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擦亮公益底色 守护为民初心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1月18日    来源:桂林日报

  市妇幼保健院党委组织党员先锋队、防疫医疗队不畏艰险、共克时艰,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妇联联合组织,市妇幼保健院自筹经费具体实施适龄妇女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覆盖六城区各行各业女性劳动者。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连续多年实施0-17岁特殊儿童七彩梦项目、福利彩金精准康复项目以及康复救助项目,让特殊儿童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关爱。
  经历了“生命闯关”,2022年12月15日,胎龄仅23周+4天的超早产儿在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专家团队通力合作下成功获得救治。
  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在市内率先开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改造装修诊疗区和实验室1500余平方米,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作为一家专门的妇幼保健医院,除了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救死扶伤外,还能为妇女儿童做些什么?还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这是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不断思索和实践的命题。
  沧桑循正道,长籍白衣名。近年来,作为一家三甲医院,作为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龙头和中心机构,市妇幼保健院在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以社会效益为先导,让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的群众,把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
  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区妇幼系统第三名,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再创佳绩、前进44位;援沪医疗队获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志愿者服务队被市文明办命名为“桂林市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医院党委荣获“市直机关五星党组织”;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浩华荣获桂林五一劳动奖章。这一年,全院门急诊服务人数38万余人次,住院服务近3万人次,4000余个新生命在这里诞生,门诊满意度为98.34%,住院满意度为97.18%。

“疫”勇向前,从全力支援到全力救治
关键词一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市妇幼保健院坚持党建引领,逆行出征、迎难而上,站在了守护生命、抗击疫情的最前沿。2022年,医院共派出大规模核酸采样队人员总计6390人次,深入全州、荔浦、临桂等县(市、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核酸采样120万余人次,其中单日最高采样检测量超过5万人次;外派支援百色、防城港、东兴、上海、新疆等区内外的核酸采样检测、隔离病区、方舱医院等工作队员460人,其中护理人员242人、临床医技人员139人、职能部门人员79人,组建抗疫医疗队、党员先锋队15支。同时成立了百色靖西、德保及北海抗疫临时党支部,冲锋抗疫一线党员有138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医院以最短时间新建新冠病毒疫苗固定接种点,接种疫苗22万余剂次;成立流动疫苗接种队,分别深入高校、中小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疫苗超过1万剂次,为筑牢全民免疫屏障贡献“妇幼力量”。

关键词二 全力保障医疗救治
  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市妇幼保健院党委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按照国家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措施,“保健康、防重症”。该院整合全院人力资源、床位资源、设备资源,重新调整科室,除保障产科、新生儿科外,可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科室为15个,调整病床321张。同时还组建以综合部内科医师为主的新冠救治专家团队,储备有120余名的医护重症救治力量,保障足够的医疗力量救治危重症患者。
  为有效应对就诊压力,医院对儿童发热门诊进行优化,拓展成人发热门诊,从原来的3间诊室增加到6间诊室。同时,针对患者不同就诊人数,协调启动各门诊区的备用诊室、隔离诊室,12月以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单日最高达到500余人次。
  面对重症患者增多,病床紧张的局面,医院迅速有组织、有统筹地全力应对,增加采购设备,重症床位扩容,调动其他科室医护支援,畅通24小时辅助检查绿色通道,以及增加病区中心供氧输送浓度和压力等措施,着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益”路坚持,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关键词三 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2022年,医院一切从基层实际出发,扎实开展基层帮扶和分级诊疗,对医联体单位进行学科建设、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帮扶,年内下沉医联体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常驻妇产儿等专家31名、短期专家90余人次,指导开展新技术35项、教学查房101次、业务培训79次、病历讨论82次,专家开展及指导手术107次,组织孕产妇抢救36例、危重儿抢救26例,全部成功。
  真心结对,倾囊相授。医院全年开展辖区妇幼健康培训14期,培训基层妇幼人员3177人次;深入兴安县、临桂区等地开展免费甲状腺疾病筛查惠民活动,全年筛查4578人次;下基层业务指导839人次,组织受援单位妇产科急救演练13次、新生儿急救演练20次、新生儿窒息复苏14次,以及徒手心肺复苏培训、药物过敏休克复苏培训6次。实现与医联体单位双向转诊288人次,走出具有妇幼特色的医联体和“三二一妇幼专科联盟”之路,让更多群众享健康。
  这一年,市妇幼保健院相继与永福县妇幼保健院、荔浦市妇幼保健院、桂林市社会福利院、秀峰区丽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与叠彩区老年公寓组成“医养结合共建单位”,与桂林银行桂林分行签订“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共建”协议。目前,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单位达到22家、“三二一妇幼专科联盟”9家,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和贺州市等周边地区,用心服务更多群体。

关键词四 用好医疗救助基金
  在8个月时,小豪(化名)被确诊为小儿脑性瘫痪、双耳极重度听力损伤,如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今后将不能说话,无法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小豪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究竟是放弃还是坚持治疗?带着两难抉择,一家人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寻求帮助,通过国家康复救助项目和农村医保补助,小豪实现持续专业的康复训练,现在已能独立行走、与人沟通交流。
  2008年,市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儿童康复科,经过不懈努力和建设,获批准成为“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机构”。多年来,该院不断拓展儿童康复空间,改造装修康复训练面积4100多平方米,拓展床位数84张,同时积极申报救助资金项目,让更多特殊儿童受益。在自治区、市残疾人联合会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帮助下,自2011年起,该院相继实施了0-17岁特殊儿童七彩梦项目,福利彩金精准康复项目以及康复救助项目等。凡是符合要求来医院进行规范康复训练治疗的特殊儿童,可享受每年近20000元的康复救助补助。
  据统计,2020-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为特殊儿童开展门诊诊疗14801人次、住院康复治疗5023人次,其中573名儿童获得了总计1140余万元费用救助,大大减轻了特殊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特殊儿童能及时得到救助和关爱。
  在市妇幼保健院,公益性医疗项目远不止于此——在李家杰博士“青创李家杰专项基金”的帮助下,小儿外科为来院治疗的先天性消化道闭锁等出生缺陷患儿申请救助款,完成救助223人,救助款项达到127万元;生殖医学中心通过“关爱家庭生育健康”爱心助孕公益项目,为我市需要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且家庭经济困难的10名不孕不育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药物援助,总价值7万元……
  一直以来,医院积极链接慈善资源,与中国出生人口缺陷救治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万志仁慈善基金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困难患者争取结构畸形救助、成长天使和母婴安全等基金帮扶,直接服务患者和家属近千人。

关键词五 做实做细公卫项目
  实际上,市妇幼保健院的公益性对象并不局限于弱势群体、贫困患者,而是逐渐走向全体妇幼人群。
  去年3月,桂林市“五位一体”关爱女性健康服务中心在市妇幼保健院女性健康管理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是由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动构建的关爱女性健康、融合“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筛查、保险、救助、关爱”为一体的广西首个一站式服务中心,是市妇幼保健院夯实辖区妇幼健康惠民项目的实践成果。
  据统计,2017年以来,医院作为国家免费“两癌”筛查项目定点实施单位和全市17个县(市、区)“两癌”项目质控督导单位,联合各县份妇幼保健机构共为全市近60万人次女性朋友献上了健康“大礼包”,共完成免费宫颈筛查540588例、乳腺癌筛查568014例。其中,该院承担五城区农村妇女和城镇困难职工免费“两癌”筛查任务,完成免费宫颈癌筛查74429例、乳腺癌筛查77106例。
  2021年,医院更自筹经费开展城区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工作,在市卫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支持下,两年来面向全市六城区200多家单位团体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其中宫颈癌筛查11714例、乳腺癌筛查11906例,让更多环卫、保洁、快递等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女性劳动者享健康、得实惠。
  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在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继续落实国家、自治区“21免4补”妇幼健康惠民政策,有序推进全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艾滋病及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产前筛查、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免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免费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等妇幼健康惠民项目,全年全市累计受益群众120万余人次,其中儿童健康管理36万余人次、孕产妇系统管理3万人次、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7万余人次、产前筛查补助2.8万余人次及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听力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8万余人次,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医”心为民,从点点滴滴到方方面面
关键词六 筑牢母婴安全防线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预期寿命更是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牢牢守住了母婴安全防线。
  经历了“生命闯关”128天,2022年12月15日,胎龄仅23周+4天的超早产儿康康(化名)在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援之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终于出院了。
  小康康的成功救治,是医院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和多学科通力合作的成果。作为全市4个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之一、市级产科质控中心依托单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科联合微创介入科、呼吸与危重症科、麻醉科多学科组建危重症救治团队,凭借专业的技术水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2022年,帮助院内外抢救危重孕产妇42名,新生儿窒息复苏105名,抢救新生早产低、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327名,用硬核实力呵护妇幼健康。

关键词七 营造就医“馨”环境
  进入市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大楼,一眼就能看到“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中心,门诊疾病证明盖章、病历打印复印、物品存放、共享轮椅、护送住院等都是中心的服务项目,极大方便了患者及家属办理相关事务。
  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继续加快改善院容院貌和就医环境,全面升级门诊大楼就医环境,改善血透中心、消化内科、小儿外科等住院病房居住条件,改造装修总面积约22570平方米。
  医院以凤北路院区、东镇路院区和女性健康管理中心为主体的“一院三区”规划格局也得到进一步夯实。广西首家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设在东镇路院区,于当年6月1日全面升级。新启用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温馨舒适、宽敞明亮,共6层,设有眼科门诊、口腔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和体检中心,与凤北路院区的小儿外科、儿科、新生儿科、耳鼻喉科形成了“儿童健康大医学链”。在这里,该院还协助市检察院建立了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关爱中心,儿童保健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同步参与,全身心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关键词八 “互联网+”为健康赋能
  “刀笔之力,同发于腕;医文之功,皆成于心”,市妇幼保健院把健康科普作为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抓手之一,用心、用情、用爱传播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截至2022年,医院已连续五年开展桂林市“关爱青春,守护健康”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为上万名职校中专学生普及艾滋病防治和青春期保健知识;与市妇联、市计生协会、秀峰区委统战部,及各社区、单位联合开展“学党史 办实事”免费义诊和讲座90多场,惠及2万余名群众;与九华社区建立“爱心义诊小屋”,专家固定每周三下午坐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资源。
  线下接地气,线上同助力。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远程产前诊断,指导患者用药、康复、健康管理,在门诊就能做科普;用户打开手机上的“互联网+健康科普”APP或小程序,即可轻松获取健康知识。同时,医院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面向单位职工、社会团体、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妇女更年期保健、预防甲状腺疾病、科学孕育等健康直播12场,网络观看点击量25万余人次。全年参与健康科普讲座医护人员129人,拍摄健康短视频和课程230余个,阅读量突破100万人次。
  其实,互联网已渗透应用到了医院的多个领域。医院不断升级“智慧掌院”平台服务,提供分时段和全流程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在线签到、检验检查结果、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发票查询,及血液透析、免费“两癌筛查”、无痛肠胃镜预约、居家护理等线上服务;完成云影像系统建设并对接“智慧掌医”,实现线上即用即看,便民快捷。2022年门诊预约挂号率达到79%以上,真正做到了“创新服务,让患者少跑路”。
  仁心仁术,情注妇幼。今后,市妇幼保健院将坚守公立医院公益之心,积极组织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更多公益力量,不断丰富妇幼保健机构的社会责任内涵,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本版图片由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