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屋圆子:
寓意团圆的传统佳肴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05日 来源:桂林日报
刚刚出锅的油炸圆子。
准备馅料。
简单的食材,却凝结着辛劳的汗水。
制作好的九屋圆子。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黄勇丹 秦焕 文/摄
在灵川县九屋镇,有一种以镇名来命名的食物——九屋圆子。这道当地的特色菜品,以其鲜香脆软的口感、团圆和睦的美好寓意而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九屋镇乃至灵川县的不少居民而言,想吃九屋圆子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卢丽春。
今年65岁的卢丽春是九屋镇易家村人。1981年,时年23岁的她刚刚成家。当时家里经济拮据,她决定卖水豆腐贴补家用。随后3年,两个儿子接连出生,家里的负担更重了。勤劳又心灵手巧的卢丽春发现,灵川人都喜欢吃九屋圆子这道美食。在卖了多年水豆腐后,1993年,卢丽春决定卖九屋圆子。这一卖,就是30年。地道的口味、讲究的食材和传统的制作技艺,让如今的卢丽春几乎成了九屋圆子的代言人。
近日,记者前往九屋镇江头村,在那里探寻卢丽春制作九屋圆子的秘诀。
在江头村一座百年老宅院内,卢丽春早已把食材和用具准备妥当。制作九屋圆子,主要可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就是炸圆子。制作圆子的食材,就是当日新鲜出炉的水豆腐。不过,这些水豆腐比市场上售卖的要薄、要硬,厚度仅约2厘米。卢丽春拿着切刀,很快就把一整箱豆腐切好了。掀开豆腐块,记者才惊奇地发现,它们并不是方形或者三角形,而是梯形。“梯形的豆腐块油炸后,更方便往里面放馅料。”卢丽春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随后,这些豆腐块被倒入热油中。当热油中的豆腐块发出的声音由“滋滋滋”变为“沙沙沙”,意味着豆腐块中的水分已被散尽,油炸圆子可以出锅了。刚出锅的油炸圆子,表皮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金黄色,而是淡黄色。这是为何?“出锅自然冷却2个小时左右,油炸圆子的表皮就会由淡黄变为金黄,也就可以包圆子了。”卢丽春的话,给出了解答。
在等待油炸圆子变色的过程中,卢丽春开始第二个步骤:准备馅料。一块新鲜细嫩的猪前夹肉,一捧野生干香菇,几根新鲜上市的冬笋,还有一把青葱,就是制作馅料的所有食材。当这些食材都被剁碎、搅拌后,馅料就准备好了。在准备馅料的过程中,卢丽春添加了食盐、胡椒粉以及她的秘制配料。而在馅料中添加了一个鸡蛋用于提鲜,是卢丽春制作九屋圆子的秘诀之一。
最后一个步骤是酿圆子。卢丽春熟练地把油炸后的圆子扯开一个小口,然后把馅料塞入其中。看起来很简单的操作,但要把圆子塞满,且保证馅料不掉落,并非易事。卢丽春动作麻利,很快就包好了一大盆九屋圆子。
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制作过程,却凝结着卢丽春和家人的心血。“香菇是我儿子头一年从大山里采摘后晾晒的,冬笋也是常年必备的,就算是天天能买到的猪肉,也必须精挑细选才能用。”卢丽春的一番话,道出了美味背后的辛劳付出。她还告诉记者,为了能制作出最新鲜、口感最好的油炸圆子,她用的豆腐必须是当日新磨的,而且从水豆腐到油炸豆腐,这中间不超过4小时。对食材的精益求精,对技艺的精准把握,成就了卢丽春手中备受称赞的九屋圆子。而过去30年来,食客几乎每天都把卢丽春一家磨出的两三百斤豆腐及制作的九屋圆子购买一空,这是对卢丽春精湛技艺的最大认可。
制作好的九屋圆子,通过蒸或煮的方式,都能品出它的美味。记者品尝了在排骨汤中煮熟的九屋圆子,其散发着猪肉、香菇、冬笋和香葱融合的香味,吃起来口感细腻、滑爽又爽脆。喜欢吃辣的食客,如果再蘸上一点辣酱,更是回味无穷。
在灵川县九屋镇,有“不吃圆子就不叫过年”的说法。可见,九屋圆子在当地人的餐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吃这个圆子,因为它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卢丽春说,每当想到自己制作的美味成为很多乡亲餐桌上的“心头好”,并给他们带去美好的祝福,她就非常开心。带着这份美丽心情,她继续包着圆子,通过这道传统佳肴,为乡亲们送上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