年春节前,母亲就已经开始为他年后返岗做准备,提前制作了最拿手的泡椒、泡大蒜、萝卜皮酸。“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我妈做的酸,她做的酸也是得到家里面人的认可的,每年过年都会送给各个亲戚,这次她给我做了两大瓶,估计也可以吃蛮久了。”
  杨钊强说,自己的母亲拥有一手好厨艺,除了会制作各类腌制食物,炒菜也是一绝,每年春节在家聚会就是由她下厨,至少要做十几道菜。“牛排、黄焖鸡、番茄辣椒鱼、莲藕汤这些菜我个人感觉比饭店做的还要好吃,每逢春节胖十斤,整个春节假期我几乎每天都在家里吃,怎么样都吃不腻。”
  元宵节当天,杨钊强的母亲一早就起床去菜市买了牛肉、莲藕回来制作牛肉饼,杨钊强起床时已经能闻到牛肉饼的香味。“这个牛肉饼是我最喜欢吃的菜了,冷冻起来以后又特别好携带,所以我妈就做了一些给我带过去,这个牛肉饼制作过程还是蛮复杂的,要把牛肉莲藕剁碎混合起来,再捏成一个一个的饼来煎。”
  杨钊强乘坐的是2月7日下午的动车,正式上岗后,就不会像以前一样每年寒暑假都能回家了。“我妈帮我一起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不舍,到了那边只能吃食堂饭,肯定会经常想吃她做的美食,所以真想多带上一些。”

重重的行李是家人沉沉的爱
  2月4日元宵节前一天下午,家住环城南一路的小鹏在桂林北站乘上开往杭州的动车,一个行李箱、一个袋子、一个双肩包,是他全部的行囊。
  小鹏出发前一天,记者在他家见到了正在收拾行李的他,这些行李中除了一些衣物、医疗用品外,其他位置几乎都留给了父母塞给他的特产和美食,其中还包括几包桂林米粉。
  “自制的食物包括母亲做的腊肉、腊肠,还有亲戚做的红薯干,到了杭州可以分享给同事们一起吃。”小鹏说,除了自制食物,母亲还给他准备了本地的土花生、马蹄、橘子、橙子,以及坚果、糖果等过年的年货。“我的箱子、背包都塞满了,又多又沉。”
  虽然行李有些重,但小鹏心里装下了满满的温暖和感动。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但临行前小鹏的妈妈还是一次次叮嘱他在外地要格外注意身体、注意安全,经常往家里打电话。
  在这些食物中,还有几包桂林人不可或缺的美食——桂林米粉,它也代表着小鹏对家乡深深的依恋。“桂林米粉哪个桂林人不爱,恨不得一日三餐加宵夜都可以用米粉解决,外地肯定吃不到正宗的桂林米粉,我就专门找了桂林比较有名的包装桂林米粉带过去,听说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贵,一箱要128块,我咬咬牙就买下来了。”
  2月5日元宵当天晚饭时间,小鹏准时打开了视频通话,与家里人“远程团聚”,小鹏和家人们彼此送上了最真、最好的祝福。“我们几家人每年都会互相串门聚会,今年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提前出发,不过看到家人们展示给我的一桌子菜,隔着屏幕我都感到特别开心!”
  记者林扬 李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