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读桂·热点

07版:读桂·热点

0809版:读桂·专题

10版:厨房里的年俗

11版:八桂热点

12版:聚焦中国

13版:深度国际

14版:读桂·周游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1月13日

印子粑香年味浓

桂林晚报      2023年01月13日     

  张小妹用熬制的红糖水搅拌粉团。

  张小妹在制作印子粑。

  杨任连和张小妹在制作印子粑。

  张小妹展示制作印子粑的模子。

  尝一口刚出锅的印子粑,软糯香甜。
  临近春节,阳朔县普益乡的百年老街内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酿米酒、晒腊肉,当然更少不了当地过年要吃的一道家喻户晓的糕点——印子粑。
  住在普益老街街尾的杨任连和张小妹夫妇都已年过花甲,但做起印子粑来却非常娴熟,从揉搓糯米粉到搅拌馅料,再到刻印粑粑,麻利的动作一气呵成。制作印子粑的步骤十分讲究,张小妹把熬好的红糖水倒入糯米粉中,再加入之前准备的“搅团”后,在案板上一边揉搓,一边不断地加入糯米粉,直到将糯米粉揉搓到合适的程度。
  “这个糯米粉的软硬就全凭我的双手感觉了。”张小妹说,她做了30多年的印子粑,糯米粉硬一点做出来的粑就不糯,软一点又不成形,只有粉团的软硬程度恰到好处,做出来的印子粑才好吃。粉团揉搓好后,将粉团捏成薄饼状,包裹芝麻花生馅料,再放入木刻的模具里按压成型,磕倒出来,一个印有“双喜”的印子粑就做成了。“这个木刻的印模有几个花色,不同的花色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张小妹说,30多年来,用坏的印模有好多个了。
  坐在一旁的杨任连接过老伴做好的印子粑,一个个放在柚子叶上,再整齐地摆放在蒸盘上。不大一会儿,两个人就做好了五大盘的印子粑,将印子粑放入蒸锅,15分钟后便可出锅。揭开锅盖,升腾的热气裹挟着醇厚的米香和清甜的柚叶香,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在老街住了几十年,每年春节前都要做印子粑,在过节时招待亲朋好友一起吃,大家都爱吃。”张小妹脸上甜甜的笑容就像这印子粑一样香甜。
  记者李凯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