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歌圩唱“潮音”
——从“广西三月三”看传统节庆激发新活力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03日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 陈一帆 黄凯莹
又是一年三月三,八桂无处不飞歌。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多民族聚居的广西备受重视。连日来,广西各地人如潮、歌如海、舞翩跹,诗意山水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共舞,这场千年歌圩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时代魅力。
近年来,广西持续开展“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通过创新文化形态、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民族交融和对外交流等,逐步打造出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节日盛会与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在激发传统节庆新活力、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探索新路径。
千年节庆融入时代新韵
“好友齐聚手牵手,人机共唱享春光”“三月三来百花香,春风拂面笑声扬”……在2025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上,高仿真人形机器人“刘三姐”与广西山歌手蒋成现场上演人机山歌对唱,给观众带来新奇体验。
机器人生产商向记者“解密”:机器人对山歌的秘诀在于AI音乐生成模型,其以传统山歌旋律为基础,生成与之风格相符但又有所创新的旋律线。同时,AI可以自动为山歌添加和谐的和声,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开幕式上,“科技范儿”成为关键词。除了机器人“刘三姐”,在蛇年春晚上手持花绢扭秧歌“出圈”的同款人形机器人也来到广西,脱下花棉袄,穿上壮锦马甲,和街舞少年们共舞。
会场之外,在科技的加持下,“广西三月三”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庆,正以年轻力和潮流文化更新自身,实现“破圈”与“新生”。
“三月三,歌圩闹”,山歌是三月三永恒的主题。去年11月,广西艺术学院师生与民间艺人共同创作的壮语山歌《诶嘿》上线国际知名电竞游戏CS,成为该游戏收录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乐盒之一,并在国际电竞大赛中展示。近年来,在传承发扬各类歌圩活动的基础上,广西持续举办民歌大会、国际民歌邀请赛,打造品牌节目《新民歌大会》等,推动山歌文化从山乡走向城镇,从线下走向线上,从国内走向海外,并通过跨界融合迈向年轻化。
在2025年广西“33消费节”系列活动中,身着壮锦服饰的AI机器人和模特一起走秀,“AI+以旧换新”专属客服机器人现场问答,数字人“刘三姐”推介广西及东盟特色产品。
在广西首个文旅元宇宙数字体验馆“元境空间”,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交互技术的应用,《漓江百里图》“活”了起来,游客可于瞬息之间来回切换,漫步于水墨丹青之中。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沉睡千年的文物可以“开口说话”。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元宇宙全息文物柜里,“乘骑水鸟饰变形羽人纹铜鼓”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悬浮空中,游客轻触展柜玻璃,“铜鼓精灵”便会出现在柜屏上,与游客开启互动。
“三月三节日传承千年,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特色,又始终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滨夙说,系列活动将三月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相结合,不断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时尚感,吸引更多年轻人感受民族文化独特韵味。(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