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时 事
[大图]
[PDF]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桂林移动:5G力量为文旅复苏“提速”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年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历史数字报
2023年03月29日
>>
05版:时 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生动笔触描绘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3月29日 来源:桂林日报
工作人员在清理河南开封州桥遗址出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画(2022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 摄
俯瞰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出的古码头遗址(2022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坟坝顶墓群出土的玻璃制品(拼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吉林珲春古城村1号寺庙址出土的佛像残片(拼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祭祀坑K23出土的青铜器(拼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8日在京揭晓,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
宣布结果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杰出代表,以更加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入选的很多项目的考古发现开创“历史之最”。比如,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因曾发现两具约10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郧县人”)而闻名。2022年5月18日,“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专家表示,“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通过区域性系统调查及考古勘探工作,考古人员确认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是目前泾河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遗址。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发现了古城村1号寺庙址和古城村2号寺庙址。其中,1号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佛寺,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最早的佛寺遗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发现的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有的发现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翔实的资料。比如,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系列遗迹重现了宋元温州港的繁华景象,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丝”申遗工程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作为一处全国罕见的大型地方民族公共墓地,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商贸、信仰、丧葬等情况,展现了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画卷。
“作为评委,我今年感到非常煎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今年是异乎寻常的“大年”,进入终评的优秀项目多。他表示,整体来看,入选项目里主动发掘所占的比例在增加,年代也比较均衡,科技考古也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悉,本届推介活动共收到32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评委通过抽签方式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21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
(来源:新华社、《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