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时事
[大图]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梦越山海
中秋时节话中秋
月夜游、短途游、文艺游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年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历史数字报
2024年09月18日
>>
06版:时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梦越山海
——来自八桂大地的发展报告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9月18日 来源:桂林日报
这是2024年4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拍摄的“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 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这是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0年8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2024年5月9日,在广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机器人为汽车装配挡风玻璃。 新华社记者金皓原 摄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2024年5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 摄
(上接第一版)莽莽石山,烙印下千百年的艰难和困羁;石山莽莽,也淬炼出各族儿女的不屈和奋起!
这几乎是绝境破壁的“呐喊”——百色市凌云县浩坤村被高山和湖水包围,一个形似“猪笼”、70余米高的坑洞,曾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村民用竹子、树枝、藤蔓编绑起一条几近垂直的“天梯”,洞壁上“穷不读书,穷根难除”8个大字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这无疑是令人心痛的“聆听”——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立屯,从1973年开始,三任党支部书记接力带领群众“移山”。彼时上小学的赵荣新,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耳朵贴在山壁,盼着凿山的声音越来越近。为了一条460米的隧道,这个带来希望的声音整整响了24年……
大山的困苦和艰难是党中央的深深牵挂。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
走出世代紧锁的大山!
71万。在脱贫攻坚中,广西建设了50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了超过71万群众,其中超过九成的安置点是多民族共居。
10年。建“四好农村路”,广西累计投入1142亿元,其中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7810公里……越织越密的交通网,串联起世世代代山区群众的出山梦。
摆脱绵延千年的贫困!
山还在,但再也挡不住人们的出路: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3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万元,是2013年的2.4倍。
站在山前,此时的赵荣新身后,那段浸透苦难的山路、凝结泪水与汗水的隧道,已成为游客忆苦思甜的景点。他盘算着建一个标准化养猪场,还要找更多旅游发展路子……
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还是那山那村:黄文秀书记有了更多接棒者,协理员、返乡客等注入青春动能;做好“土特产”文章,6个千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多点开花”兴村富民……
还是那块土地: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24.5亿元;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3年增至2.7万亿元……
“大山带来困苦,但也造就了‘苦干不苦熬’的奋斗精神。”天等县委书记欧正感慨道,“不管到任何时候,这种精神永远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一条横空出世的运河,一种创新求变的渴望,写照了各族儿女的信念,更透射出这块土地深藏的巨大能量
横州市新福镇平塘村平塘江口。
一大早,48岁的韦小群走出家门,忍不住望向20米外正在紧张作业的船只……眼中带光的她,心也止不住“热辣滚烫”。那不仅是一条横空出世的新运河的起点,更寄托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8月28日,一则消息吸引海内外无数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两年来,累计完成投资386.3亿元,开挖土石方约2.2亿立方米,顺利实现“双过半”。
有山有海的广西,太需要一条运河了!
多江,近海,却无法贯通;来自西南地区的货物想要水运出海,近在眼前,却只能绕道珠三角……打通江海,让“一江春水向南流”,成为千百年来广西各族儿女的迫切期待。
但对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而言,投资700多亿元建设一条100多公里的新运河,又何其之难!
2万多名建设者连续奋战、60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穿梭往来、三座梯级枢纽现场绞刀飞旋……经过一次次科学论证和反复考量,祖国南疆的这块土地,最终用火热的建设激情和义无反顾的姿态,告诉了世人自己的抉择。
这条举世瞩目的世纪运河,又何尝不是一个边疆民族地区一心求变、向新而行的坚定宣示!何尝不是23.76万平方公里的八桂大地奋发赶超浪潮的生动缩影!
这是一场古老土地的焕新之变:
3年时间,荒山建园,从零起步,总投资1300亿元的华友锂电项目加快推进,一座世界级“锂电小镇”在北部湾之滨拔地而起;百色市百东新区,一批龙头企业聚集发展,从中国—东盟氢能产业基地到国际领先的耐高温新材料项目,老区正焕发“新”颜……
近年来,广西新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新能源4个500亿级以上的新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20%。
这是一场抢抓机遇的战略之变: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锚定战略定位,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坚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最优曲线”“最佳路径”走下去。
这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改革之变:
以产业园区改革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上半年沿边临港产业园区4个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76%;以自贸试验区深化制度创新,累计形成169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广西复制推广,其中54项全国首创;率先实施生态保护清单制,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主动应变,更创新求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涛说,“毫不动摇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广西干部群众的共同理念和生动实践,必将形成加快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时代如潮,历史如河。惟勇敢探索赢得先机,惟不懈追求拥有未来!
千年传承的基因,正化作这块土地的胸襟和雄心,在向海图强中书写壮阔未来
辽阔北部湾,自然对广西这片多民族土地的最美馈赠。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区和最近的出海口,广西拥有16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约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海风悠悠,送来穿越千年的动人回声——
2000多年前,满载内陆货物的商船从合浦港扬帆出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内,静静站立的波斯陶壶,无声诉说着曾经的海路辉煌……
海涛阵阵,传递出逐梦深蓝的磅礴气势——
距离合浦40多公里的北海铁山港,门机林立,一派繁忙。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2023年12月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锚定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场思想与实践的向海热潮在八桂大地翻涌。“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被鲜亮写在这艘南疆航船的风帆上!
海浪拍岸,击打出奋楫扬帆的声音——
钦州,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建设“南方第二大港”蓝图的地方。如今,钦州港已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各式各样的货物在这里“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奠定了北部湾港的重要战略地位。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无到有,目前货物通达全球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
大海深流,激荡出开放发展的活力——
2023年12月28日,北海铁山东港区开港,宣告广西又一座“沿海城市”的诞生!通过创新理念借地建港,玉林终于实现拥海入怀,打造出近海不沿海城市向海发展的创新案例。
山海统筹、江海联动、边海协同……观念一变,气象万千!
百色、河池等桂西山区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加快推进航道升级;贺州、梧州等地依托地利之便全方位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边境一线开放提速,今年前7月边境地区互市落地加工货物进口量、货值分别同比增长65.5%、69.8%。
大海碧波,映射出无比广阔的未来——
行走在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两国双园”项目、“跨国多栖”企业加速聚集:电子产品经广西与越南两地协同生产,出口世界各地;东盟小语种主播用不同语言推介着各国产品……
9月,合浦,“海丝首港”景区华灯初上,身着异域服饰的“外国客商”在雕栏玉砌和车水马龙间行走交谈,丝路古港的繁华景象跃然眼前;当月,南宁,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即将第21次拉开大幕,中外政要和客商再次共聚一堂洽谈合作……时空交错中,不变的向海之梦将更加清晰和闪亮。
……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撼山,开河,向海,八桂大地的富强梦想,就在前方。
携手,勠力,同心,5700万各族儿女的不懈奋进,永远在路上!
(新华社南宁9月17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