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5年4月11日在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仲华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12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4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高质量人大工作助力桂林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全年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4部,听取和审议报告37个,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21次,作出决议决定18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28人次。12项工作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区人大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2024年“一要点四计划”提出的151项工作全部落实,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圆满完成,常委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一)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二)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部署的各项工作,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推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关重大事项,联系和服务推进重大项目48个、重点工业企业64个,挂点村(社区)14个,切实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经济工作包联督导、乡村振兴联系帮扶等中心工作。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工作46次。
(三)联动讲好桂林人大故事。全面开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市委召开庆祝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开展“向人民报告 受人民监督——千名人大代表讲述履职实践”活动,32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会议、进站、媒体等多种形式,讲述为民履职生动实践,受众50多万人次;举办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图片展和人大代表“两个保护”优秀建议成果展,全面调研和梳理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及“两个保护”建议12000多件,并从中遴选出70件优秀建议展出,展现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两个保护”中的担当作为。去年9月至11月,在市级媒体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用生动事例诠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被列为全区人大宣传工作经典案例。
(四)推动人大工作守正创新。健全立法意见建议征集机制,制定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和反馈办法,修改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确保地方性法规在立项、起草、审查、审议、修改等各个环节都广纳民意。健全地方性法规实施检查机制,制定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和专项监督工作方案,首次听取和审议桂林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会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将桂林地方性法规列入《桂林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并将法规实施情况列为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内容。健全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工作机制,注重市县联动,协同开展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建立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监督。强化常委会审议意见跟踪监督,做实监督“后半篇文章”。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密切“两个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联系代表活动108人次,邀请市人大代表、代表履职平台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智库专家等列席常委会有关会议411人次。组织代表常态化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听取和反映民意,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一)在“两个保护”中彰显担当。积极推动《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改工作,继续推进专项立法,制定实施《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全市涉及“两个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增加到10部,实现治山、治水、治乱、治污全覆盖,以法治力量保护桂林山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持续推进生态环保“最严监督”,听取和审议“两个保护”专项工作报告,监督推动2023年“两个保护”专题调研发现的8个方面问题整改落实;听取和审议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听取和审议全市公安机关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报告,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全市公安机关生态环保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落实情况专题视察,推动公安机关强化生态环保职能作用。开展《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灵渠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两个保护”地方性法规有效实施。依托市漓管委的漓江5G综合信息系统,打造“数字漓江—人大监督”平台,实现漓江流域12个县区307个代表履职平台、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6576名各级人大代表“线上”监督全覆盖。
(二)在推动《规划》实施中精准助力。通过立法,强化《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的刚性约束,强力推进《桂林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的制定,对标《规划》要求校正立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法条内容、突出实际效果设定法律责任,通过反复修改后,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并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实施;审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文明行为的决定》,已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实施;审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指导龙胜、恭城两个民族自治县制定实施龙脊梯田保护、恭城油茶产业发展等2部单行条例。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听取和审议《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开展世界级旅游城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暨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情况等专题调研,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有效监督。聚焦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对全市人大系统干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培训,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实施情况报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背景下推动外贸扩量提质专题调研,助推提升投资、贸易等便利化水平;组织驻桂林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开展“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年中专题调研,向国家、自治区和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23条,促进桂林更好融入便利地建设。聚焦经济平稳运行,着眼重要指标完成、重大项目推进、财政平稳健康、国资安全高效,深化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听取和审议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23年市本级决算,推动市本级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听取和审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情况报告,开展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推动政府有效应对和解决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聚焦政府债务管理,健全政府债务审查监督机制,听取和审议市本级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推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现市本级政府债务退出高风险区。聚焦园区和产业发展,开展市本级工业园区发展运行情况专题调研,为市委制定园区改革方案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组织驻桂林自治区人大代表,开展“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情况”集中视察,向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建议14条。初次审议《桂林米粉保护发展条例》,开展罗汉果产业促进发展立法调研,听取和审议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开展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听取和审议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调研。
(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厚植为民情怀。听取和审议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报告,跟踪检查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情况,推动120急救中心升级建设,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听取和审议全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桂林。对《养犬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跟踪检查,监督解决条例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规范养犬行为。开展学前教育、矿山安全管理专题调研,开展《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一批便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开展监察机关专项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等专题调研,连续两年检查《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有效激发代表工作创新活力
(一)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创优升级。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整合优化代表联络站693个,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3900多名,实现代表履职平台选区全覆盖、行业全覆盖,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更加便于代表进站履职、更加便于群众反映诉求。特别是将行业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农业生产基地中,建在龙头企业里,在推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成“智慧桂林人大”线上平台,实现民意收集不打烊、代表履职全天候、办理建议无空档。
(二)代表履职为民工作持续深化。围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年度主题,精心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通过召开民情沟通会收集民情民意52086条,提出代表意见建议12867件,推动办理上年度民情沟通会代表意见建议9565件。人大代表中的厅级领导积极带头进站履职,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基层实际问题,代表履职为民工作的亮丽品牌持续擦亮。
(三)代表建议办理质效稳步提升。坚持“提实、交准、办好、督严”的目标导向,推动各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使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成为联系群众、改进工作的过程。强化领导领衔督办、专委联合督办、“一府两院”内部督查,听取“一府两院”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市委书记李楚同志亲自组织谋划全国和自治区人代会代表建议,带头进站履职并领衔督办重点建议,为做好代表工作作出了示范。市人民政府积极落实建议办理经费,各承办部门认真办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135件,办理代表进站履职以及通过“智慧桂林人大”线上平台等提出的意见建议1361条,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推行代表审议意见“马上办”机制,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审议有关报告提出的445条意见,全部在会议期间即时受理、马上办理、及时答复。
(四)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做细做实。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2023、2024两年分四期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代表全员轮训,代表履职意识全面增强、履职能力显著提升。服务驻桂林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代表建议36件、驻桂林自治区人大代表提出代表建议101件,其中《关于优化桂林入境旅游措施,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组织驻桂林自治区人大代表,参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和活动92人次;组织市人大代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的座谈会、听证会等活动205人次。开展全市人大代表工作创先争优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代表工作热情。
四、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一)深入推进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邀请常委会智库专家、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专家、立法专家顾问等,参与法规论证、评审、咨询等活动60多人次;加强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建设,搭建立法民意“直通车”,为21部地方性法规征集意见建议842条,让制定的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二)创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桂林实践”。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法治微公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宪法、民法典、桂林地方性法规和政务服务政策法规,让法律法规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打造“人大监督直通车”,畅通“我对代表说”等6条民意收集渠道,对54个政务服务部门、105个服务窗口开展人大监督,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不断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基础。全面推行县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市134个乡镇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636个,17个县(市、区)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06个,做到广泛征集民意、精准识别项目、精心组织票决、有效监督实施,实现政府决策由“替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建立市人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机制,机关39名处级领导干部,按照“四个一”要求,深入乡镇(街道)人大调研130多次,推动解决问题90多个。全市134个乡镇人大主席团,全部通过人代会法定程序完成“三专一兼”建设,工作力量更强,服务保障更优,基层代表履职更好,经验做法广西首创、全国知名。
五、按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切实强化常委会自身建设
(一)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集中开展警示教育,实地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坚持以案为鉴,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二)党建品牌联创走深走实。持续开展全市人大系统“党建品牌联创共建”活动,以市县乡三级人大纵向联建为主线,同时向与人大重点工作关联度高的单位拓展,创建人大特色党建品牌58个,机关党员宗旨意识和先锋意识全面增强。建立“五个一”联创共建成果共享机制,做到内容共商、载体共创、活动联抓、经验互通、成果共享,全市人大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常委会党组连续三年在全区人大系统党的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三)业务能力锤炼见行见效。深化“全市人大机关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积极创先争优。常委会办公室荣获“桂林市办公室系统业务大比武”集体一等奖,获全能奖和单项奖数量名列市直机关首位;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争当人大业务能手”活动,186名人大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业务实操、文稿写作、党建工作等知识竞赛,全市人大干部精气神和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四)干部作风建设常抓常严。深化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建设,常委会办公室被评为桂林市“创建模范机关、建设清廉机关”先进单位。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市人大机关党员通过组织点、自己找、相互提等方式,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承诺”,并在组织生活会上报告践诺情况,确保问题真改实改。大力弘扬“六大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组织生活,严管党员干部,市人大机关“人人讲认真、时时讲认真、事事讲认真”成为工作常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行动自觉。
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围绕高质量发展、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层次开放、高水平安全,聚焦科创赋能强产业、文旅焕新促转型、项目建设扩投资、县域经济强支撑,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桂林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强化高质量立法。全面落实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聚焦“两个保护”、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继续推动做好《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改工作。监督做好《桂林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文明行为的决定》实施工作。加快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立法。讲好人大立法故事,深化“立法者说法、执法者说法、用法者说法”,提高法律法规知晓率。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和立法专家顾问的作用。
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全面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监督法及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探索建立人大监督与纪检监督联动贯通工作机制,加强市县协同联动,强化监督支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扣科创赋能、文旅焕新、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四个抓手”的落实,加强依法监督。聚焦产业和园区发展、重大项目、开源节流、资金绩效、防范风险,听取和审议市本级政府债务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工作报告,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执行和“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和文旅焕新等专题调研,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题询问。围绕“两个保护”,持续强化生态环保“最严监督”,助力开展“漓江保护日”主题活动,听取和审议漓江支流水质“消劣返清”工作情况的报告,联动开展涉及“两个保护”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监督推动“两个保护”意见建议有效办理。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听取和审议《规划》实施情况、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开展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专题调研,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专题视察。围绕社会民生关切,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监委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基层卫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大依法履职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等专题调研。围绕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实施,强化桂林地方性法规宣传实施情况监督,听取和审议本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执法检查,开展《城市绿化条例》立法后评估;同时,开展《行政诉讼法》《职业教育法》《工会法》和《自治区农村供水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围绕“两个保护”、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对常委会任命的相关部门人员履职情况监督,强力助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依法做好决定任免工作。按照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依法作出决定。依法做好任免工作,确保市委人事安排通过法定程序全面得到实现。落实好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宪法意识、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
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及年度代表工作计划。健全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扩大代表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参与,进一步拓展联系广度深度,充分发挥专业代表小组作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组织开展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持续深化“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将“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主题贯穿代表履职活动始终,把群众“诉求清单”转化为代表“履职清单”。强化代表履职“线上线下”平台使用管理,全面推广应用“智慧桂林人大”,做到运行畅通、代表勤用、问题实改、结果反馈。提升各类代表履职平台实用实效水平,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推进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基层相关便民服务平台运行的有机结合,增强“联”的作用、“法”的元素、“融”的功能。持续开展代表讲述履职实践活动,推动代表以多种方式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推进县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监督推动六城区民生实事快速办理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完善代表建议“提好、办好”工作机制,协助代表把好建议政治关、法律关、质量关,支持代表深入开展调研,提出高质量建议;强化建议督办,提高办理质效。
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四个机关”建设,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创建模范机关、建设清廉机关,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化全市人大系统“党建品牌联创共建”活动,推动党建经验联推、亮点联宣、品牌联创、方法联试、成效联促。以问题为导向,推行“机关党建+行动学习”模式,不断提升学思想、学法规、学业务的实效。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开展“亮身份、践承诺、重实干、当先锋”活动,推动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争当政治过硬、勤学善用、廉洁自律、履职为民“四类先锋”,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持续开展市人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积极开展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形成爱人大、懂人大、讲人大的良好氛围。强化对县乡人大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协同推进立法、监督、代表、机关建设等重点工作,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合力。
各位代表!实干才有实效,担当方显情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桂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