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不负重托 创新实干再谱新篇
——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综述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09日
(上接第一版)漓江和灵渠是“两个保护”的重中之重。市人大常委会推动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改,制定实施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使相关地方性法规达10部,实现治山治水治乱治污全覆盖。持续推进生态环保“最严监督”,听取审议多项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全市公安机关生态环保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落实情况专题视察,开展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灵渠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执法检查,打造“数字漓江—人大监督”平台,实现“线上”监督全覆盖。
聚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上,强力推进《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的制定,历经10次调研、25场座谈,吸纳意见80条并15次修订,已经三审后报批;审议通过《促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文明行为的决定》《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推动文明创建与生态治理法治化;指导龙胜、恭城分别制定《龙脊梯田保护条例》《油茶产业发展条例》。在监督层面,听取审议规划实施情况专项报告,开展世界级旅游城重大项目及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专题调研,加速项目落地。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支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在经济运行监督方面,紧盯经济指标、项目推进、政府债务、国资管理等强化监督;在产业发展推动方面,调研园区和产业发展,为市委制定园区改革方案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监督推动专题询问问题整改落实。
全力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听取和审议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报告,跟踪检查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情况,推动医疗救治和保障水平提升;听取审议全市法院刑事审判、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报告,支持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开展学前教育、矿山安全管理专题调研,开展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桂林市养犬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便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地;开展监察机关专项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等专题调研,连续两年检查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助力乡村振兴。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 激发代表工作活力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和优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市、县两级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整合优化代表联络站693个,实现选区和行业全覆盖。建成“智慧桂林人大”线上平台,实现民意收集不打烊、代表履职全天候、办理建议无空档。
围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通过召开民情沟通会,收集民情民意52086条,提出代表意见建议12867件,推动办理2023年民情沟通会代表意见建议9565件,解决一大批基层实际问题。
坚持“提实、交准、办好、督严”,推动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沟通。强化领导领衔督办、专委联合督办、“一府两院”内部督查,推动办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135件及其他意见建议1361条。推行代表审议意见“马上办”机制,获代表好评。
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举办市人大代表和代表履职平台负责人培训班,2023、2024年两年分四批完成市六届人大代表全员轮训。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全国和自治区驻桂林人大代表提出多项建议,其中部分建议获重点督办。组织代表参加各类活动,开展代表工作创先争优评选活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坚持人民立场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立场,积极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拓展民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深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常委会智库专家、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专家、立法专家顾问等参与法规论证等活动60多人次,加强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建设,共完成21部自治区和本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建议征集工作,征集意见建议842条,使所立的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和法治微公园,宣传宪法、民法典、桂林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务服务政策法规,让法律法规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畅通“我对代表说”6条民意收集渠道,打造“人大监督直通车”。对政府的54个政务服务部门、105个服务窗口开展人大监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推行县、乡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4年以来全市134个乡镇共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636个,17个县(市、区)共票决实施106个。建立市人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机制,2024年39名处级领导干部深入调研130多次,推动解决问题90多个。全市134个乡镇人大完成“三专一兼”建设,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提供保障,经验做法广西首创、全国知名。
强化党建引领 “四个机关”建设取得实效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自身建设是基础。
加强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全面推进“四个机关”建设。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形成党建与业务双融共促新局面,为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原原本本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沉浸式廉政教育,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持续开展全市人大系统“党建品牌联创共建”活动,内容共商、载体共创、活动联抓、经验互通、成果共享,全市人大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连续三年在全区人大党建工作会议作典型交流,2024年成功承办自治区现场会。
深化“全市人大机关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举办15期“人大机关大讲堂”,组织186名干部参加业务竞赛,常委会办公室获全市办公室系统业务大比武集体一等奖。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深入查摆问题,作出具体化、个性化“承诺”,在组织生活会上报告践诺情况,形成“查摆—承诺—践诺”闭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人人讲认真、时时讲认真、事事讲认真”成为常态,“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蔚然成风,机关作风焕发新气象。
使命如炬,奋进新征程;初心如磐,扬帆再出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助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桂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