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新春走基层

04版:专版

05版:专版

06版:健康桂林

07版:新春走基层

08版:时事

返回 2025年01月27日

绘就多彩幸福民生长卷

——叠彩区倾力办好民生实事走笔

桂林日报      2025年01月27日     

  桂林市中医医院城北院区的门诊于1月18日上午正式启用。(桂林市中医医院供图)

  叠彩区永彩路的“口袋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此休憩娱乐,很是热闹。 (叠彩区委宣传部供图)

  沃尔玛桂林中山北路分店内,年货一应俱全,市民愉快挑选。 (叠彩区委宣传部供图)

  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推出的生鲜超市。(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供图)

  尧山花卉基地鲜花盛开,美不胜收。王战飞 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院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黄帅君 陈若兰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新岁启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
  从“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再到新年贺词里反复出现的“人民”二字,党和国家在“民生”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关注。
  在叠彩区,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金标尺。去年,叠彩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投向了民生领域。辖区持续解决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办妥人心所向的“民生大事”。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稳步推进,漓江两岸环境修复工程成效显现,滨江体育公园即将建成,江东25公里慢行步道开工在即,花卉产业庭院经济焕发生机,百姓生活舒适安心……叠彩,正以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回应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着幸福北大门的“人民至上”情怀。

  老城“以旧换新”,打造桂林北大门幸福新家园
  背街小巷,烟火人家。一条条路,一个个小区,贯穿起了一座城市,也见证着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
  去年,叠彩区从路网提升宜居度和老旧小区改造入手,23个老旧小区蝶变重生,9条背街小巷“以旧换新”。
  毫不起眼的青石板砖,叠彩区却与之“叫上了劲”。翊武路23号、中山北路47号路口的青石板路因表面光滑,常常致使居民滑倒。尤其遇上雨天,漂亮的青石板路反倒成了埋在“家门口的安全隐患”。
  听民声,解民忧。叠彩街道观音阁社区在接到居民反映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实地勘查,详细记录路面状况及周边环境信息。随后,社区积极与市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几番提交改造方案与申请报告。
  经过不懈努力,青石板路最终被沥青路取代。无论刮风下雨,居民放心地走在路上,安全感、幸福感也“稳稳的”。
  芦笛路9号路口因狭窄,在上下班高峰期常常拥堵不堪。观音阁社区主任程秀兰说,社区抓住芦笛路海绵道路改造的契机,向道路施工方申请扩宽了路口。如今,宽敞的路口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也为居民出行加上了一重“安全护盾”,曾经的喇叭声、抱怨声也被赞美声替代。
  修复路边脱落墙体,清除道路内涝积水,修补破损坑洼路面……当一条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叠彩区修缮的不仅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更是通往民心的道路。
  环城北一路19号路段属于旧城改造项目。随着小区电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单元楼前电动车飞线充电、乱停乱放情况突出。不仅影响小区美观,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有效解决小区内电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回龙社区联合桂林市叠彩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叠彩区住建局建设充电车棚。随着崭新的充电棚“上线”,乱停乱放乱拉线的现象“下线”,小区环境大大改善,居民再也不用因害怕飞线入户引发火灾而提心吊胆了。“幸福感就是能安然入睡。”居民们纷纷点赞说道。
  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叠彩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至上”不仅仅体现在高层设计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四季三餐中。当“老破小”变身“新家园”,“北大门”的幸福民生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江城“和谐共生”,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作为桂林市的北大门,叠彩区坐拥漓江黄金岸线的上风上水之地。江山会景处,美不胜收;与此同时,保护漓江的责任也很重大。
  一方面,要保护漓江山水的原真性,让白鹭翩跹、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重现人间;一方面又要谋求发展,让沿江的居民吃到生态红利,实现江城互荣,桩桩件件,都在考验叠彩区的执政能力。
  为了呵护好漓江的美丽山水,近年来,叠彩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对滨江带及江东片区进行了高规格的统一规划。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漓江300米开外留出了生态绿带,并建设起了江东生态绿廊。
  数据显示,近年来,叠彩区共开展漓江流域专项整治255次,核查整顿污水直排现象55次,清淤4.5公里近万立方米。
  如今,漓江支流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依托漓江两岸生态修复和南洲岛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了6公里生态护岸。蚂蟥洲生态搬迁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辖区空气质量监测综合指数连续四年排名五城区第一。辖区地表水水质保持全国前列,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土壤环境安全总体良好。
  在大河坊,一条长长的彩虹步道吸引了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打卡。网友“周周”趁着周末天气晴好,带上家人来到彩虹步道,惬意地散散步、吹吹风、晒晒太阳,感受乡村的慢生活。
  彩虹步道是叠彩区江东生态休闲慢行步道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慢行步道起始于大河坊途经东窑村,绕道东干渠至花卉基地,终点又回到大河坊,全长25千米。目前已经建成下梁江至大河圩步道3.3千米。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有这样一个暂时告别闹市,放松身心的宝藏之地,叠彩区的居民真幸福!”“周周”说。

  同享发展红利,建设“多彩大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乡村,是长达数千年中国农耕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根脉,更是在外漂泊多年游子风雪夜归的精神家园、久在樊笼的官场文人的田园牧歌。
  百年巨变打破了乡村的寂静。如今我们说起乡村,更像是城市化浪潮中的边角。曾几何时,“落后”“脏乱”成了乡村的另一个名字。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大地后,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真真切切的改变,路网四通八达,自来水代替了井水,电商触角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特色产业让村民口袋鼓了,生活富了。有别于忙忙碌碌的城市生活,闲适的村庄也成了众多都市人向而往之的“世外桃源”。
  叠彩区下辖的大河乡拥有15个行政村。去年以来,辖区启动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生活便捷舒适,和城市居民一齐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和成果。
  在大河乡上阳家村,村民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便喷涌而出。在此前,村民们用水要么是山泉水,要么就是地下深井水,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上阳家村党支部书记阳新喜说,去年叠彩区大河乡实施了农村自来水工程,计划铺设10000余米新的供水管网并连接现有的城市供水系统。工程总投资约5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向上级争取的资金、本村征地项目筹资以及村民自筹。
  经过8个月的施工,全村372户1532人已经用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全村也实现了区域通水率100%、达户率100%。
  “自来水管网建成后,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整个上阳家村的公共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未来引进新的产业提供了舒适的营商环境。”阳新喜说。
  在大河乡,同时进行的还有灌溉水渠维修工程。新民村委新民支渠是全村灌溉的主要渠道,因年久失修,沿线约420亩土地灌溉受到影响。村干部李继文带头开展水渠的维修补漏和清淤工作,并且在上级维修经费尚未到位前主动垫资,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
  路通、水通、人心通。那四通八达笔直整洁的村道,通往的是更美好的生活;哗啦啦流出来的自来水,赢得的更是村民们的拥护与点赞。村民周珊友说,别小看短短的1.3公里清淤和维修,解决的是村民吃饭的大问题。“多亏村干部组织人员对水渠进行了维修,我的蔬菜地灌溉起来方便多了。我们村民的生计得到了保障。”

  托起民生底线,交出经得起人民评价的民生答卷
  民生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落实到日常生活里,是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是孩子书包里的作业本,是家门口的社区食堂,是病床前无微不至的关怀。
  近年来,叠彩区持续加大在民生领域中的投入,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占比中有近八成投向了民生领域。政府真金白银为民生兜底护航,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换来的是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以及由衷的点赞与喝彩。
  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是叠彩区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近年来,力源秉承“构建从农场到餐桌”的理念,致力于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优质的米油和肉类。2011年开始至今,力源推出的生鲜超市在叠彩区开设了14家,占全市门店的14%,成为该区打造“一刻钟便民圈”中重要一环,为叠彩区建设便民生活圈和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新业态等起到积极作用。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多国面临的问题。银发群体不断增加,百姓对居家养护、上门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全面提升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叠彩区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作用,以成功入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资金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地区为契机,启动了相关工作。
  经过前期评估,叠彩区筛选出了部分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作为项目改造对象。
  走进水塔路南一里68岁郭伯伯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舒适的小屋。仔细一看,卧室、浴室都贴心地安装好了扶手,厨房顶上也安装了烟雾报警器。郭伯伯说,自己年纪一天天大了,居家养老安全是第一位。叠彩区为他家里做的这些适老化改造大大方便了日常起居生活。与此同时,他还佩戴了智能腕表,可以随时监控血压、心率等等。
  叠彩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适老化改造是对老年人住所的卧室、卫生间、浴室、厨房、客厅等重点部位进行改造。同时为老年人住所安装必要的网络连接设备以及紧急呼叫、体征监测、视频语音通话等基本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并能通过智能化设备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居家上门服务则是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健康体检、代办代购、按摩健康理疗等各式各类服务。
  目前,叠彩区家庭医生签约超7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7%。已完成居家上门服务签约198人,签约完成率110%;服务198人,完成服务次数5760人次,服务次数完成率116%。为22户家庭完成床位改造评估和改造工作,完成率100%。
  “一老”牵动着社会大家庭的心,“一小”则更需要贴心呵护。在叠彩街道,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展开的公益咨询、亲子沙龙、父母课堂等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街道所辖的青少年家庭参与率达90%,累计参与师生、家长超过1000人次。
  叠彩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辖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铆足劲、见真功,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取得实质性进展,每千人享受托位数远超全国“十四五”目标水平。近两年,新建叠彩实验小学、临社小学综合改造工程等投入使用,实现新增学位1980个。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7.3%。
  病有所依,弱有所扶。前不久,落户在叠彩区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院区正式开诊。1月6日上午,市民黄女士和林先生来到院区办理住院手续,成了新院区第一批住院病人。黄女士说:“这里的设施非常现代化,医护人员很专业、很亲切,让我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很安心。”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汪丽燕表示,漓东院区住院病区的启用缓解了附属医院“一床难求”的紧张局面,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爱心济世,百姓放心”的核心理念,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更安心、舒适、优质的医疗服务。
  位于叠彩区春江北路与金河路交叉口的桂林市中医医院城北院区的门诊于1月18日上午正式启用。它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也是自治区和桂林市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院区占地86亩,主体建筑按照功能分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
  桂林市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门诊正式启用后,医院将继续整体推进城北院区建设,争取早日全面投入使用。届时,医院将形成“一院三区”新格局,总床位数达到2000张,为全市乃至桂北地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西医诊疗服务,推动桂北地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社会稳定。近年来,叠彩区竭尽全力,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起了精准匹配的桥梁。2024年,该区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城镇新增就业3599人。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592万元,为超过10万名困难群众兜起了民生底线。大力鼓励培育花卉产业庭院经济,实现花旅融合发展,解决2500人就业问题,为市民、游客提供周末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家门口的小小“口袋公园”,兜起百姓身边的幸福感。在叠彩区永彩路的“口袋公园”,不少市民在此休憩娱乐,散散步、跳跳舞,很是热闹。眼下,滨江体育公园即将建成,也将大大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指数。
  让居者有其屋,住得下、住得好、住得稳。2024年,叠彩区克服多重困难、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了D3地块安置房、乌石星华安置房和建干北路安置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其中,D3地块建成安置房1633套,入住1506户,签约业主实现了100%入户。
  服务更有温度,生活更有温情,人民倍感温暖。秉承着“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执政理念,叠彩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办妥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大小事,“北大门”的幸福指数含金量节节攀升。这条以“温暖”和“幸福”为底色的民生长卷,还要继续笔耕不辍地绘下去!