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02版:时事

前一版 2025年02月03日

各大景区“实力”圈粉 桂林旅游活力澎湃 1月28日至2月2日,象鼻山公园迎客超20万人次,银子岩景区迎客超6.5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进入春节黄金周以来,我市各景区景点迎来了客流高峰,一系列精彩的文娱活动与美丽的山水风光交融,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喜庆氛围中尽享文旅盛宴,充分展现出桂林旅游业的澎湃活力。
  连日来,桂林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象鼻山公园举办了“象山水韵 新春艺趣市集”系列活动。1月29日,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拉开了新春活动的序幕,在喜庆的氛围中,舞狮队伍身着五彩斑斓的狮子装,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灵活地跳跃、翻滚,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新春的第一份祝福;当天,公园还举办了非遗小市集、古风游园、积赞打卡、民俗互动等活动。1月30日,公园又举办了新春美食展,桂林米粉、油茶、特色年货等特色食品让人大快朵颐。1月31日,国际新春派对在公园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在桂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月1日,公园与桂林手工艺人协会联合举办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市民游客在公园里亲身体验雕版印刷、木刻、皮具、编织、染织等手工制作。2月2日,公园携手汉服爱好者举办了“是传统的节日啊”活动,大家穿上汉服,漫步市集,拍照打卡,感受传统节日的浪漫。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2日,该公园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20万人次。
  旅投集团下属的七星景区举办了“白蛇传coser游行”,“白素贞”“小青”为游客们送上了蛇年祝福。景区还举办了美食嘉年华,展示了全国各地美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品尝。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2日,该景区共组织各类活动18场次,累计接待市民游客约15万人次。
  1月29日至2月2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两江四湖景区举办了舞狮闹新春、古风集市、“财神送福·新春惊喜画蛇添福抽盲盒”、新春国潮音乐会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年味十足的新春盛宴。其中,1月29日晚,桂林旅股举办了“焰火迎新春”烟花秀,该景区的6艘观赏游船的船票提前售罄,游客在漓江畔共赏璀璨,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2日,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月29日,桂林旅股下属的银子岩景区第二届财神文化节盛大开幕,“五路财神”巡游派发福礼,舞龙舞狮、汉服舞蹈、祈福游戏等轮番登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景区内人头攒动,停车场车水马龙,单日迎客超7000人。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2日,该景区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
  节日期间,荔浦丰鱼岩景区举行了“荔浦首届兵马俑文化艺术节”。本次艺术节通过秦俑展览与溶洞探秘结合,打造独特文旅体验;游客穿梭于“亚洲第一洞”的奇景中,同时领略千年兵马俑的文化魅力,得到“不虚此行”的良好体验。
  漓江是游客来桂林旅游时的必到景点,节日期间,漓江旅游十分火爆。1月28日至2月2日,桂林旅股下属的漓江游船分公司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其中2月1日开航达37班,精华段游船甚至一票难求。
  据了解,节日期间,我市各景区以“文化赋能、服务提质、活动创新”为核心,成功营造“年味浓、人气旺、口碑佳”的旅游盛况,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山水与人文交融的新春盛宴,实现了2025年旅游市场“开门红”。
桂湘两侗寨“月也”闹新春   本报讯(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韦吉阳 蒙宇涵 文/摄)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正浓,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的侗族村民带着热忱与祝福,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开展“月也”活动,借此共庆新春,深化两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联系。
  “月也”,在侗语里是集体做客之意,是侗族人民在农闲或重大节日时,以村寨为单位进行互访交流的特色社交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侗族同胞联络情谊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和交流侗族文化的关键载体,承载着侗族人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日中午,坪坦村村民一踏入广南村,就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广南村的侗族同胞早早在村口等候,他们敲锣打鼓、舞动金龙,以侗族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表达对远方贵客的诚挚欢迎。
  坪坦村党支部书记银春朋介绍说:“今年我们‘月也’广西,第一站就选择了广南村,村里一共来了188人。我们希望通过两村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友谊,增进两村之间的感情。”
  随后,一系列精彩的节目在广南鼓楼前依次上演。两村村民纷纷拿出精心准备的节目,芦笙歌舞、琵琶歌、竹梆舞等极具侗族特色的表演轮番登场。芦笙的悠扬乐声、舞者轻盈的舞姿、歌手深情的演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声。
  广南村村民蒙春苗感叹道:“湖南坪坦侗寨的节目很有特色,让我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侗族风情。”
  演出结束后,广南村民热情地邀请坪坦村村民到自己家做客。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腌鱼、酸肉、油茶等侗寨特色美食,一边交流各自村寨的发展经验。屋内充满欢声笑语,温馨的氛围弥漫开来,两村村民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刻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我们两个村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互相‘月也’,通过‘月也’活动,增进了桂湘两地侗族村民的深厚情谊,为侗族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动力。”广南村党总支部书记蒙永凡感慨地说,未来将通过相互学习借鉴,拓宽侗族文化传播路径,把民族文化转化为乡村文旅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侗族文化魅力展示到世界各地。
桂林舞狮: 舞出盛世的精气神   □本报记者 韦莎妮娜
  鼓声震天响,瑞兽踏春来。正月初始,象山景区游人如织,精彩的舞狮表演正热闹上演。
  横戈百兽,推狮为首。在民间,狮子被视为“祥瑞之兽”,能驱邪避祸、带来安康。因此,逢年过节舞狮也成了一项传统。
  舞狮是一门融合了舞蹈、音乐、武术和杂技的古老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通常由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人扮演狮头,另一人扮演狮身和狮尾。两位表演者通过巧妙的配合,模仿狮子的动作和神韵,完成翻腾、跳跃、扑倒、登高、朝拜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舞狮主要分南北两派,北派舞狮以表演“武狮”为主,南派舞狮以表演“文狮”闻名。
  桂林的舞狮文化久矣。逢年过节,但凡听到咚咚咚的鼓声,就能看到神气活现的舞狮队。彩球引狮舞、双狮拼搏抢绣球、桩走多层八仙桌、独狮爬杆顶上转、狮王展姿桌上乐、抢吃鞭炮不烧身……精彩的舞狮表演更是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年味儿。
  在《桂林民俗文化》一书中,记载了一段有关舞狮的文字:“春节期间,民间兴耍狮子,有街道组成的舞狮队,也有农村来的舞狮队,游街串巷,到商店或乡村去拜年,是很热闹的。狮队中有扮罗汉、猴子的,做各种表演。其中还要搞个登高抢青——商店主人将红封包高高悬挂,还扎束万年青叶子,悬挂在屋檐口处。舞狮队便人叠人上去摘取红封包,这叫叠罗汉宝塔;有的则用一根长竹竿,由扮猴子的队员攀援上去,还做一些动作;有的要用狮子上去抢青。狮子抢青难度大,要求高,是对各舞狮队员武功的考验,抢完青,还要进行武术表演,演拳法,耍刀枪,双人对打等。”
  桂林人不仅会舞狮,还会制作舞狮的狮子头。灵川县大圩古镇的民间手艺人周以林是“周氏纸塑狮头技艺”的第九代传承人。从清代开始,周家便开始扎制狮头。
  扎制一个狮头需要10多个步骤。简单地说,首先要做出狮子头的雏形,这就需要手艺人用竹篾编出狮子头的样子。这一步也是整个狮子头制作的关键,它决定着狮子头能否呈现出威严气势和惟妙惟肖的神态。其次要用纸或者绸覆盖在狮子头的框架上,再涂上不同的颜色。最后把下巴、耳朵、睫毛等活动关节组装上。狮子头制作的工艺繁复而精细,哪怕像周以林这样的老师傅,做完一个狮头前前后后也需要20多天。在反复打磨后,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头就做好了。它将带着人们对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无病无灾的美好祈愿,出现在春节期间的街头巷尾。
  入夜了,在临桂区六塘镇,一只雄狮飞身攀上数米高桩,随之做出各种高难度旋转动作,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拜大年。伴随着写有“大吉大利”的红色条幅“唰”的一下展开,烟花在夜空盛大绽放,欢呼声四起,掌声雷动,一个热热闹闹、吉祥喜庆的中国年便在人们盼望的目光中到来了。
“村晚”有约   1月30日,大年初二,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岭村委第三届“村晚”在村民们的期待中如约而至,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邓琳 摄
新春有“李”   春节期间,荔浦市三华李产业示范区核心区3000亩李花盛开,漫山遍野的洁白李花好似皑皑白雪,描绘出一幅南国别有的春日浪漫画卷。      记者何平江 摄
永福县堡里镇: 新春文艺晚会
增添多彩年味   本报讯(通讯员夏冯斌 记者李忠波)1月31日,永福县堡里镇在状元文化广场举办了2025年新春文艺晚会。晚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展现了堡里镇人民的热情与活力,并献上了一台充满喜庆与温馨的视听盛宴。
  晚会以雅韵舞蹈队的开场舞《过年啦》拉开序幕。这支成立于2009年的舞蹈队,由堡里镇各行各业的舞蹈爱好者组成,他们自编自导的舞蹈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堡里镇人民政府带来了影子戏《党的百年述职报告》,通过光影艺术的形式,回顾了党的百年征程,致敬革命先辈。堡里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了《读唐诗》,用稚嫩的童声演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堡里小学的蒲公英合唱团则带来了歌曲《携长风予你》,表达了孩子们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感激之情。堡里镇的瑶族同胞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带来了充满民族特色的瑶族歌舞《2025年快乐每一天》,展现了堡里镇多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景象。此外,晚会还穿插了精彩的魔术与杂技表演。
  这场新春文艺晚会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堡里镇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
欢歌笑语共庆中国年 ——世界多地欢度春节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中国农历蛇年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春节庆祝活动在全球各地举办,多国民众在了解中国春节文化的同时,享受迎接新春佳节的欢乐。
  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毛利会堂,2月1日举办的新西兰多元族裔喜迎欢乐春节大型文艺演出聚集了来自30多个不同族裔的表演者,集中呈现了各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吸引近千人观看。活动上,新西兰财政部长妮古拉·威利斯向观众致以新年祝福:“2025年是蛇年,蛇象征着毅力、和谐、智慧与内在力量。”
  在澳大利亚悉尼,第四届澳中春晚1月31日在悉尼市政厅举行。晚会上,歌曲、舞蹈、民乐、太极、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生动展现了春节这一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澳中春晚总导演索江表示,今年的澳中春晚主要以“灵蛇跃彩”为灵感,寓意着智慧与变革,这不仅是对新的一年——农历蛇年的美好祝愿,更是对澳中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的期许。
  今年,伦敦卡姆登集市首次举办了中国春节庆典活动。喜庆的春节灯饰高高悬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中式点心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人群中,偶尔可见汉服衣袂翩然掠过,许多人手中还拿着红色的灯笼和“福”字。在庆典活动上,当地市民珍妮·米尔沃德一边喊着“碰”,一边开心地将麻将桌上的“南风”牌收到面前。她不仅自己打得得心应手,还不时给身边的新手讲解规则。
  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由当地华侨华人学生自编自导的新春联欢会1月31日在布加勒斯特国际学校举行。联欢会上,学生们通过歌舞、钢琴演奏等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还设置了茶艺、折纸、套圈、踢毽子等互动体验环节。通过参与这些趣味游戏以及写福字、做灯笼等传统手工艺活动,当地学生感受到中国春节的喜庆,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奥马尔公园举办的华侨华人欢乐春节庙会上,游客既能体验舞龙舞狮、美食品尝、手工艺品展示等,还能欣赏巴拿马知名艺人登台表演。巴拿马青年歌手莱萨·梅迪纳表示,这场庙会对她而言意义非凡。“巴拿马约10%的人口与中国人有血缘关系,而我的曾祖父就是华人。能够在春节庆典上展示自己的家族渊源,这是我的荣幸。”
  春节期间,突尼斯东方知识书店举行了春节相关文化活动,参与者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有奖问答、写福字等活动了解中国春节常识并亲身体会中国年味。突尼斯迦太基大学高等语言学院中文专业学生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中文歌曲。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中央芭蕾舞团贺岁舞剧《过年》1月29日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首演。这一舞剧改编自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为背景,赋予了西方家喻户晓的“胡桃夹子”浪漫唯美的中国神韵,在芭蕾的舞台上生动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当“十二生肖舞”“春联舞”“丝绸舞”“糖葫芦舞”“瓷器舞”等轮番登场时,现场2300余名观众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共同品味芭蕾里的中国年味儿。
  2025年“拥抱春天”春节联欢晚会1月26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晚会以“蛇舞新春”为主题,少林寺文化中心表演了《灵蛇献瑞》,休斯敦民乐团演奏了《欢乐丰收》,休斯敦的艺术社团还献上《霓裳羽衣舞》《长安狂想曲》等国风融合表演以及热舞串烧《蛇舞飞扬》。晚会在歌手与观众互动合唱《常回家看看》中达到高潮,观众纷纷点亮手机灯光,享受共同迎接新春佳节的欢乐。
  在位于泰国中部大城府的中泰高铁项目4-3标段,中国建筑中泰高铁项目部组织中泰员工一起写福字、贴春联、包饺子,并举办文艺汇演等新春联欢活动。泰籍员工杰占·赛深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己和中国同事相处很融洽,用“中泰一家亲”这句话形容很贴切,希望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一直延续。
博物馆里年味浓!
“文博游”蛇年新春再掀热潮   □新华社记者陈爱平 余俊杰
  农历蛇年春节假期,博物馆化身为充满年味与活力的文化殿堂,“文博游”迎来新春“开门红”。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在举办的2025蛇年生肖特展“神秘蛇境”,从馆内藏品中精心挑选出80件珍贵标本,全面地向观众展示蛇类的进化历程和丰富多样的种类。展览不仅科普自然知识,还深入挖掘中国历史上与蛇有关的文化典故,同时展示了蛇形机器人及其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将科学与文化、历史与未来巧妙融合。
  6岁的小游客萌萌透过红外互动装置,看到箱子里的两只小仓鼠化作蓝色背景中移动的亮红色色块,兴奋地说:“原来蛇是这样‘看待’猎物的!真是太有趣了!”萌萌在展区里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春文化系列展“灵蛇起舞·喜迎春”正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展现了古人与蛇的有趣互动。在此,游客们既可以欣赏东汉时期的精妙展品,也可以体验年画制作、花灯编织等非遗技艺。
  来自四川成都的崔荣带着儿子透过一件件文物细细品味先民对蛇的敬畏之情。父子俩还兴致勃勃地体验了“蛇棋”游戏。崔荣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系统地了解蛇文化,互动展项让历史知识变得鲜活难忘。”
  江苏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一场“灵蛇迎春 巳巳如意——‘2025我们的节日’乙巳蛇年生肖贺岁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场馆内,孩子们手持剪刀,专注地制作蛇形剪纸,大人们在祈福墙上写下新年的愿望。
  新春假期,围绕蛇年生肖主题,各地文博场馆推动文物展览展示、社教活动等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机结合,积极营造浓烈多彩的节日氛围。从多地文旅部门节中盘点看,文博场馆访问人次同比激增。据旅游平台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农历春节假期前四天,展览展馆类、历史遗迹类文旅场所的预订热度同比飙升200%。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今年春节8天假期,旅行社的预订人次和营收均超过去年同期,尤其是博物馆导览和研学活动深受亲子家庭青睐。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正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的“金字招牌”。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入境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巴西游客维多利亚·赛纳奇一家来到上海博物馆东馆,对中国古代青铜馆内的大克鼎、中国古代陶瓷馆内的彩色釉陶俑赞叹不已。维多利亚感慨道:“许多博物馆免预约可进入,让我们能更方便地感受中国无与伦比的历史之美。”
  春节假期的“文博游”热潮,不仅体现了各地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更折射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文化场所和文博场馆已成为游客与居民共享的休闲、娱乐、科普和学习的新空间。‘文博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越来越多的人在旅途中自发传承历史文化,感悟当代文明,树立文化自信。”          (新华社上海2月2日电)
同老外“China Travel”:“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当老外选择以“China Travel”的方式过大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蛇年春节期间,记者同一对德国母子在北京来了一场“City Walk”,体验一把当“导游”,感受洋面孔眼中的中国年。
  早上7点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9点半参观天坛,12点到老字号餐厅品尝特色美食,下午2点逛什刹海,第二天一早登长城……看到埃米尔给妈妈乌尔丽克制定的来京过年“路线图”,记者笑言:“这紧凑节奏,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吧。”
  这是乌尔丽克第一次来中国旅游。儿子埃米尔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交换留学生,在北京生活了半年。去年圣诞节,埃米尔未能回国与家人团聚,这次春节团圆之旅对母子二人更有特殊意义。
  “要不是中国的入境免签政策,我也没法这么快就来。”乌尔丽克说,“现在,来华旅游、探亲停留期限不超过30天就可以免签入境,方便多了。”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也让她对这个东方国度充满向往。
  记者与母子二人约定在天坛见面,这是很多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选“打卡点”。早上9点多,我们抵达时,已游人如织。院里的松柏挂了很多红色小灯笼,尽显年味。沐浴在晨光中的祈年殿庄严肃穆,不少游客身着汉服拍照留念。
  “这里的建筑真是宏伟壮观,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历史气息,让人敬畏。”乌尔丽克不禁感叹。埃米尔对妈妈解释道:“这是中国古人祈福的地方,来这里就是希望能为家人祈福新年,收获幸福与美好。”
  祈年殿、皇穹宇、圜丘……路过一个个景点,记者为他们介绍起建筑背后的历史和“天人合一”理念,母子二人听得津津有味。当天北京户外温度低至零下8摄氏度,手冻得生疼,但丝毫未影响埃米尔和妈妈拍照记录的热情。
  “我会把这些经历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让更多没来过北京的外国人知道这里的故事。”埃米尔停下脚步,翻开自己的社交账号,为记者展示之前到过的地方:安徽的古村落、山西的石窟、西藏的山川……“不少朋友看了之后主动咨询我来旅游呢!”
  “这次来北京为什么只有两天,行程这么紧张?”记者问道。
  乌尔丽克说,她1月中旬就到中国了,来北京“过年”前,母子二人先选择去了一趟川藏线沿途旅行。“我们专门选择坐火车,就是不想‘走马观花’,希望慢慢感受沿途风景和风土人情。”
  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升级,加上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China Travel”掀起热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00%。业内预测,今年春节期间国际游客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埃米尔母子也感受到了春节旅游热。“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之前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电视和网站上,近距离接触才更感受到一个开放包容、可爱可亲的中国。”乌尔丽克说。
  从天坛出来,我们准备到附近一家老字号餐厅就餐。埃米尔掏出手机,一番熟练操作,叫到出租车。他指着手机对记者说:“来中国前我从未想象,一部手机几乎能搞定一切,买车票、坐地铁、打车、预约景点、点外卖……我的生活现在都离不开它。”
  中午的餐桌上,我们有了更深入交流。从年夜饭、贴对联、发红包,到吃团子、装饰圣诞树、送礼物,我们分享着对彼此节日习俗和文化的感悟。
  “饺子象征团圆与和睦,除夕全家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是新年的一项重要活动……”记者专门点了一盘饺子,希望他们能更好感受年的味道。
  “这跟德国的一种美食很像,叫Knödel(德式团子),由土豆、面包屑、面粉、鸡蛋等材料做成,通常在家庭聚餐时吃……”乌尔丽克迫不及待分享。
  “红色象征吉祥与喜庆,可以驱邪避灾,是过年的吉祥色……”
  “我喜欢红色,你看,这是我来中国后专门买的一对红色耳环……”
  我告诉他们,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类似德国谚语“Andere Länder,andere Sitten(不同地方,不同风俗)”。“您这就是入乡随俗呀。”我笑道。
  当古老习俗与现代科技交汇,心灵与情感交融,乌尔丽克和埃米尔也有了更多元的文化体验。
  走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什刹海的新春集市,年味弥漫在文化产品、特色小吃和艺术表演中。不远处的锣鼓唱戏声吸引了母子二人,原来是民间艺术北京洋片在表演《西游记》。坐在一个约1米高、2米宽的木箱前,透过箱上圆孔能看到里面不断切换的画片。二人全神贯注的表情,让人感到不同文化仿佛跨越时空和国度,在这里定格。
  或许只有在烟火气中,才更能感受到那份年味的细腻和生动。北京胡同里,糖葫芦的叫卖声勾起人们酸酸甜甜的回忆;大唐不夜城里,每场演奏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成都巷子里,沸腾的火锅里翻滚着红油,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庙会里,舞狮、杂耍、古乐演奏中藏着真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乌尔丽克感慨:“来中国旅游过年,不仅仅是赏美景、尝美食,我发现每个人都是为了团圆,这种对亲情的渴望跨越文化,像纽带一样把大家联结起来。”
  万里之遥的德国,埃米尔的朋友们也在庆祝春节。团圆与祝福跨越山海、直抵人心。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座桥梁,连接世界,传递温暖与希望。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樊曦 王优玲)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月2日正月初五,铁路春运迎来返程客流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45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501列。2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38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随着春节假期进入后半段,务工人员陆续返岗,铁路客流逐渐走高,增长态势明显。从铁路12306车票预售情况来看,2日热门出发城市主要有北京、成都、广州、武汉、西安、重庆、上海、郑州、杭州、南京;热门到达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武汉、西安、杭州、重庆、郑州;深圳至香港、南宁至广州、北京至上海、西安至成都、武汉至上海、武汉至深圳、沈阳至北京、武汉至广州、成都至西安、广州至香港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
  各地铁路部门积极应对返程客流高峰,加大热门方向运力投放力度,落实便民利民举措,努力保障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北京各大车站积极应对到达客流高峰,与公交、地铁等单位紧密协调联动,及时共享客流信息,协调增加高峰时段公交、出租车运力,方便旅客接驳换乘;国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在太原至运城、大同,大同至秦皇岛、呼和浩特等区间增开旅客列车20列;国铁郑州局集团公司在高铁列车上推出红焖羊肉等地方特色菜,为旅客提供“一盒好饭”;国铁武汉局集团公司在部分车站为集中返岗的务工人员开设候车专区,安排专人引导和专用通道,保障务工人员快速进站。
春节假期户外活动要注意这些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李恒)当前正值春节假期,一些人会安排滑雪、登山等户外活动。专家提示,要选择正规的区域进行活动,避免“滑野雪”“爬野山”。在独自行动时要注意保证通信通畅,确保随时可以和家人朋友、工作人员或者医务人员联系。同时,户外运动要做好安全防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王健全表示,穿戴合适的装备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基础。无论是滑雪还是登山,都需要穿着专业的服装和鞋子,以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保护。在选择户外运动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运动技巧和注意事项。出发前要提前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不要在疲劳或患病时运动。
  对于在户外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王强提醒,一旦遇到摔伤或骨折等突发状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随意搬动患处,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与医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